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行是 > 十大 > 新疆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疆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布时间:2022-05-10 / 作者:问答网整理 / 阅读:151次

目录

目录

导读 / Read

中国十大,新疆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哪些?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一、哈萨克族阿依特斯

1、简介
(1)、中文名称
哈萨克族阿依特斯。

(2)、流行地区
曲艺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伊犁、塔城、阿勒泰等地区。

(3)、代表人物
哈斯木汗·瓦特汗。

(4)、遗产编号
Ⅴ-45。

(5)、始兴年代
清代。

(6)、经典剧目
《艾赛提与额尔斯红江对唱》《比尔江与萨拉对唱》等。

(7)、遗产类别
曲艺。

(8)、保护单位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化艺术研究所。

2、概述
哈萨克族阿依特斯,是哈萨克族聚居区的曲艺种类之一,是反映哈萨克人民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百科全书”,堪称哈萨克民族的艺术瑰宝。

3、相关信息
(1)、表演形式
哈萨克族阿依特斯是一种竞技式的对唱表演形式,在哈萨克谚语、格言、诗歌和其他文艺作品中撷取精华,而后配上曲调进行演唱。表现哈萨克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感情,灵活多样的表演,寓教于乐的艺术,从唱词到音乐都充满浓郁的哈萨克口头文学和音乐文化特点。

(2)、流传剧目
最具代表性的流传剧目有《艾赛提与额尔斯红江对唱》《比尔江与萨拉对唱》等。

(3)、流行地区
哈萨克族阿依特斯主要流行于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伊犁、塔城、阿勒泰等地区。

(4)、2006年
5月2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申报的“哈萨克族阿依特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45。

二、维吾尔族鼓吹乐

1、简介
(1)、中文名
维吾尔族鼓吹乐.

(2)、批准文号
国发〔2008〕19号.

(3)、遗产编号
Ⅱ-127.

(4)、遗产类别
传统音乐.

(5)、遗产级别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批准时间
2008年6月7日.

(7)、申报地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地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含兵团).

2、概述
维吾尔族鼓吹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含兵团)的传统音乐。维吾尔族鼓吹乐最早源自阿拉伯,后又传入西域。西迁伊犁的维吾尔族在继承了原有的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历经600多年,兼容并蓄创造了内容丰富,形式完整的十二套鼓吹乐,并使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3、相关信息
维吾尔族鼓吹乐在2008年6月7日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三、柯尔克孜族刺绣

1、简介
(1)、中文名称
柯尔克孜族刺绣。

(2)、非遗级别
国家级。

(3)、遗产类型
传统美术。

(4)、批准时间
2008年6月7日。

(5)、遗产编号
Ⅶ-82。

(6)、申报地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宿县。

2、概述
柯尔克孜族刺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宿县等地的刺绣。柯尔克孜族妇女擅长刺绣,她们在头巾、枕头、被面、衣袖边、马衣以及悬挂的各种布面装饰品上绣出各种的精致花纹,其中有花卉、飞禽、走兽和各种几何图案。

3、相关信息
(1)、2008年
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活泼。200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宿县申报的柯尔克孜族刺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2018年
5月21日,柯尔克孜族刺绣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的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四、维吾尔族达斯坦

1、简介
(1)、中文名
维吾尔族达斯坦。

(2)、非遗级别
国家级。

(3)、遗产编号
Ⅰ-71。

(4)、批准时间
2008年6月7日。

(5)、遗产类别
民间文学。

(6)、申报地区
云南7省梁河县。

2、概述
维吾尔族达斯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维吾尔族达斯坦是维吾尔族弹唱曲种。是一种有说有唱的叙事长诗,其篇幅较长,常有完整的故事和贯穿的人物。它是历史悠久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 音乐具有叙事性和抒情性。

3、相关信息
(1)、2008年
6月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申报的“维吾尔族达斯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为Ⅰ-71。

(2)、2019年
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间文艺家协会获得维吾尔族达斯坦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五、塔塔尔族撒班节

1、简介
(1)、中文名称
塔塔尔族撒班节。

(2)、别名
犁头节。

(3)、节日类型
传统节日。

(4)、遗产类型
民俗。

(5)、保护单位
塔城地区文化馆、奇台县文化馆。

(6)、节日活动
摔跤、攀高竿、对唱、跳舞、赛跑。

(7)、节日时间
所有农户都完成春播后。

(8)、流行地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

(9)、遗产编号
Ⅹ-80。 

2、概述
塔塔尔族撒班节,主要流传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塔城、伊犁地区和奇台县等地的传统农事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3、相关信息
(1)、生产方式
塔塔尔族人由从事畜牧业逐步转变为从事种植业之后,他们将原来以铁锨、坎土曼、镢头等工具翻地种植作物的生产方式,改为以“犁铧”为工具耕种作物的生产方式。

(2)、“犁铧节”
后塔塔尔族人为了庆祝“犁铧”这一先进的生产工具,特地用犁铧的塔塔尔语读音“撒班”来称谓这种庆祝活动,久而久之这种庆祝活动演变为塔塔尔族的传统节日,因此“撒班节”也可以说就是“犁铧节”。

(3)、内容丰富
“撒班节”到来时,会进行小伙子的摔跤、套麻袋赛跑、绑腿赛跑,还有赛马、拔河、爬杆和歌舞比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4)、2008年
6月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申报的塔塔尔族撒班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2011年
5月2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申报的“塔塔尔族撒班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六、新疆曲子

1、简介
(1)、中文名
新疆曲子。

(2)、流行地区
乌鲁木齐、哈密、吐鲁番、伊犁等汉族、回族、哈萨克族聚居地。

(3)、代表人物
郭天禄,侯毓敏。

(4)、遗产类别
曲艺。

(5)、经典曲目
《李彦贵卖水》《大保媒》《断桥》《杀狗劝妻》等。

2、概述
新疆曲子,俗称“小曲子”,是汉、哈、回等民族群众共创共演的一种曲艺形式。新疆曲子以坐唱为主,以三弦、板胡和二胡为主奏乐器,轮递演唱,唱腔音乐丰富。代表剧目有《李彦贵卖水》《大保媒》《断桥》等。

3、相关信息
新疆曲子主要流传于乌鲁木齐、哈密、吐鲁番、伊犁等汉族、回族、哈萨克族聚居地。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30。

七、维吾尔族赛乃姆

1、简介
(1)、中文名
维吾尔族赛乃姆。

(2)、遗产类别
传统舞蹈。

(3)、申报地区
新疆哈密地区、莎车县。

(4)、遗产级别
国家级。

(5)、批准时间
2008年6月7日。

(6)、遗产编号
Ⅲ-96。

(7)、保护单位
哈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莎车县文化馆。

2、概述
维吾尔族赛乃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莎车县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维吾尔族赛乃姆是维吾尔族较为普遍的一种民间舞蹈,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的城镇乡村。

3、相关信息
(1)、历史悠久
它是维吾尔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维吾尔人每逢喜庆佳节、婚礼仪式、亲友欢聚都要举行麦西来甫晚会并在晚会上热情地跳起维吾尔族赛乃姆以表庆祝。维吾尔族赛乃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发源于从事农业生活、民族聚居、文化较为发达的南疆各绿洲。

(2)、16世纪
从16世纪开始,在音乐大师克迪尔罕、雅尔坎迪、阿曼尼落罕(乃菲丝)等人的引导下,经过众多民间乐师的挖掘、收集和整理形成的十二木卡姆就吸收了早已在民间流传的维吾尔族赛乃姆,成为每个木卡姆中穷乃额曼的组成部分,而维吾尔族赛乃姆仍以其独立的形式广泛流传。

(3)、2008年
6月7日,维吾尔族赛乃姆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Ⅲ-96。

八、江格尔

1、简介
(1)、中文名
江格尔。

(2)、遗产编号
Ⅰ-26。

(3)、遗产类别
民间文学。

(4)、荣誉
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之一。

(5)、结构
说唱艺术特点、语言丰富优美。

(6)、批准时间
2006年。

(7)、外文名
Bangel。

(8)、诞生
13世纪左右诞生。

(9)、内容
明蒙古族卫拉特部英雄史诗。

(10)、地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含兵团)。

2、概述
江格尔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含兵团)的民间文学。《江格尔》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漫长,主要以口传方式流布,也有抄本和刻印本。

3、相关信息
(1)、申报地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塞尔蒙古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塞尔蒙古自治县、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

(2)、故事
这部史诗描述了以江格尔为首的12名雄狮大将和数千名勇士为保卫宝木巴家乡而同邪恶势力进行艰苦斗争并终于取得胜利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理想和美学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2006年
江格尔遗产在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九、维吾尔族民歌

1、简介
(1)、中文名
维吾尔族民歌.

(2)、组 成
传统民歌和新民歌.

(3)、维吾尔语
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

(4)、遗产类别
传统音乐.

(5)、申报地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尉犁县.

(6)、外文名
Uygur.

(7)、传统民歌
爱情、劳动、历史、生活习俗歌.

(8)、文字
阿拉伯字母.

(9)、批准时间
2008年6月7日.

(10)、遗产编号
Ⅱ-116.

2、概述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等地。

3、相关信息
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文字系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建国后,推广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现两种文字并用。

十、锡伯族西迁节

1、简介
(1)、中文名
锡伯族西迁节.

(2)、地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含兵团).

(3)、批准时间
2006年5月20日.

(4)、申报地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5)、所属性质
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6)、遗产类别
民俗.

(7)、遗产编号
X—9

2、概述
锡伯族西迁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民俗。西迁节是锡伯民族的西迁戍边纪念日。因时间是农历四月十八日,所以叫“四一八节”。

3、相关信息
(1)、得名
因有怀念亲人之意,又叫怀亲节,新疆锡伯族同胞称为“杜音拜专扎坤”。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新疆锡伯族群众就会欢聚一起,共进野餐,表演歌舞,以纪念祖辈驻防戍边的英雄业绩。

(2)、2006年
5月2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申报的锡伯族西迁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回答

相关专题

热门问答

热门专题

最新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