四大名寺,收录佛教四大名寺、京城、江南、广东、青海、河南、山东等各地四大名寺。
一、塔尔寺
1、名寺简介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地处青海省省会西宁市湟中区城区,创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
2、历史沿革
塔尔寺是宗喀巴大师(本名罗桑扎巴,1357-1419)的诞生地。宗喀巴大师早年学经于夏琼寺,16岁去西藏深造,改革西藏佛教,创立格鲁派(黄教),成为一代宗师。2018年4月13日,入围“神奇西北100景”。
3、建筑特点
主要建筑依山傍塬,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有大金瓦寺、大经堂、弥勒殿、九间殿、花寺、小金瓦寺、居巴扎仓、丁科扎仓、曼巴扎仓、大拉浪、大厨房、如意宝塔等9300余间(座),组成一庞大的藏汉结合的建筑群,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
4、主要建筑
(1)、八宝如意塔
位于寺前广场。据说,这八个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建于1776年。
(2)、大金瓦殿
位于全寺正中。藏语称为“赛尔顿庆莫”,即金瓦的意思。其建筑面积为450平方米。
(3)、小金瓦寺
又名为护法神殿。初建于明朝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寺中回廊陈设野牛、羊、熊、猴等标本。据说,这些走兽标本象征一切恶魔鬼怪已被神征服。
(4)、大经堂
是土木结构的藏式平顶建筑,是塔尔寺建筑中规模最大的。其建筑面积近2千平方米,是拥有168根大柱的大型经堂,初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四年,即公元1606年。
(5)、小花寺
又名长寿佛殿,是为七世达速喇嘛念长寿经而建的,故名长寿佛殿。它已形成一个小型院落。正面为硫璃砖墙突出的小门,玲珑别致。院内种有菩提树,树叶茂盛,浓荫蔽日,清洁优雅。
(6)、九间殿
又称文殊菩萨殿,为汉式硬山顶建筑,面阔九间,进深三间,面积592平方米。初建于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扩建。廊柱为藏式朱色八楞柱。
5、艺术三绝
塔尔寺的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艺术三绝”。
6、主要节日
塔尔寺是藏区非常有名的寺庙,最吸引人的当数一年一度的晒大佛或晒大唐卡,又名“展佛节”。
二、文成公主庙
1、名寺简介
文成公主庙,别名“加萨公主庙”,相传系唐代藏民为纪念文成公主而建。它位于青海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的“三江之源”,始建于唐代,有1300多年历史,是唐蕃古道的重要文化遗存之一,为青海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已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地理位置
青海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
3、景点介绍编辑
文成公主庙又称大日如来佛堂,始建于唐代,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结古镇巴塘乡贝纳沟内,距结古镇20公里,距西宁838公里。是唐蕃古道的重要文化遗存之一,为青海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交通信息
结古镇中心广场有许多私营小面包和吉普车出租,开价比较实在。租车前往,全程往返50余公里,租价60元到80元左右。
三、北禅寺
1、名寺简介
北禅寺,位于西宁市北湟水之滨海拔2400多米的北山上,俗称“北山寺”,又名永兴寺。因北山山崖层叠,远眺似土台楼阁高高矗立,故又名土楼山,北禅寺也因此又叫土楼观。
2、历史由来
在历史上,北禅寺有过很多的名称。明代以前山上有“神祠”,故有“土楼神祠”之称。
3、游览场所
其山中寺观是西宁地区的一大名胜古迹。由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独具一格的风貌,成了人们游览的场所。在北魏时期《水经注》记载了北山寺,北魏时青海形势图中也标明北山寺的位置在西平亭(今西宁城),可见北山寺知名度是相当高的。
4、旅游胜地
新中国成立后,土楼山旧貌逐有改善,五十年代曾辟为北山公园,1983年起,西宁市政府将土楼山的殿宇亭洞划归道家使用并定名为“土楼观”。但群众相沿成习,仍称之为北禅寺。如今北山寺山下已修渠引水,植树造林,成为新兴的旅游胜地。
5、主体建筑
(1)、灵官殿
来到山脚,首先看到的是灵官殿。灵官殿修建于明洪武年间,因战火毁烧,重修于1915年。
(2)、王母大殿
王母大殿是整个土观楼的主殿,也是平常举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2007年大殿失火,现在看到的是2008年重建的。据说,西王母的主要活动区域在青海,而这里是西王母显灵圣地,所以主供西王母。
(3)、城隍殿
王母大殿西边是财神殿,东边是城隍殿。财神殿供奉着比干、关圣、赵公明三大财神,城隍殿则供奉着本省城隍、东汉时期的西宁护羌校尉邓训。
(4)、露天金刚
王母大殿再往上,是一段陡直的天梯,攀上天梯,就到了土楼山“九窟十八洞”之下。土楼山中部,有两尊露天金刚,东边一尊与西边一尊相连接,两尊露天金刚高三十多米。
6、寺庙美食
五香牛肉干、烧羊肝、肋巴、奶皮、羊筋菜。
7、寺庙购物
(1)、鹿茸
鹿茸是青海省传统出口商品之一。主要有带血马鹿据茸和带血赤鹿据茸两个品种。强心作用特别显著。
(2)、酥油花
酥油为原料调入各种矿物质颜色制成的油塑艺术品。
(3)、西宁大黄
中国大黄驰名中外,西宁大黄,除野生外,西宁及东部农业区多有栽培。
8、相关评价
北禅寺海拔2400余米,远远望去,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显得分外壮观,因而被人们称作“湟中古寺第一”。
9、交通信息
乘坐北山专线旅游车或10、11、19、21、43、84、107 路公交在北山市场站下,也可在西宁市乘出租车8元可达。
四、大佛寺
1、名寺简介
西宁大佛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教场街东南端,东、西面与青海省人民政府、西宁教场街甜食馆等毗邻,南面隔西大街与青海省农林厅办公楼相对。它建于公元990年(宋淳化元年),是藏传佛教的古刹,为藏传佛教后弘期复兴的圣地。
2、基本信息
藏传佛教史上被称为“后弘期”“三贤哲”的藏·饶赛、肴格迥、玛尔·释迦牟尼从西藏辗转到青海后,曾一度在位于今西宁教场街一隅建寺修行,三贤哲均圆寂于青海,其中肴格圆寂于西宁。
3、建筑特点
该寺初建于元代,传说九世纪中叶吐蕃朗达玛灭佛时,逃到青海的“三贤哲”格迥等人在此去世,以此为建寺缘起,形成一座寺院。因殿内塑有“三贤哲”身像,故称之为大佛寺。
4、历史创伤
1958年,殿内佛像被毁,“文革”中拆毁佛殿,近年来逐渐修复大殿l座7间。1978年,由政府拨款前院修葺一新。1985年确立为藏传佛教重点开放寺院之一,同时又修建了后院和经堂。经堂为十世班禅行宫,坐北朝南,歇山式建筑,高大雄伟,殿顶有铜宝瓶,殿脊两侧龙尾高高翘起。
一、南普陀寺
1、名寺简介
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毗邻厦门大学 [1] ,面临碧澄海港,该寺占地面积2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270万平方米。
始建于唐朝末年,称为泗洲寺,宋治平年间改名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芜,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得到重建。因其供奉观世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类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
2、主要建筑
南普随寺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等。两旁有钟鼓楼、禅堂、客堂、库房,另有闽南佛学院,佛教养正院,寺前有放生池,寺后近年新建“太虚大师纪念塔”。整座寺院气势宏伟,错落有序。
3、历史沿革
南普陀寺始建于唐代末期,当时称为泗洲寺。宋治平间(1064~1067)改今名。北宋时由僧人文翠改建,称为无尽岩。2005年,南普陀寺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福建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建筑格局
南普院寺坐北朝南,依山面海而建,规模宏大,气势庄严,中轴线主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 、乐途殿、大悲殿、藏经阁;其中,天王殿位于寺院中轴线的最前端前殿正中供奉笑容可掬的弥勒佛,两侧立有怒目环视的四大天王,殿后有韦陀菩萨覆掌按杵而立,威武异常。
5、主要建筑
(1)、天王殿
民国十四年(1925),会泉法师住南普陀方丈时重建,屹立于寺院中轴线最前端,歇山式重檐飞脊,轩昂宏伟。为歇山顶重檐蹿角式单层砖石、木构建筑,阔为五间,前有红漆大门,后无墙。
(2)、大悲殿
大悲殿始建于明代,原为木结构,民国十九年(1930年)太虚法师重修,八角形三层飞檐蹿角式亭阁单层建筑。1962年,主体改用钢筋水泥,保持木构斗拱作装饰用。
(3)、藏经阁
藏经阁建于民国25年(1936年),为二层小楼,楼下为法堂,楼上为玉佛宝殿。藏经阁位于中轴主体建筑最高层,歇山重檐式双层楼阁。上层藏经,下层法堂。阁楼上下层,三面台廊回护,圈以白石雕栏。
(4)、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主体中心,崇宏雄伟,殿前石庭平舒宽展,正中宝鼎香炉巍立,两侧白石宝塔高矗,更显广庭崇殿的庄严肃穆。大殿两侧罗汉堂朝拱主殿。主殿正中供奉三世尊佛高大塑像。殿后供奉西方三圣。
6、景点美食
厦门南普陀素饼荣获过《中国名点》金鼎奖,是厦门著名特产。有甜、咸各种口味馅料。南普陀寺的素斋独具特色,素斋因南普陀寺而闻名,素斋又为南普陀寺吸引了更多的信众和游客,素斋变成了南普陀寺的一宝。
二、开元寺
1、名寺简介
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现存主要庙宇系明、清两代修建,南北长26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
2、历史沿革
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传说泉州巨富黄守恭梦见桑树长出莲花,遂舍桑园建寺,初名“莲花寺”。乾宁四年(897年)王审邽重建。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建筑格局
开元寺布局,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有:紫云屏、山门(天王殿)、拜亭、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东翼有檀越祠、泉州佛教博物馆(弘一法师纪念馆)、准提禅院;西翼有安养院、功德堂、水陆寺;大雄宝殿前拜亭的东、西两侧分置镇国塔、仁寿塔两石塔,俗称东西塔。
4、主要建筑
(1)、天王殿
开元寺的山门与天王殿合二为一,现存建筑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殿内石柱为梭柱,石柱上悬挂有一木制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该对联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所写。
(2)、藏经阁
藏经阁原来是法堂,是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僧录刘鉴义建造的。元、明时期已经过多次重修,至民国十四年(1925年)圆瑛和尚改建为水泥仿木结构的二层楼阁。
(3)、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又称紫云大殿,是开元寺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686年),先后经过唐、南宋、元、明几次受灾与重建,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1637年)遗物。
(4)、甘露戒坛
大雄宝殿后面的甘露戒坛,建在中轴线的第二台阶上。甘露戒坛始建于宋,明末重建,重檐八角攒尖顶,四周环廊,占地645平方米。坛有五级,最高一层供奉明代卢舍那佛坐像木雕。
(5)、东西二塔
开元寺东西两侧各有一塔,与大雄宝殿成“品”字形布局,两塔均为仿木构八角五层楼阁式石塔。
5、名寺地址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176号。
三、涌泉寺
1、名寺简介
涌泉寺为闽刹之冠,是全国重点寺庙之一。寺院建在海拔455米的鼓山山腰,占地约1.7公顷,前为香炉峰,后倚白云峰,有“进山不见寺,进寺不见山”的奇特建筑格局,涌泉寺始建于783年,初名华严寺。
传该地原系深潭,内有毒龙,为害居民,唐建中四年,郡从事裴胄请灵峤法师制伏,师于潭畔诵华严经,龙遂离去,众深感师之德,就潭址建寺,迎师住锡,帝敕赐“华严”之匾额,称为华严寺。
2、历史由来
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闽王王审知延请国师神晏主持修建新寺,寺成之后赐名“国师馆”。因天王殿前有罗汉泉,后梁乾化五年(915年),改名为鼓山白云峰涌泉禅院。王审知迎请神晏法师来住持涌泉寺,主持扩建殿奈,聚徒千百,称盛一时。宋朝时,宋真宗赐额“涌泉禅院”。明永乐五年(1407年)改称涌泉寺。
3、布局结构
涌泉寺基本上保持了明朝嘉靖年间的布局,整座寺院有大小殿堂25座,由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方丈室、祖堂、藏经阁、禅堂、念佛堂、库房、客堂、斋堂等组成,此外还有钟楼、鼓楼、学戒堂、法界学院、东际楼、明月楼、放生池、回龙阁、岁寒楼等。整座寺院以大雄宝殿为中心,沿山坡地形层层上升,构成一错落有序的寺院建筑群。
4、寺内铜钟
钟楼上有一口铸造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的巨钟,以铜为主,与金、银、锡合铸,重约两吨。钟声洪亮悠扬,余声不绝。钟身刻有《金刚般若经》全文,共6372字。
5、院中铁树
在圆通宝殿西侧有圣箭堂,俗称“方丈”室。院中栽有两雌一雄的铁树,开花时黄色大如绒球。据说铁树分别为闽王王审知和首任住持神晏国师手植。
6、名僧辈出
明清以来,住持涌泉寺的名僧辈出,先有永觉元贤、为霖道霈,后有古月、地华妙莲,近代有虚云、圆瑛诸名僧大德。清朝末年,妙莲法师为修寺出洋募化,在南洋槟城建极乐寺为鼓山下院。古月禅师住持涌泉寺期间,带领僧人将寺庙修缮一新,盛极一时。
7、交通信息
乘坐7路、29路、36路、40路、58路、69路、73路、97路、108路、112路、131路、137路、162路、170路、302路、两马航线、两马航线定时班车、地铁二号线到达鼓山站,转乘班车(费用约为10元)可达涌泉寺。
四、广化寺
1、名寺简介
南山广化寺,又称莆田广化寺,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南三公里处的凤凰山麓(别称南山)。1983年,莆田广化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1990年莆田广化寺被中国佛教协会列为三座全国样板寺庙之榜首。
2、建筑布局
(1)、东侧
次第为东罗汉殿、钟楼、五观堂、伽蓝殿、尊客尊、水云乡、圆通门、溪声阁等建筑。
(2)、西侧
次第为西罗汉殿、鼓楼、学戒堂、祖师堂、净行堂(念佛堂)、烟霞窟、方丈室、看山楼。
(3)、寺后
东西两角的最高的密林深处,相对耸立着观音阁和小南山,玲巧别致。
漫步其间,可尽览全寺风色,聆听溪声、泉声,眼下殿堂密布,身后竹林松柏,清净幽远,令人心旷神怡。
3、荣誉称号
南山广化寺,1986年被评为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之一。1990年,广化寺被中国佛教协会列为三座全国样板寺庙之榜首。
4、旅游指南
(1)、门票价格
免费 。
(2)、交通路线
莆田市区21路、29路、55路公交车直达。
(3)、地理位置
福建省莆田市城南三公里处的凤凰山麓(又名南山)。
一、少林寺
1、名寺简介
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中国功夫的发源地,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
2、布局结构
少林寺常住院建筑在河南登封少溪河北岸,从山门到千佛殿,共七进院落,总面积约57600平方米。主要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常住院的建筑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法堂)、方丈院、立雪亭、千佛殿。
3、主体建筑
(1)、山门
山门为少林寺大门,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修建,1974年重新翻修。门额上有清康熙帝亲笔所提“少林寺”三个大字。匾正中上方刻有“康熙御笔之宝”六字印玺。山门前有石狮一对,雄雌相对,系清代雕刻。
(2)、甬道
过了山门,便是甬道。甬道两旁就是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碑林,因碑石如林故称碑林。这里共有20多通历代石碑,如“宗道臣归山纪念碑”、“息息禅师碑”等。
(3)、天王殿
经甬道过碑林后便是天王殿,天王殿位于碑林的尽头,以供奉象征“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而得名。该殿红墙绿瓦,斗拱彩绘,门内隔屏前左右各有一尊金刚塑像。
(4)、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位于天王殿后。大雄宝殿是寺院佛事活动的中心场所,与天王殿、藏经阁并称为三大佛殿。原建筑毁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1986年重建。
(5)、藏经阁
藏经阁位于大雄宝殿之后。藏经阁,又名法堂,明代所建,毁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1994年重建,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藏经阁藏书八百万卷,这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
(6)、六祖堂
大雄宝殿西侧的是六祖堂。殿内正面供奉的是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两侧供奉的是禅宗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人称六祖拜观音。
(7)、钟楼鼓楼
钟楼和鼓楼,坐落在大雄宝殿的两侧,东面为钟楼,西面为鼓楼,两座楼均有四层,造型巧妙,巍峨雄伟,是我国建筑史上的珍品。原建筑毁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后来在1994年和1996年,当地政府按照两楼原先的样子重新修建。
4、文物遗存
少林寺西约三百米处的少室山脚下,有一片中国最大的塔林。它南临少溪,背依龙虎岭,东接伏牛山脉,西依当阳坡,林木葱郁,环境秀美幽雅,这就是著名的少林塔林,它是少林历代高僧、住持方丈的墓寝。
5、少林功夫
少林功夫是中国武术中体系最庞大的门派,武功套路高达七百种以上,又因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又有“武术禅”之称。“少林”一词成为中国传统武术的象征。少林功夫包含少林七十二绝技、少林拳术、少林派棍术、少林派枪术、少林派刀术、少林派剑术。
6、文物保护
民国十七年(1928年)春,亲孙文势力樊钟秀夺得巩县、偃师,进围登封,以少林寺为司令部。冯玉祥部下石友三于3月15日纵火焚烧法堂,次日,又令军士焚烧天王殿、大雄宝殿、钟楼、鼓楼、六祖堂、龙王殿、紧那罗殿、阎王殿、库房、禅堂,一大批珍贵文物及5480卷藏经化为灰烬。
二、白马寺
1、名寺简介
白马寺把佛教传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使佛教在亚洲得到普及,后来又进入欧美,成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参拜的圣地。因此19世纪末以来,日本捐资重修白马寺钟楼并立空海雕像; 泰国、印度、缅甸政府相继出资于白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
2、释源祖庭
佛门弟子们一向公尊洛阳白马寺为“祖庭”和“释源”。“祖庭”者,祖师之庭院也。“释源”者,释教(即佛教——为释迦牟尼所创)之发源地也。
3、祖庭十古
(1)、中国第一座古刹——白马寺。
(2)、中国第一座舍利塔——齐云塔。
(3)、第一次去“西天取经”的朱士行始于白马寺。
(4)、最早来华的印度高僧禅居于白马寺。
(5)、最早传入的梵文佛经《贝叶经》收藏于白马寺。
(6)、最早的译经道场在白马寺的清凉台。
(7)、第一本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是在白马寺译出。
(8)、第一本汉文戒律《僧祗戒心》始译于白马寺,并最早在洛阳立坛传戒。
(9)、一场佛道之争发生于白马寺。
(10)、第一个汉人和尚朱士行受戒于白马寺。
4、历史沿革
白马寺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老城以东12公里,洛龙区白马寺镇内。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5、寺院布局
白马寺分为中国本院、齐云塔院、印度佛殿苑、泰国佛殿苑、缅甸佛塔苑。
6、名寺建筑
(1)、卧玉佛殿
位于大佛殿东侧,原为斋堂,1996年辟建。该殿为五开间硬山式建筑,南北长17.25米,东西宽5.4米,建于石砌台基之上,殿中供奉卧玉佛一尊。
(2)、玉佛殿
位于大佛殿西侧,原为禅堂,五开间硬山式建筑,南北长17.25米,东西宽5.4米,建于石砌台基之上,殿内供奉玉佛一尊。
(3)、六祖殿
位于大佛殿西侧南部,原为祖堂,硬山式建筑,西阔七间,南北长24.5米,东西宽5.4米,建于石砌台基之上。殿内供奉禅宗六祖木雕像。
7、国际佛像
泰国佛像、印度·释迦太子像、泰国·中华古佛、缅甸·卧玉佛。
8、后世纪念
1997年,中日友好25周年,日本佛教界友好人士向中国洛阳白马寺捐赠一尊日本空海大师塑像,立于白马寺清凉台西侧,以示纪念。
三、灵隐寺
1、名寺简介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占地面积约87000平方米。灵隐寺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五代吴越王钱镠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并赐名灵隐新寺。
2、历史沿革
(1)、东晋
灵隐寺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
(2)、南北朝
梁武帝天监三年(公元504年),萧衍下诏“舍道归佛”,将佛教奉为国教,随即大兴土木,建寺立塔,灵隐寺得到梁武帝的青睐,赐田扩建,规模粗具,香火渐盛。
(3)、隋
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年),隋文帝恢复佛教,派僧人慧诞法师来杭弘扬佛法。在灵隐寺前飞来峰与莲花峰间栈道建神尼舍利塔(后倾圮)。
(4)、唐
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发生了佛教史上再一次大规模的“会昌法难”事件。武宗力主排佛废佛并禁佛。灵隐寺噩运难逃,寺毁僧散,寺庙内的钟声冷冷清清,烟火熄灭。
(5)、五代十国
吴越王钱缪时期的摩崖石刻、佛像塑造、佛经雕刻特别丰富,寺字园林、佛塔经幢随处皆有。学佛习禅之人日渐增多,佛门禅坛的诗词文章层出不穷。
3、主要景点
飞来峰、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灵隐铜殿。
4、文化遗产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金刚经》册页、明代水陆画、《庄严三宝图》、《佛顶心大陀罗尼经》、《花鸟图》、《十六罗汉图》。
5、佛事活动
腊八节、水陆法会、托钵行脚、祈福超荐法会。
四、寒山寺
1、名寺简介
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寒山寺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千四百余平方米。寒山寺属于禅宗中的临济宗。唐代贞观年间,当时的名僧寒山、希迁两位高僧创建寒山寺。
2、历史沿革
(1)、解放前
唐太宗贞观初(627--649)名僧寒山子,来此缚茆起居,唐玄宗时著名禅师希迁(700--790)在此创建伽蓝,题额曰寒山寺。
(2)、解放后
1979年7月,苏州市人民政府民族宗教处正式恢复,加速了寒山寺整修工程。同年,从西园寺请回释迦、迦叶、阿难、弥勒、韦陀及寒山、拾得诸塑像。
3、建筑格局
寒山寺殿宇大多为清代建筑,主要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廊、枫江楼、霜钟阁等。寒山寺的建筑布局没有严格的中轴线。寒山寺山门前面的石拱圈古桥是江村桥,桥堍与山门之间那垛黄墙称照壁。山门两旁两棵古樟。黄墙内古典楼阁飞檐翘角,右为枫江楼,左为霜钟楼,都源于枫桥夜泊诗。
4、历任方丈
(1)、性空法师
1984年8月13日接任寒山寺住持。
(2)、秋爽法师
2006年8月,经性空法师推荐,秋爽法师接任寒山寺方丈。
一、登封少林寺
1、名寺简介
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中国功夫的发源地,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
2、布局结构
少林寺常住院建筑在河南登封少溪河北岸,从山门到千佛殿,共七进院落,总面积约57600平方米。主要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常住院的建筑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法堂)、方丈院、立雪亭、千佛殿。
3、主体建筑
(1)、山门
山门为少林寺大门,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修建,1974年重新翻修。门额上有清康熙帝亲笔所提“少林寺”三个大字。匾正中上方刻有“康熙御笔之宝”六字印玺。山门前有石狮一对,雄雌相对,系清代雕刻。
(2)、甬道
过了山门,便是甬道。甬道两旁就是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碑林,因碑石如林故称碑林。这里共有20多通历代石碑,如“宗道臣归山纪念碑”、“息息禅师碑”等。
(3)、天王殿
经甬道过碑林后便是天王殿,天王殿位于碑林的尽头,以供奉象征“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而得名。该殿红墙绿瓦,斗拱彩绘,门内隔屏前左右各有一尊金刚塑像。
(4)、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位于天王殿后。大雄宝殿是寺院佛事活动的中心场所,与天王殿、藏经阁并称为三大佛殿。原建筑毁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1986年重建。
(5)、藏经阁
藏经阁位于大雄宝殿之后。藏经阁,又名法堂,明代所建,毁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1994年重建,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藏经阁藏书八百万卷,这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
(6)、六祖堂
大雄宝殿西侧的是六祖堂。殿内正面供奉的是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两侧供奉的是禅宗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人称六祖拜观音。
(7)、钟楼鼓楼
钟楼和鼓楼,坐落在大雄宝殿的两侧,东面为钟楼,西面为鼓楼,两座楼均有四层,造型巧妙,巍峨雄伟,是我国建筑史上的珍品。原建筑毁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后来在1994年和1996年,当地政府按照两楼原先的样子重新修建。
4、文物遗存
少林寺西约三百米处的少室山脚下,有一片中国最大的塔林。它南临少溪,背依龙虎岭,东接伏牛山脉,西依当阳坡,林木葱郁,环境秀美幽雅,这就是著名的少林塔林,它是少林历代高僧、住持方丈的墓寝。
5、少林功夫
少林功夫是中国武术中体系最庞大的门派,武功套路高达七百种以上,又因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又有“武术禅”之称。“少林”一词成为中国传统武术的象征。少林功夫包含少林七十二绝技、少林拳术、少林派棍术、少林派枪术、少林派刀术、少林派剑术。
6、文物保护
民国十七年(1928年)春,亲孙文势力樊钟秀夺得巩县、偃师,进围登封,以少林寺为司令部。冯玉祥部下石友三于3月15日纵火焚烧法堂,次日,又令军士焚烧天王殿、大雄宝殿、钟楼、鼓楼、六祖堂、龙王殿、紧那罗殿、阎王殿、库房、禅堂,一大批珍贵文物及5480卷藏经化为灰烬。
二、洛阳白马寺
1、名寺简介
白马寺把佛教传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使佛教在亚洲得到普及,后来又进入欧美,成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参拜的圣地。因此19世纪末以来,日本捐资重修白马寺钟楼并立空海雕像; [3] 泰国、印度、缅甸政府相继出资于白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
2、释源祖庭
佛门弟子们一向公尊洛阳白马寺为“祖庭”和“释源”。“祖庭”者,祖师之庭院也。“释源”者,释教(即佛教——为释迦牟尼所创)之发源地也。
3、祖庭十古
(1)、中国第一座古刹——白马寺。
(2)、中国第一座舍利塔——齐云塔。
(3)、第一次去“西天取经”的朱士行始于白马寺。
(4)、最早来华的印度高僧禅居于白马寺。
(5)、最早传入的梵文佛经《贝叶经》收藏于白马寺。
(6)、最早的译经道场在白马寺的清凉台。
(7)、第一本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是在白马寺译出。
(8)、第一本汉文戒律《僧祗戒心》始译于白马寺,并最早在洛阳立坛传戒。
(9)、一场佛道之争发生于白马寺。
(10)、第一个汉人和尚朱士行受戒于白马寺。
4、历史沿革
白马寺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老城以东12公里,洛龙区白马寺镇内。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5、寺院布局
白马寺分为中国本院、齐云塔院、印度佛殿苑、泰国佛殿苑、缅甸佛塔苑。
6、名寺建筑
(1)、卧玉佛殿
位于大佛殿东侧,原为斋堂,1996年辟建。该殿为五开间硬山式建筑,南北长17.25米,东西宽5.4米,建于石砌台基之上,殿中供奉卧玉佛一尊。
(2)、玉佛殿
位于大佛殿西侧,原为禅堂,五开间硬山式建筑,南北长17.25米,东西宽5.4米,建于石砌台基之上,殿内供奉玉佛一尊。
(3)、六祖殿
位于大佛殿西侧南部,原为祖堂,硬山式建筑,西阔七间,南北长24.5米,东西宽5.4米,建于石砌台基之上。殿内供奉禅宗六祖木雕像。
7、国际佛像
泰国佛像、印度·释迦太子像、泰国·中华古佛、缅甸·卧玉佛。
8、后世纪念
1997年,中日友好25周年,日本佛教界友好人士向中国洛阳白马寺捐赠一尊日本空海大师塑像,立于白马寺清凉台西侧,以示纪念。
三、开封大相国寺
1、名寺简介
大相国寺,原名建国寺,位于河南省开封市自由路西段 [1] ,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北宋时期,相国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后因战乱水患而损毁。
2、历史沿革
大相国寺,相传为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故宅。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在此创“建国寺”,后遭水火两灾而毁,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民国初年(1912-1919年)曾翻修八角殿、改建法堂。民国十六年(1927年)冯玉祥将相国寺改为“中山市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刘峙将省立民众教育馆迁人相国寺。
3、地理环境
大相国寺地处中原腹地,豫东大平原、黄河下游大冲积扇南翼,位于河南省开封市自由路西段 [3]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4、建筑布局
大相国寺为中国传统的轴称布局,主要建筑有大门、天王殿、大雄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等,由南至北沿轴线分布,大殿两旁东西阁楼和庑廊相对而立。藏经阁和大雄宝殿均为清朝建筑,形式上重檐歇山,层层斗拱相迭,覆盖着黄绿琉璃瓦。
5、主要景点
(1)、山门
大相国寺的山门,原为清乾隆年所修建,开封解放时,毁于炮火,解放后,政府修建一砖制牌楼做山门。现今殿式山门,为今方丈心广大和尚发心修建,匾额为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所题。
(2)、钟鼓两楼
大相国寺的钟鼓两楼为1992年重新修建。钟楼中悬挂的铜钟乃是清乾隆年间的遗物,重达五吨,高2.23米,口径1.81米,上铸“法轮常转,皇图永固,帝道暇昌,佛日增辉 ”十六字铭。钟声响亮优美,尤其是秋冬霜天叩击,声音清越,响彻全城,素有 “相国霜钟”的美誉,是为汴京八景之一。
(3)、天王殿
大相国寺天王殿,为清代乾隆年间所修,该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绿琉璃瓦顶,门楣殿额也为赵朴初居士所题。
(4)、大雄宝殿
天王殿之后,重檐歇山的雄伟建筑,乃大相国寺的主殿大雄宝殿,该殿为清代顺治年修建,面阔7间,进深5间,高约为13米,其气势恢宏,堪为古建筑中的瑰宝,被誉为 “中原第一殿”。
(5)、八角琉璃殿
中轴线上的第三个佛殿叫罗汉殿,八角造型,俗称“八角琉璃殿”,其造型独特,在中国佛教寺院中可谓独一无二。该殿为清乾隆年所建,占地828平方米,由游廊殿、天井院和中心亭三部分组成。
(6)、藏经楼
最后一座高大的二层建筑是“藏经楼”,藏经楼顾名思义是寺院保存、收藏佛教经典的地方 [6] 。大相国寺藏经楼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占地面积680余平方米,面阔5间,进深5米,高20余米。
(7)、大师堂
藏经楼西侧是大师堂,即空海大师纪念堂。现堂前立有空海大师铜像落成纪念碑,及一对罕有的石雕六牙像。堂内供奉有空海大师铜像及大师生平事迹图片展览。大师铜像高2.5米,重3000余斤,为日本友人赠送。
6、文化活动
每逢新年伊始,大相国寺都要举行元宵灯会。每逢金秋十月,随着开封市菊花花会的开幕,大相国寺会举办一年一度的水陆法会,祈祝五谷丰登、百业兴旺、国家强盛、万世太平。
7、景区荣誉
1963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由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景区。
8、传承保护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开封大相国寺获得“佛教音乐(大相国寺梵乐)”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四、汝州风穴寺
1、名寺简介
风穴寺又名香积寺、千峰寺,白云禅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汝州市区东北9公里的中岳嵩山少室山南麓风穴山中。风穴寺,始建于东汉初平元年,后经北魏、唐、宋、金、元、明、清历代重修与扩建。 风穴寺总面积约50余亩,现存主要建筑有天王殿、中佛殿、悬钟阁、藏经阁、七祖塔等。
2、地理位置
河南省汝州市东北九公里风穴山中。
3、文化遗产
周围景观星罗棋布,素有八大景、七十二小景、三十六福地之称。更重要的是风穴寺保存了祖国灿烂的文化遗产,现存唐至清历代建筑140余间;唐开元二十六年所建的“七祖塔”为全国现存七座唐代高塔之一。
4、布局结构
寺内现存有明代汉白玉石佛和缅甸送的佛像及明代嘉靖年间石佛30余尊、木雕佛像7尊。寺内碑碣林立,或记事、或题咏,楷、草、隶、篆风格迥异,存有唐代的尼陀罗咒、宋代的经幢、元代的塔铭。
5、文物保护
1963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旅游景区
风穴寺有珍珠帘、大慈泉、锦屏风、吴公洞、望州亭、玩月台、升仙桥、悬钟阁等八大景;有小龙门、石龙头、活凤尾、东山仙人等七十二小景和冬暖、夏凉的 三十六福地。
7、地理位置
风穴寺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市区以北8公里处,风穴寺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资源丰富,有乔木树种刺槐、侧柏、麻栎、岫松等,独具特色,十分诱人。
8、主体建筑
风穴寺院藏在山谷之中。入山口后,两山夹道,山侧苍松叠翠,流水潺潺,葱郁静雅,蜿蜒曲径。约走1.5公里后方见寺院,确有“深山藏古寺”,“曲径通幽处”的诗情画意。
9、主要景点
接圣桥、中佛殿、大雄宝殿、七祖塔、悬钟阁、奎光塔、碑碣。
一、南京保圣寺
1、名寺简介
保圣寺是江南一座著名的千年古刹,寺内古物馆里的塑壁罗汉相传是唐代塑圣杨惠之的作品。保圣寺原名保圣教寺,始建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一做皇帝就大兴寺庙。保圣教寺即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
2、地理位置
江苏省苏州市甪直镇。
3、著名景点
保圣寺山门是按乾隆年间的原貌重修起来的。走进二山门,但见天王殿气宇轩昂,单檐歇山式屋顶,戗角起翘采用立脚飞檐式,显示江南佛殿式风格。
4、其他信息
1928年,大殿半边坠塌,半数罗汉被毁,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过后,经蔡元培、马叙伦、叶楚伧、顾颉刚等先生的呼吁,公私合力集资倡修,1932年,由建筑专家范文照设计,建造了这座中西合璧式的罗汉堂,并由雕塑家江小鹣、滑田友等把这幸存的九尊罗汉塑像放在这个位置。
5、景点门票
进镇不用门票,参观景点可购联票60元(包括保圣寺、万盛米行、沈宅、萧宅、王韬纪念馆等景点)。8:00-17:00。
二、虞山兴福寺
1、名寺简介
兴福寺,位于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文物保护单位,南齐延兴至中兴年间初名“大悲寺”。梁大同五年(539年)大修并扩建,改名“福寿寺”,因寺在破龙涧旁,故又称“破山寺”。
2、地理位置
虞山北麓。
3、寺庙历史编辑
南齐延兴至中兴年间(494—502年),倪德光(曾任郴州刺史)舍宅为寺,初名“大悲寺”。在南朝梁大同五年(539年)大修并扩建,改名“福寿寺”。因寺在破龙涧旁,故又称“破山寺”。唐咸通九年(868年)懿宗御赐“兴福禅寺”额,兴福寺成为江南名刹之一。
4、布局构造
兴福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和禅堂、崇教兴福寺塔、华严塔、观音楼、救虎阁、空心亭、四高僧墓、伴竹阁、饱绿轩等。寺内古木参天,林荫夹道,曾有一棵唐朝桂树,树冠如伞,惜于1953年枯死。
5、寺内古塔
塔为四方九层,砖身木檐楼阁形式,总高69.14米,底层原有木构外廊,现仅存石础与台座;塔身每边宽5.25米,原四面辟券门,清乾隆年间重修塔时置石碑,北门堵封。
6、景区特色编辑
兴福寺山门前有三株枫香树,如金刚守卫。门前破龙涧在大雨后,水势奔腾,回音隆隆。过涧上石桥,入山门、天王殿。三圣殿涧边对着山门有两根高大的石经幢,一古一新。到大殿,佛像后有高大的善财五十三参群塑。中轴线东有纪念兴福寺祖师的四高僧殿及藏经楼等。
7、史料记载编辑
兴福寺,在虞山北麓破龙涧畔,据历代邑志载,始建于南朝齐,由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为寺,初名大悲寺。梁大同三年(537)改名兴福寺。
8、主体建筑
兴福寺,现存主体建筑为明清遗构,自南而北共分五列,中轴线上依次有头山门、天王殿、三佛殿、大雄宝殿。天王殿系硬山顶,外檐斗拱用四铺作,象鼻昴,每间施斗拱三朵。明间作抬梁造,四椽袱及平梁线条柔和,用材硕大。
9、文物保护
兴福寺,1982年11月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列为全国重点寺院。
10、寺内胜景
(1)、兴福寺
青嶂叠起,古木参天,飞泉石桥,气象雄古,颇擅林泉云壑之美。
(2)、白莲池
位于救虎阁前,池产千叶重萼白莲,芳色异常。
(3)、空心潭
志载兴福寺山下有泉,潴而为潭,汨汨灌注,冬夏常盈,渊深澄澈,可烛须眉,天光日华,上下交映,颇蕴禅意。
(4)、空心亭
亭以常建诗得空心之名。破山之秀,
(5)、兴福寺
钟于斯亭。设置既宜,称谓允当。人知少府诗之工,而不知所以为工,一登斯亭,不言而喻。
(6)、君子泉
志载《泉铭》曰:石窦出泉,澄清莹澈。一勺多耳,不盈不竭。岂伊谦受,将毋安节。君子饮之,洁厉冰雪。
11、交通信息
常熟102路、120路、5路、7路、8路、9路“兴福”站下,沿寺路街向西南步行900米到达。虞山景区内可乘坐常熟游1专线“祖师”站下即到。
三、焦山定慧寺
1、名寺简介
定慧寺,始建于东汉兴平年间,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原名普济寺,宋朝时称普济禅院,元代改称焦山寺,清康熙南巡来游焦山时将春改名为“定慧寺”,一直沿用至今。
2、历史传记
定慧寺位于江苏镇江市焦山南麓(在山东省齐河县也有一个定慧寺)。焦山又名“樵山”、“狮子山”、“双峰山”、“乳玉山”,位于镇江东面的长江之中,素有“中流砥柱”之称。因东汉末年隐士焦光避居此地,故名“焦山”。
3、寺内景观
在焦山上“望松寥山”,写诗曰:“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焦山最多的是绮竹苍松,翠色滴人。远远望去,焦山如一块玉浮在江上,故焦山又称名“浮玉山”寺庵楼阁皆掩隐于茂林修竹之中,有“焦山山裹寺”之说,与“金山寺裹山”相应。
4、赏月佳地
华严阁位于定慧寺西南,面临大江,背倚峭壁,是一座两层楼的临水建筑。华严二字出于《华严经》,比喻这里是"百花齐放,包罗万象"的胜境。楼上厅堂正中挂有"一片浮玉,十分江景"的对联,对登楼观景有画龙点睛之妙。
5、四合庭院
在吸江楼之西不远处,焦山双峰之阴的别岭上,绿竹幽林掩映着一座四合庭院,称"别峰庵"。别峰乃是指该岭有别于焦山山顶的主峰(东峰和西峰)之意。清代大书画家、诗人郑板桥当年曾在这里读过书,别峰庵因此名闻遐迩。别峰庵始建于宋代,宋代高僧佛印法师有诗云“绝顶无寻处,何人为指南。
6、主要景点
定慧寺、 碑亭、观澜阁、华严阁、三诏洞、壮观亭、别峰庵、吸江楼等。
四、西园戒幢寺
1、名寺简介
西园戒幢律寺,简称西园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留园路西园弄18号,东靠留园,西邻寒山古寺,北倚虎丘风景区,南临阊门运河。西园寺创建于元代至元年间(1264-1294)始名归元寺,距今已有七百年的历史。
2、历史沿革
西园寺创建于元代至元年间(1264——1294)始名归元寺,距今已有七百年的历史。明嘉靖(1522——1566)之末,太仆寺卿徐泰时构筑东园(今留园)时,把已经衰落的归元寺改建为宅园,名西园。
3、位置境域
西园寺坐落于苏州城西阊门外,东靠留园,西邻寒山古寺,北倚虎丘风景区,南临阊门运河。
4、气候
西园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
5、建筑布局
西园寺现存殿宇多为清末民初所建,是苏州市内规模最大的寺院。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有面阔三间的牌坊、山门、金刚殿、放生池、大雄宝殿、藏经楼。出金刚殿东侧有观音殿,西侧有罗汉殿。
6、主要景点
照壁、福德桥和智慧桥、御赐牌楼、山门殿、前花园和钟鼓楼、天王殿、观音殿、罗汉堂、西花园。
7、节日活动
(1)、数罗汉
在江浙一带民间家喻户晓广泛流行一种“数罗汉”的风俗。依男左女右的顺序进入石拱门,拜过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后,想着自己的心愿,随愿选一尊有缘的罗汉作为第一尊开始数起,数到本人今年的年龄(虚岁)那一尊止,记住罗汉的号数是多少尊。
(2)、为沙弥授沙弥十戒
2003年3月6日,授戒仪式在大雄宝殿如法举行。仪式包括请师、唱赞、开示、忏悔、发愿、正授三皈、宣说戒相、和尚授衣、唱佛宝赞、唱赞佛偈及回向,场面庄严而隆重。沙弥们怀着虔诚欢喜的心纳受了戒体。
8、文物保护
1980年落实宗教政策时,维修了大雄宝殿、天王殿和生活宿舍区。
9、交通线路
乘公交6路、10路、11路、17路、40路、游1、游3线西园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