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行是 > 十大 > 广西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布时间:2022-05-10 / 作者:问答网整理 / 阅读:160次

目录

目录

导读 / Read

中国十大,广西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哪些?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一、壮族织锦技艺

1、简介
(1)、中文名
壮族织锦技艺。

(2)、遗产编号
Ⅷ—20。

(3)、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4)、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5)、所属性质
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6)、申报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

(7)、申报日期
2006年。

2、概述
壮族织锦技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传统手工技艺。壮锦技艺形成于唐宋时代,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在明代列为贡品,清末民初,壮锦开始衰落。历经千余年发展的壮锦有自成体系的三大种类、二十多个品种和五十多种图案,以结实耐用、技艺精巧、图案别致、花纹精美著称。

3、相关信息
(1)、2006年
壮族织锦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2018年
5月21日,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二、布洛陀

1、简介
(1)、作品名称
布洛陀经诗。

(2)、作品出处
民间文学。

(3)、文学类型
壮族宗教文学。

(4)、唱 词
民歌。

(5)、章 节
十九章。

(6)、创作年代
明朝。

(7)、文学体裁
壮族民歌五言体。

(8)、文字形式
古壮字书写。

(9)、内 容
四个部分。

2、概述
《布洛陀经诗》是中国少数民族古籍之一,创作于明朝。《布洛陀经诗》是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之一。“黼洛陀”,汉译为 布洛陀。 壮语之意,“黼”是对德高望重老者的尊称;“洛”是知晓、懂得;“陀”含普遍、全面之意,合起来通译为无所不知的智慧老人。

3、相关信息
黼洛陀是壮族的智慧祖神。《布洛陀经诗》是壮族 巫教的经文,它唱诵壮族祖神布洛陀创造天地万物,规范人间 伦理道德,启迪人们祈祷 还愿消灾祛邪, 追求幸福生活。这部经诗贯穿着 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 原始宗教意识。《布洛陀经诗》各篇都可以独立成篇。

三、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1、简介
(1)、申报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

(2)、中文名称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3)、所属性质
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4)、遗产编号
Ⅷ-30。

(5)、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6)、批准时间
2006年。

(7)、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2、概述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传统技艺。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广西三江县最出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三江侗族木质建筑以风雨桥、鼓楼为代表,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工艺堪称一绝。

3、相关信息
(1)、价值
整座建筑凿榫打眼、穿梁接拱、立柱连枋不用一颗铁钉,全以榫卯连接,结构牢固,接合缜密,有极高的工艺和艺术价值。

(2)、"墨师文"
侗族人建造楼、桥和民居时不用一张图纸,整个结构烂熟于心,仅凭简单的竹签为标尺,靠独特的"墨师文"为设计标注,使用普通的木匠工具和木料就能制造出样式各异、造型美观的楼、桥,设计之精巧,造型之美观,均令人叹为观止。

(3)、2006年
5月20日,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2018年
5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入选。

四、壮剧

1、简介
(1)、中文名
壮剧。

(2)、遗产编号
Ⅳ—82。

(3)、所属性质
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4)、申报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5)、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6)、申报日期
2006年。

2、概述
壮剧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传统戏剧。壮剧又叫“壮戏”,是在壮族民间文学、歌舞和说唱技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旧时壮族自称“布托”,意即“土著者”、“本地人”,把壮戏称为“昌托”即“土戏”,以别于汉族剧种。

3、相关信息
(1)、发展
壮剧在壮族民间文学、歌舞、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清同治光绪年间已有演出。在发展过程中,有的也曾受到汉族民间艺术和戏曲的影响。

(2)、2006年
壮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桂南采茶戏

1、简介
(1)、起 源
江西赣南传入博白。

(2)、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3)、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4)、批准时间
2006年。

(5)、申报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

(6)、中文名
桂南采茶戏。

(7)、遗产编号
Ⅳ-65。

2、概述
桂南采茶戏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传统戏剧。桂南采茶戏载歌载舞,活泼热烈,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它与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审美情趣密不可分,其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得到举世一致的认可。

3、相关信息
桂南采茶戏遗产在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六、彩调

1、简介
(1)、中文名
采茶戏。

(2)、非遗类别
传统戏剧。

(3)、非遗批次
Ⅳ-65。

(4)、批准时间
2006年。

(5)、外文名
festive lantern。

(6)、非遗级别
国家级。

2、概述
采茶戏,是流行于江南地区和岭南一些省区的一种汉族戏曲类别,在各省,每每还以流行的地区不同,而冠以各地的地名来加以区别,如广东的“粤北采茶戏”,湖北的“阳新采茶戏”、“黄梅采茶戏”、“蕲春采茶戏”等。

3、相关信息
(1)、历史
产生年代大多是清代中期至清代末年,种类繁多,各地特色鲜明。2006年5月20日,采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申报地区
广东省韶关市、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江西省高安市、湖北省阳新县、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江西省赣州市

七、那坡壮族民歌

1、简介
(1)、中文名
那坡壮族民歌。

(2)、所属性质
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3)、申报日期
2006年。

(4)、遗产类别
传统音乐。

(5)、遗产编号
Ⅱ—32。

(6)、申报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

(7)、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2、概述
那坡壮族民歌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的传统音乐。那坡壮族也称“黑衣壮”,它是壮族中具有奇特色彩的一个族群,自称“敏”、“仲”、“嗷”,现约有5.18万人,因着装全黑而得名,主要居住在位于中越边境的广西那坡县。

3、相关信息
(1)、美誉
那坡壮族民歌是他们历代传唱的民歌。在历史长河中,黑衣壮至今仍保存着古朴完整、多姿多彩的民间歌谣,并被誉为“广西民族音乐富矿”和壮族民歌的“活化石”。

(2)、2006年
5月20日,那坡壮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八、桂剧

1、简介
(1)、中文名
桂剧。

(2)、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3)、申报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4)、所属性质
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5)、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6)、批准时间
2006年。

(7)、别 名
桂戏。

(8)、编号
Ⅳ-37。

2、概述
桂剧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传统戏剧。桂剧是广西主要的地方剧种,流行于广西桂林市、柳州市、贺州市、河池市一带及梧州市部分官话地区,波及湖南南部地区与广东西北隅。

3、相关信息
(1)、历史
桂剧历史比较悠久,大约发端于明代中叶。明末清初昆腔流播到广西,后高腔和弋阳腔又相继传入,几种声腔相互融合形成桂剧。

(2)、2006年
桂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九、壮族歌圩

1、简介
(1)、中文名
壮族歌圩.

(2)、遗产编号
Ⅹ—46.

(3)、遗产类别
民俗.

(4)、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5)、所属性质
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6)、申报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7)、申报日期
2006年.

2、概述
壮族歌圩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的民俗,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族歌圩是壮族群众在特定时间、地点举行的节日性聚会歌唱活动形式,壮语称为“圩欢”“圩逢”等,有“坡地上聚会”“坡场上会歌”或“欢乐的节日”的意思。

十、刘三姐歌谣

1、简介
(1)、中文名
刘三姐歌谣。

(2)、遗产编号
Ⅰ-23。

(3)、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4)、申报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

(5)、遗产类别
民间文学。

(6)、申报日期
2006年。

2、概述
刘三姐歌谣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区的民间文学。刘三姐歌谣大体分为生活歌、生产歌、爱情歌、仪式歌、谜语歌、故事歌及创世古歌七大类,它具有以歌代言的诗性特点和鲜明的民族性,传承比较完整,歌谣种类丰富多样,传播广泛。

3、相关信息
(1)、魅力
刘三姐歌谣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显示了中华民族民间传统艺术活态文化的魅力。

(2)、2006年
刘三姐歌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回答

相关专题

热门问答

热门专题

最新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