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由来和习俗是什么,春节的诗句、祝福语和手抄报有哪些呢?
一、春节的对联
1、对联一: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2、对联二:
悠悠乾坤共老 昭昭日月争光 横批:欢度佳节
3、对联三:
佳节迎春春生笑脸 丰收报喜喜上眉梢 横批:喜笑颜开
4、对联四: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5、对联五: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6、对联六: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7、对联七: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8、对联八: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9、对联九: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10、对联十:
欢欣鼓舞度佳节 张灯结彩迎新春 横批:家庭幸福
11、对联十一:
迎新春事事如意 接鸿福步步高升 横批:好事临门
12、对联十二:
万事如意展宏图 心想事成兴伟业 横批:五福临门
13、对联十三:
和顺门第增百福 合家欢乐纳千祥 横批:欢度春节
14、对联十四:
冬去山川齐奇丽 喜来桃里共芳香 横批:新年大吉
15、对联十五: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江山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16、对联十六: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17、对联十七:
春花含笑意 爆竹增欢声 横批:喜气盈门
18、对联十八:
春联对歌民安国泰 喜字成双花好月圆 横批:国泰民安
19、对联十九:
岁通盛世家家富 人遇年华个个欢 横批:大快人心
20、对联二十: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二、春节的手抄报
1、内容一: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2、内容二: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由于春节过后不久,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来载歌载舞迎接这个节日。于是,节前就在门联上贴上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当春姑娘来到门口时,会念一遍寄托新一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一念好运真的来了。同样寓意的事情还有挂大红灯笼和贴“福”字及财神像等。
3、内容三:
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离家的孩子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饺子的做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了。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一、春节送长辈的礼物
1、养生对枕
睡眠质量的好坏对于老人来说极其重要,睡眠不足身体就会很容易出问题。好枕头才有好睡眠,这款天然茶香养生对枕,有效改善睡眠质量,精美礼盒包装,更好可以在过年回家时送给爸妈,让他们每天都能睡个好觉。
2、小叶紫檀梳子
常梳头有助于头部血液循环,这点对于爸妈这个年纪来说尤其重要,特别是妈妈的长头发,没有一把好的梳子只会越扯掉的越多。送把小叶紫檀精心制作而成梳子就最适合过年的时候带回去给爸妈了,淡淡的檀香味闻着就很舒服,细滑舒适梳头更是一种享受。
3、送茶叶
陆羽专门写了《茶经》,茶文化也是博大精深。那一套功夫茶就让人叹为观止,茶是一种文化,一种品位,一种精神。我们送别人茶,其实就是在延续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直截了当地告诉对方,他们是有品位的人。茶可以调理肠胃,但也不可多喝,喝多了会“醉”哦。送茶叶也是不错的选择,一定要送有包装的哦。
4、送酒
酒是中国人席间必不可少的东西,酒文化源远流长。什么酒逢知己千杯少,什么一醉方休,什么感情深一口闷。酒是饭桌上不可缺少的调节剂,酒喝多了也误事,所以不可贪杯哦。送酒也是有讲究的,个人认为不一定要送多贵的酒,而要送对方喜欢的,觉得好喝的酒。
5、性炭雕摆件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很多地方的空气也越来越差,关注爸妈的生活就要关心家里的空气质量。性炭雕摆件可以大量吸附空气中的各种有毒气体,能有效净化空气,过年送给爸妈摆在家里也是一种有意义的摆件,很实用。
6、足疗足浴盆
春节时值冬天,正是足浴养生的最好时期,过年回家给爸妈带上一款好用的足浴足疗盆,让他们在冬天也能做个舒舒服服的足疗。而且泡脚对于中老年人的好处可不少,你爸妈每天泡一泡,身体肯定更舒爽。
7、 智能扫地机器人
爸妈年纪大了,那些需要弯腰驼背的活还是让他们少做一些,特别是妈妈,整天弯腰打扫卫生对于她的身体肯定是不小的负担。所以过来回家就送二老一款智能的扫地机吧,用科学的产品为他们减轻日常的劳累,享受更舒适的晚年生活。
8、滋补保健礼品
食补大于药补,过年送爸妈滋补礼品也是不错的选择。滋补保健礼品一般都能缓解疲劳,增强抵抗力,对于年纪较大,身体机能偏低的中老年人群来说是最需要的,精美礼盒包装,送给爸妈铁定让他们很欣慰。
9、送土特产
谁不说家乡美呢?很多地方山清水秀,很多地方也有广袤的平原,很多地方物产丰富。所以,春节一到,我们不一定要挖空心思去买什么好东西,可以在家乡的土特产里入手,带些客人不常见的给他们。也是很美的一种心意嘛。
10、 美食礼盒
过年亲戚朋友互相拜访,肯定少不了招待客人的时候。送爸妈一些茶叶及点心零食礼盒,不仅拿来招待客人有面子,爸妈自己食用也很有营养,是节日必备的美食礼品。
二、春节送女友的礼物
1、手工巧克力
巧克力的物语是“只给最爱的人”,它柔滑的触觉,甜中带苦,。市面上有不少日本品牌有巧克力礼盒,直接去购买作为圣诞礼物就行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亲自制作生巧,独家手工的味道,吃起来会更加甜蜜。
2、鲜花
这个不用多说,没有女人能抗拒花的魅力。提前预定鲜花或者永生花,写一张温情小卡片,在除夕当天送到她手上。爱情就是要时不时的制造惊喜,当她收到花的时候,相信她一整年的心情都是甜蜜蜜的。
3、香水
听说气味是可以在人的记忆中保留最久的东西,在新年送上一瓶香水,浪漫的气息扑面而来。无论另一半走到哪里,都会带着属于你俩的专属味道哦。
4、手饰
这个可以说是女生最最想要的新年礼物了!跨年夜收到戒指或被求婚本就是一件非常嗨的事情,一生仅可定制一枚的求婚戒指,代表着是一生只爱一人的珍贵承诺!嫁给最爱的男人,那绝对是女生的终极梦想啊!
5、女包
包包是生活的必备品,对于女人来说,一款用的称心的包包会更加方便于日常生活。过年可以送一个手提包,新年用上你送的新包想必会更开心。
6、送保暖礼物
过年到哪都是寒风呼呼,爸妈的御寒保暖做儿女的也要注意。过年送爸妈一些保暖的暖手宝,暖被窝的暖水壶都是非常贴心的,虽然不是很华丽很高档的礼物,但却是父母冬天最需要的。
7、送盆栽
盆栽可以净化环境,给人以舒适的心情。所以我们不妨买一些盆栽送给对方,表达我们的心意。盆栽也有很多种,有些纯属是为了观赏性,有些是为了表达美好的祝愿,有些是为了摆设,每一种绿植都有其特定的意义,买的时候一定要问好。
8、送一套餐具
每一个家庭里,都应该具备一套精美的餐具。第一是为了自己赏心悦目地吃饭,第二是为了接待客人有面子。选择一套图案精美的餐具送给别人。这不是穷讲究,这就叫出奇制胜,给对方一个惊喜。
9、一场浪漫旅行
中规中矩地送礼,还不如给女友一个惊喜,买好一直想去的地方机票,带上她飞往另一个城市。旅行可以让心灵得到洗礼,也能让人豁然开朗,感悟人生的真谛。
10、相框
你可以个性化一个相框,用爱情信息显示你的照片,可以选择她的单张照片,也可以拼贴出许多她的照片,并将她带到一个地方赠送它,使气氛变得特别。 如果你想在其中添加一些东西,这是一个好主意,她会喜欢它。
三、春节送男友的礼物
1、围巾
心灵手巧的姑娘可以在春节的时候送男友一条自己编织的围巾,每次带着寒冷的冬日情人节让他感受到爱的温暖。
2、领带
一条品质不错的领带也是很适合送给男友的礼物,每天为上班的男友打领带也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
3、手表
送手表给男友代表你一分一秒也不想和他分开,男友将你送的手表戴在手上,每次看时间的时候就会想起你。
4、数码产品
手机可以增加联系,数码相机可以记录珍贵的一刻,电脑可以让爸妈的生活更充实,这些都是过年回家的不可多得的好礼物。优点是新奇可爱,好比以前的家用电器“手电筒”。缺点就是价格有一点点贵,老人对于数码产品的复杂操作也不是很在行。
5、健身器材
现在空气污染都很严重,人们很少出门,所以在家里健身就是不错的选择。送别人一些跑步机之类的健身器材,送对方一个健康的身体,真的是大功一件。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为别人的身体着想,这就叫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切记送一些伤害别人身体的东西。
6、相册
可以把两个人一起游玩的时候的照片制成一个很有意义的相册集,永久保存。
7、钱包
对于男生来说,一个合适的钱包或许正是他需要的,能够体现出你对他的关心。
8、背包
给运动系列的男生送运动型背包;给商务系列的男生送的商务包。背包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实用的工具,背上它,男友会一直挂念你。
9、球鞋
我想没有一个男生可以抗拒一双球鞋吧,只有嫌不够多的,那于他而言绝对是意料不到的惊喜。
10、睡眠面罩
如果你的男友经常出差到不同的地方,那么你必须给他一个智能睡眠面罩。这个面罩会检查你的体温,大脑波动和身体运动,它可以跟踪你的睡眠质量。
一、春节传统习俗
1、办年货
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是备年货、送年礼却是几乎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置办年货,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贴的(年红)、送的(拜年)礼物等等,统名曰之“年货”,而把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办年货”。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48-49]
2、祭灶
农历十二月廿三/廿四日祭灶。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释名》:“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3、扫尘
在民间,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民间称做“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年前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扫尘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祈来年清吉。
4、贴年红
年廿八、廿九或三十日家家户户“贴年红”(年红是春联、门神、横批、年画、“福”字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过年贴年红(挥春),是中国传统的过年习俗,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1)春联
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文学作品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贴春联也叫贴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2)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
(3)窗花
与“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5、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岁末除夕的阖家聚餐。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6、守岁
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岁到来。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曰“燃灯照岁”或“点岁火”,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遍燃灯烛,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7、压岁钱
压岁钱,年俗之一,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派发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
8、游神
又称圣驾巡游、游老爷、营老爷、游菩萨、游神赛会、年例、迎神、迎年、游春、行香、菩萨行乡、抬神像、神像出巡等等,是指人们在新年期间或其它喜庆节日里,又或诸神圣诞的这一天,到神庙里将行身神像请进神轿里,然后抬出庙宇游境,接受民众的香火膜拜,寓意神明降落民间,巡视乡里,保佑合境平安。
9、拜岁
拜岁,年俗活动之一。在岁首早上迎新岁,拜祭“岁神”。“岁”又名为“摄提”、“太岁”,上古纪元星名。太岁也是民间信仰的神灵。在新年初一辞旧迎新之际,迎新岁、拜祭岁神、接福,这一传统习俗自古以来代代相传。
10、庙会
逛庙会是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之一。广府庙会与北京地坛庙会并称中国两大庙会。涵盖木偶荟萃、中华绝活、武林大会、元宵灯会等主题活动,包含了祈福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商贸休闲文化等丰富的内容。
11、拜年
春节期间走访拜年是年节传统习俗之一,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新年好等话。拜年的意义所在是亲朋好友之间走访联络感情、互贺新年,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12、派利是
派利是,是流传已久的年俗之一,“利是”亦有写作“利市”或“利事”。派利是,利是利是,寓意着一年都能利利是是,大红大紫。“利市”一词古已有之,早在《易经》中便有记载,带有本少利多的意思。元代《俗谚考》亦提及“为了吉兆,要向主家讨个利市”的说法,由此可见,利市亦有好运的意义。根据《易杂注》所载:“营商利市,营达利事”,生意人派的叫利市,取其有利于做任何事情的意思。
13、烧炮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炮仗”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烧炮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炮竹的原始目的是迎神与驱逐鬼怪。后来以其强烈的喜庆色彩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
二、春节节日活动
1、忙年(小年)
(1)概述:北方地区多在十二月廿三过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十二月廿四过小年的传统。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尘和祭灶。
(2)传统习俗:祭灶、蒸花馍、买年红、吃灶糖、扫尘。
2、年廿八
(1)概述:年廿八除旧布新,清除旧的年红,有的地方年廿八开始贴年红。
(2)传统习俗:打扫卫生,贴年红,迎接新年。
3、除夕
(1)概述: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
(2)传统习俗:置天地桌、祭祖、烧炮、吃年夜饭、接神、踩祟、接财神
4、正月初一
(1)概述: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烟花照天、辞旧岁、迎新年等各种庆贺新春活动达于高潮。炮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正月初一迎新岁,拜岁。早上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拜岁神。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新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恭祝新年大吉大利。
(2)传统习俗:开门炮仗、拜岁、祈年、拜年、占岁、聚财。
5、正月初二
(1)概述:大年初二是开年日,早上拜祭天地神灵,祭礼完毕,烧炮、烧纸宝,然后吃“开年饭”。这餐“开年饭”一般备发菜、生菜、鱼等,意在取其生财利路之意。这天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2)传统习俗:拜神,开年饭等。
6、正月初三
(1)概述: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古时在中国南方民间,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贴“赤口”(禁口),认为这一天里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谓“赤口”,一般是用约长七八寸、宽一寸的红纸条,上面写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话。总之,贴“赤口”,是使人们心理上觉得一年到头都能出入平安,不与人发生口角或各种不幸的灾难,家中多多招财进宝,万事如意。
(2)传统习俗:烧门神纸。
7、正月初四
(1)概述: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迎神接神。 正月初四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
(2)传统习俗:迎神接神,接五路,吃折罗,扔穷。
8、正月初五
(1)概述:正月初五,按民间习俗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要迎接财神进家,保佑自家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年年有余。同时自然也是送走“穷”的日子,故有“送穷出门”一说。这一天又俗称“破五”,意思是之前几天的诸多禁忌至此就结束了。
(2)传统习俗:祭财神(南方)、送穷、开市。
9、正月初六
(1)概述:正月初六是“马日”,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大年初六也是启市日,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
(2)传统习俗:送穷,启市。
10、正月初七
(1)概述: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通常不外出拜年。《占书》说,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 从汉朝的文献开始有人日节俗的文字记载,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
(2)传统习俗:熏天、吃七宝羹、送火神
11、正月初八
(1)概述:年初八是开工日,派发开工利是,寓意着一年都能利利是是,大红大紫。年初八前走亲访友拜年基本完毕,从年初八起民间便陆续开展敬神、游神、摆宗、舞狮、舞龙、飘色、游灯、做醮、标炮、做大戏以及各种文艺表演活动。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阴则年歉,天气晴朗则这一年稻谷丰收。
(2)传统习俗:顺星、游神、做斋头、放生祈福
12、正月初九
正月初九是天日,传说此日为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生日,俗称“天公生”。有说“天公”就是“玉皇大帝”,道教称之为“四御”,是天界最高的神,他是统领三界十方诸神以及人间万灵的最高神,代表至高无上的“天”。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13、正月初十
正月初十,为石头生日,这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
14、正月十一
正月十一“子婿日”,此日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15、正月十二
正月十二,搭灯棚,花灯酒会,做斋头,做醮,标炮等。从即日起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选购灯笼,搭盖灯棚,做醮,标炮。有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16、正月十三、十四
正月十三、十四,舞狮、飘色、游神、逛庙会。有传说正月十三是“灯头生日”,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
17、正月十五(元宵节)
正月十五,习俗活动主要有赏灯、游灯、押舟、烧炮、烧烟花、采青、闹元宵等。元宵节的节俗非常有特色,节期与节俗活动,也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闹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发展至今,烧烟花也是元宵主要习俗之一。
一、春节的起源
1、信仰: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2、活动:
古老传统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的活动。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
3、概念:
“年岁”来自上古历法,《盘古王表》与《三命通会》等均有载:“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岁”即“摄提”(原始干支),又名为“岁星”、“太岁”。岁以六十甲子(干支纪年法)为运转周期,循环往复。
4、演变:上古干支历法的制订为节日产生提供了前决条件,原始信仰与祭祀文化是岁节形成的重要因素。春节是由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上古时代人们于一岁(年)农事结束后在新一岁开端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祈求丰年。
5、意义:
岁首是指立春,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故立春为“岁始”(岁首),也即“岁节”。立春岁节贺岁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遗存至今。
6、发展:
春节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与普及的过程。春节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底蕴,也记录着古代人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二、春节的历史发展
1、时间演变
(1)上古时代
岁起摄提纪元法,即干支纪元法,寅月为正月,立春为岁首。简化后的天干地支,十天干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形成六十循环的纪元法。
(2)夏商周
夏朝以春季一月为正月,商朝以冬季十二月为正月,周朝以冬季十一月为正月。(阴历)
(3)秦国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以冬季十月为正月。(阴历)
(4)汉朝
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唐都、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并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将原来以冬季十月一日为岁首恢复为以春季一月一日为岁首。
(5)王莽篡汉
规定十二月朔为岁首,是为殷正。魏明帝曹叡也一度改为殷正。武则天称帝后,改国号为“周”,采用周正。此后历代又改用夏正,以一月一日为岁首。
(6)辛亥革命
逐渐改用公历纪年。后来为区别夏历和公历两个新年,鉴于夏历一月一日恰在干支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廿四个特定节令之一的“立春”节气前后,因此便把夏历(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公历一月一日改称为“元旦”。
(7)民国二年
1913年7月袁世凯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同意春节例行放假,1914年起开始实行。自此,夏历岁首就由以往的“过年”改成了“春节” 。
2、名称变革
(1)民国时期
公历被引进,而农历成为了进行农事的标准。1914年民国政府在内务部呈文中提到“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故,春节这一说法才逐渐流传开来。
(2)辛亥革命
1912年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采用公历,但用“民国”纪年,1月1日为公历岁首;1914年起把夏历正月初一(即农历正月初一)作“春节”,视为农历年的开始,即为岁首。
(3)新中国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采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夏历正月初一仍称“春节”。
3、内容发展
(1)远古天皇时代
已有干支历法及岁时的雏形。据《盘古王表》与《三命通会》等记载:“天皇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
(2)周时期
文献中记载了人们在十月收获后酿酒宰羊的欢聚场景,此场景并非岁首节俗活动,周代以十一月为岁首。先秦时期,南北风俗各异,各地风俗尚未融合、传播与普及,岁首的节俗活动鲜见于中原文献记载。
(3)汉代
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风俗习惯也互相融合,这对节日习俗的传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此后在文献上渐出现了岁首祭祀的记载。
(4)魏晋
出现了除夕守岁习俗的记载。如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记载: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
(5)唐代
人们除登门拜年,还发明一种“拜年帖”。唐太宗李世民用赤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予大臣。这一形式迅速在民间普及,改用梅花笺纸。当时这种“拜年帖”被称为“飞帖”。
(6)宋代
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除夕、春节放爆竹之俗便逐渐盛行。《东京梦华录》说:“是夜,禁中爆竹山呼,闻声于外。”
(7)明代
接灶神、贴门神、除夕守岁、十五赏灯会已经盛行。《万历嘉兴府志》中记载:“除夕,易门神、桃符、春帖,井隈皆封。爆竹,燔紫,设酒果聚饮,锣鼓彻夜,谓之守岁。”
(8)清代
非常重视过年,宫廷过年十分奢华,皇帝有写福字下赐群臣的习俗。过年要一直延续至元宵佳节才算结束,猜灯谜是甚为流行的取乐方式。
(9)辛亥革命
全新的时代,政府提倡新历。礼仪上,把以前跪拜或者作揖等礼节全部废除,改成脱帽、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礼节,逐渐成为中国人际交往的文明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