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行是 > 十大 > 贵州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贵州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布时间:2022-05-10 / 作者:问答网整理 / 阅读:114次

目录

目录

导读 / Read

中国十大,贵州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哪些?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一、侗族萨玛节

1、简介
(1)、中文名
侗族萨玛节.

(2)、遗产类别
民俗.

(3)、遗产编号
X-25.

(4)、申报地区
贵州省榕江县.

(5)、审批时间
2006年5月20日.

2、概述
侗族萨玛节是贵州省榕江县、黎平县、从江县及周边的侗族地区的的民俗。萨玛节是贵州南部侗族地区现存最古老而盛大的传统节日,祭萨后,活动参加者绕寨一周,最后到达固定的耶坪,围成圆圈,手拉手跳起舞来,齐声高唱赞颂萨玛的“耶歌”。这种边唱边舞的形式,称为“多耶”,气氛古朴而热烈。

3、相关信息
2006年5月20日,侗族萨玛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苗族蜡染技艺

1、简介
(1)、中文名称
苗族蜡染技艺。

(2)、非遗级别
国家级。

(3)、遗产类别
传统技艺。

(4)、批准时间
2006年5月20日。

(5)、申报地区
贵州省丹寨县。

(6)、遗产编号
Ⅷ-25。

2、概述
苗族蜡染技艺,贵州省丹寨县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蜡染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间传统印染工艺之一,早在秦汉时代,苗族人民就已掌握了蜡染技术,宋代达到鼎盛时期,

3、相关信息
2006年5月20日,苗族蜡染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25。

三、侗戏

1、简介
(1)、中文名称
侗戏。

(2)、遗产编号
Ⅳ-83。

(3)、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

(4)、申报地区
贵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5)、批准时间
2006年5月20日。

(6)、非遗级别
国家级。

2、概述
侗戏,贵州省黎平县、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3、相关信息
(1)、始创
侗戏大约产生于清代嘉庆至道光年间,由黎平县腊洞村侗族歌师吴文彩始创。侗戏全部用侗语对白演唱,语言生动,比喻形象,与音乐紧紧吻合,朗朗上口,清晰明快,为群众所喜闻乐见。侗戏由于植根于侗乡,具有浓郁的侗族特色,而且声情并茂,歌舞结合,很能引起侗族观众的共鸣。

(2)、2006年
5月20日,侗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Ⅳ-83。

四、布依族服饰

1、简介
(1)、中文名
布依族服饰.

(2)、见于
《旧唐书·西南蛮》.

(3)、原因
与社会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

(4)、批准时间
2014年11月11日.

(5)、申报地区
贵州省.

(6)、类别
物质文化现象.

(7)、颜色
红、黄、蓝、白色.

(8)、遗产编号
Ⅹ-157.

2、概述
布依族服饰作为一种物质文化现象,其产生与变化总是与社会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自古以来,布依族就居住在我国南盘江,红水河流域及支流上。布依族地区地形复杂,高山险地是每个布依族地区的自然屏障,布依族是从古越人发展而来的。

3、相关信息
(1)、服饰特点
其服饰大体上都保留着古老的特点,《旧唐书·西南蛮》载:“男子左衽、露发、徒跣。妇女横布两幅,穿中而贯其首,名为通裙”。

(2)、传统服饰
布依族的传统服饰是男着衣衫,女穿衣裙,妇女衣,裙均有蜡染、挑衣、刺绣图案装饰。因为布依族居住在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温暖,这种宽松的衣裙符合气候特点。

(3)、2014年
11月11日,布依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4月5日,贵州望谟举办民族服饰设计展演,展布依族服饰之美。

五、侗族琵琶歌

1、简介
(1)、中文名
侗族琵琶歌。

(2)、非遗级别
国家级。

(3)、批准时间
2006年。

(4)、遗产类别
传统音乐 。

(5)、申报地区
贵州省榕江县、黎平县。

(6)、遗产编号
Ⅱ—29。

2、概述
侗族琵琶歌是贵州省榕江县、黎平县的一种传统音乐。侗族琵琶歌分布于侗族南部方言地区,可分为抒情琵琶歌和叙事琵琶歌两大类。

3、相关信息
(1)、歌唱内容
其歌唱内容几乎涵盖了侗族历史、神话、传说、故事、古规古理、生产经验、婚恋情爱、风尚习俗、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世代传承,歌脉悠远。

(2)、歌唱词体
琵琶歌唱词体现了侗族诗歌的最高水平,是研究侗族社会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的重要资料。

(3)、2006年
5月20日,侗族琵琶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六、苗族跳花节

1、简介
(1)、中文名
苗族跳花节。

(2)、批准时间
2008年6月7日。

(3)、类别
民俗。

(4)、申报地区
贵州省安顺市。

(5)、非遗编号
Ⅹ-76。

(6)、非遗级别
国家级。

2、概述
苗族跳花节,流行于贵州省的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苗族跳花节是贵州的苗族群众为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而举行的一种民俗活动,每年约有五万多人到坡上参加跳花,安顺市瓦窑村每年正月初七至初九举行的跳花坡活动最具规模。

3、相关信息
(1)、2009年
跳花活动从正月初六即已开始前期工作,正月初七跳花节来临,各处的苗族男女云集跳花坡。2009年10月23日,苗族跳花节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2008年
6月7日,苗族跳花节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Ⅹ-76。

七、苗族芦笙舞

1、简介
(1)、中文名
苗族芦笙舞。

(2)、类别
传统舞蹈。

(3)、编号
Ⅲ—23。

(4)、所属性质
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5)、批准时间
2006年。

(6)、申报地区
贵州省丹寨县。

2、概述
苗族芦笙舞是贵州省丹寨县的传统舞蹈。芦笙舞,又名“踩芦笙”、“踩歌堂”等,因用芦笙为舞蹈伴奏和自吹自舞而得名。它流布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等地的苗、侗、布依、水、仡佬、壮、瑶等民族聚居区,是南方少数民族最喜爱、分布最广泛的一种民间舞蹈。

3、相关信息
(1)、历史
从已出土的西汉铜芦笙乐舞俑分析,芦笙舞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芦笙舞大多在年节、集会、庆贺等喜庆时刻表演,主要有自娱、竞技、礼仪三种类型。芦笙舞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也是苗族最喜爱的民间舞蹈。

(2)、分类
芦笙舞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群众性芦笙舞、表演性芦笙舞、风俗性芦笙舞。

(3)、2006年
苗族芦笙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八、水族马尾绣

1、简介
(1)、中文名称
水族马尾绣。

(2)、地区
贵州省。

(3)、遗产类别
传统美术。

(4)、所属性质
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5)、批准时间
2006年5月。

(6)、申报地区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

(7)、遗产编号
Ⅶ—23。

2、概述
水族马尾绣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传统美术。水族马尾绣是中国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最古老又最具民族特色的,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马尾绣的制作过程繁琐复杂,成品古色古香,华美精致,结实耐用。刺绣图案古朴、典雅、抽象并具有固定的框架和模式。

3、相关信息
(1)、2006年5月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申报的水族马尾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2018年5月21日
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九、苗族古歌

1、简介
(1)、中文名
苗族古歌。

(2)、非遗级别
国家级。

(3)、申报地区
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

(4)、批准时间
2006年。

(5)、遗产类别
民间文学。

(6)、遗产编号
Ⅰ-1

2、概述
苗族古歌,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苗族古歌内容包罗万象,从宇宙的诞生、人类和物种的起源、开天辟地、初民时期的滔天洪水,到苗族的大迁徙、苗族的古代社会制度和日常生产生活等,无所不包,成为苗族古代神话的总汇。

3、相关信息
2006年5月20日,苗族古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侗族大歌

1、简介
(1)、中文名
侗族大歌。

(2)、地区
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3)、所属性质
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4)、其他名称
Grand Song of Dong ethnic group。

(5)、特色
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

(6)、批准时间
2006年。

(7)、分类
嘎听、嘎嘛、嘎想、嘎吉。

(8)、遗产编号
Ⅱ-28。

(9)、申报地区
贵州省黎平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

(10)、起源
春秋战国时期。

(11)、遗产类别
传统音乐。

2、概述
侗族大歌是贵州省黎平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传统音乐。侗族大歌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3、相关信息
(1)、定位
侗族大歌无论是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均与一般民间歌曲不同,是一领众和、分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对于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和凝聚都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侗族文化的直接体现。

(2)、2006年
5月20日,侗族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回答

相关专题

热门问答

热门专题

最新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