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十大人物,中国历史十大名将是哪些?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一、项羽
	
	1、简介
	(1)、中文名 
	项羽。
	
	(2)、逝世日期 
	公元前202年。
	
	(3)、代表作品 
	《垓下歌》。
	
	(4)、性别 
	男。
	
	(5)、别名 
	项王、西楚霸王。
	
	(6)、出生日期 
	公元前232年。
	
	(7)、朝代 
	秦末楚汉之际。
	
	(8)、主要成就 
	巨鹿之战消灭秦军主力,推翻秦朝;建立西楚政权。
	
	2、早期经历
	项羽少年时,项梁教他读书,但他学了没多久就不学了,项梁又教他学剑,没多久又不学了,项梁因此特别生气。项羽说:“读书识字只能记住个人名,学剑只能和一个人对敌,要学就学万人敌。”项梁于是又教项羽学习兵法,项羽非常高兴,但是只学个大概,不肯深加研究。
	
	3、破釜沉舟
	巨鹿之战时,项羽率军渡过漳水后,下令把船全部凿沉,把做饭的器具全部毁坏,只带着三日粮草与秦军作战,项羽士卒因此以必死之心奋勇向前,项羽军因此战斗力得到大幅提升,个个以一挡十,杀的诸侯军人人胆寒,最终,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
	
	4、人物评价
	陈平: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二、霍去病
	
	1、简介
	(1)、本名
	霍去病。
	
	(2)、别名
	霍票姚,骠骑,霍将军,冠军侯。
	
	(3)、所处时代
	西汉。
	
	(4)、民族族群
	汉族。
	
	(5)、出生日期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
	
	(6)、逝世日期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
	
	(7)、主要作品
	《霍将军渡河操》。
	
	(8)、主要成就
	打通河西走廊,河西受降,漠北之战封狼居胥。
	
	(9)、职业
	军事家。
	
	2、初战封侯
	西汉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17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票姚校尉,两次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过当”一般被理解为斩杀敌人数目超过己方损失的数目。),斩获敌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等高级官员,同时也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籍若侯乃封号,名产),并且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两次功冠全军,以一千六百户受封冠军侯。
	
	3、军事思想
	骑兵的建设与使用。武帝时期,是中国军制史上由车骑并用向以骑兵为作战主体这一重大转折得以完成的重要阶段。大规模使用骑兵集团,快速机动,长途奔袭,是汉军前期战胜匈奴的主要原因之一。汉代骑兵的发展大致可以汉武帝为界划分阶段,此前是骑兵与车兵并重,此后则由骑兵完全取代车兵,进而成为汉代军队的主力兵种。
	
	三、卫青
	
	1、简介
	(1)、出生日期 
	不详。
	
	(2)、字号 
	字仲卿。
	
	(3)、主要成就 
	袭龙城,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败单于。
	
	(4)、本名 
	卫青。
	
	(5)、封爵 
	长平侯。
	
	(6)、逝世日期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元封五年)。
	
	(7)、朝代 
	西汉。
	
	(8)、民族族群 
	汉族。
	
	(9)、官职 
	大司马大将军。
	
	2、悲惨童年
	卫青的母亲被称为卫媪(卫媪是否为其夫家姓存在争议)。与其夫生有一男三女:长子(卫长君)即卫长子,长女卫孺(《汉书》作卫君孺,《史记》作卫孺)、次女卫少儿、三女卫子夫。后卫媪与来平阳侯家中做事的县吏郑季私通,生了卫青。
	
	3、主要成就
	(1)、龙城大捷
	元光六年(前129年)被封车骑将军,首次带兵出征。汉军一共四路出兵,三路溃败无功,只有卫青一路胜利,奇袭了匈奴圣地龙城,俘虏七百余人,取得胜利。被封关内侯。
	
	(2)、收复河套
	元朔二年(前127年)武帝派遣卫青、李息率兵出击匈奴,自云中出兵,西经高阙,再向西直到符离(今甘肃北部),收复了河套以南原秦王朝的辖地(通称“新秦中”),并在阴山以南的河套地带设置了朔方郡和五原郡,朔方郡治朔方县(今内蒙古杭锦旗北)。朔方郡,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旗东,离包头大约200公里。
	
	(3)、奇袭高阙
	元朔五年(前124年)奇袭高阙,包围右贤王,俘虏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达千百万头。卫青官拜大将军,汉军所有将领归其统辖。
	
	(4)、二出定襄
	元朔六年(前123年)二出定襄,斩获万余人。
	
	(5)、漠北大战
	元狩四年(前119年)两路出兵,远涉漠北,和单于兵相遇,卫青以武钢车结阵,以弱胜强击败单于主力。
	
	四、班超
	
	1、简介
	(1)、出生日期 
	32年。
	
	(2)、字号 
	字仲升。
	
	(3)、朝代 
	东汉。
	
	(4)、主要成就 
	收复西域。
	
	(5)、官职 
	西域都护,射声校尉。
	
	(6)、逝世日期 
	102年。
	
	(7)、代表作品 
	《请兵平定西域疏》。
	
	(8)、民族族群 
	汉族。
	
	(9)、别名 
	班定远。
	
	2、少有大志
	班超为史学家班彪的幼子。他虽然为人有大志,不拘小节,但却孝顺恭谨,居家操持很勤苦,但他不以此为耻。班超口才很好,广泛的阅读典籍,常拿着《公羊春秋》阅读。
	
	3、封定远侯
	班超因功被封为定远侯,他的封地在今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该县在清朝以前隶属于西乡县时曾设“定远厅”即源于此。而定远侯后亦喻称驻守或出使西北边疆地区的使者、大臣等。
	
	4、艺术形象
	(1)、文学形象
	清远道人《东汉演义》、蔡东藩《后汉演义》。
	
	(2)、戏剧形象
	2010年戏剧《汉侯班超》。
	
	五、孙膑
	
	1、简介
	(1)、中文名 
	孙膑。
	
	(2)、国籍 
	齐国。
	
	(3)、性别 
	男。
	
	(4)、流派 
	兵家。
	
	(5)、原名 
	孙伯灵。
	
	(6)、出生日期 
	公元前382年。
	
	(7)、代表作品 
	《孙膑兵法》。
	
	(8)、主要成就 
	取得桂陵、马陵之战的胜利。
	
	(9)、职业 
	军事家。
	
	2、家世出身
	卫公子惠孙之后,以字为氏。卫有陶叔,为司徒后有,陶叔氏、司徒氏。 武公生季衅,采于宁为宁氏。 孙权号吴,而四世亡于晋,又有厉氏(孙皓以秀奔魏改姓厉。 《唐幽州内衙副将、中散大夫、试殿中监乐安郡孙府君神道碑》与《唐故魏州昌乐县令孙君墓志铭》等碑文,孙武源出卫国姬姓孙乙。唐代孙壬林自述家族世系的碑文记载孙膑是卫武公的后代。
	
	3、主要成就
	孙膑的军事思想主要集中于《孙膑兵法》。在战争观方面,孙膑主张重视、慎重地对待战争。他强调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以强有力的武力作为保障,才能够使国家安定、富强。但是他反对穷兵黩武,指出作战胜利能够挽救濒临灭亡的国家但战败也同样会失去土地、危害社稷,一味好战必然会灭亡,自取其辱,所以必须慎重地对待战争,不可不用也不可滥用。
	
	4、后世地位
	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齐将孙膑”。同时代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田单、赵奢、廉颇、李牧、王翦而已。
	
	六、韦睿
	
	1、简介
	(1)、中文名 
	韦睿。
	
	(2)、主要成就 
	北伐大破魏军。
	
	(3)、民族 
	汉族。
	
	(4)、官职 
	侍中、车骑将军。
	
	(5)、出生日期 
	公元442年。
	
	(6)、逝世日期 
	公元520年。
	
	(7)、国籍 
	中国(南梁)。
	
	(8)、别名 
	韦怀文。
	
	(9)、职业 
	将军。
	
	2、望族出身
	韦睿的家族自西汉丞相韦贤之后,世代都是三辅地区(又称三秦)的著名族姓。韦睿的祖父韦玄,为躲避作官隐居长安的南山(即终南山),拒绝太尉刘裕的征召;伯父韦祖征,在南朝刘宋末年曾任光禄勋;父亲韦祖归,官至宁远将军长史。
	
	3、主要作品
	《全梁文》录有一篇《答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
	
	4、主要成就
	韦睿于南齐末年随雍州刺史萧衍起兵,反对东昏侯萧宝卷的统治,“多建策,皆见用”,又奉命守卫郢城,保障西台军后方安定。南梁天监四年(505年),督军北伐,攻陷小岘城。继而进军合肥,引肥水灌城,大破魏军,斩俘一万余人。次年,与征北将军曹景宗率军于钟离之战中大破北魏,魏军被淹死和被斩杀的各有十余万,取得“南北交战以来南朝所未有之一的大捷”。
	
	七、周瑜
	
	1、简介
	(1)、中文名 
	周瑜。
	
	(2)、逝世日期 
	210年。
	
	(3)、身份 
	将领。
	
	(4)、性别 
	男。
	
	(5)、出生日期 
	175年。
	
	(6)、字号 
	字公瑾。
	
	(7)、别称 
	周郎。
	
	(8)、朝代 
	东汉末年。
	
	(9)、官职 
	都督、偏将军、南郡太守。
	
	2、官宦世家
	周瑜出身大族,他的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太尉之职。其父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远大。
	
	3、顾曲周郎
	据《三国志》记载,周瑜年少时精通音律,即使在喝了三盅酒以后,弹奏者只要有些微的差错,他都能觉察到,并立即会扭头去看那个出错者。。自魏晋时代之后,“周郎顾曲”常作为典故被各大文豪所引用,常常出现在各类诗歌、戏曲等文学作品中。
	
	4、后世地位
	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吴偏将军南郡太守周瑜”。同时代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关羽、张飞、张辽、吕蒙、陆逊、邓艾、陆抗而已。
	
	八、徐达
	
	1、简介
	(1)、出生日期 
	1332年。
	
	(2)、字号 
	字天德。
	
	(3)、主要成就 
	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4)、本名 
	徐达。
	
	(5)、官职 
	太傅、中书右丞相、太子少傅等。
	
	(6)、逝世日期 
	1385年。
	
	(7)、朝代 
	元末明初。
	
	(8)、别名 
	徐天德、徐魏公、徐武宁、徐中山。
	
	(9)、爵位 
	魏国公→中山王(赠)。
	
	2、应召追随
	徐达农家出身,土里刨食。他性情刚毅,不甘屈居人下。他长得面貌清癯,颧骨稍高,身材魁伟。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功夫。和朱元璋是从小长大的好朋友。
	
	3、主要成就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即皇帝位,以徐达为中书右丞相。徐达挥师由山东向河南进军,攻占汴梁。4月,自虎牢关(河南荥阳西北)西进,在塔儿湾(河南偃帅县境)一举击溃托音特穆尔所率元军5万,迫使元梁土阿鲁温于洛阳投降。随后,徐达、常遇春分兵攻占嵩(河南嵩县)、许(河南许昌)、陈(河南淮阳)、汝(河南临汝)诸州。亡潼关(陕西潼关东北)守将李思齐、张思道闻风齐关四逃。徐达等派兵进驻潼关,并西进占领华州(陕西华县)。
	
	九、郭子仪
	
	1、简介
	(1)、出生日期 
	697年(武周万岁通天二年)十二月十二日。
	
	(2)、字号 
	字子仪。
	
	(3)、代表作品 
	《进赐前后诏敕自陈表》《请车驾还京奏》《论吐蕃书》。
	
	(4)、别名 
	郭令公、郭汾阳。
	
	(5)、爵位 
	代国公→汾阳郡王。
	
	(6)、逝世日期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六月十四日。
	
	(7)、朝代 
	唐代。
	
	(8)、主要成就 
	平定安史之乱、收复长安、洛阳、击败吐蕃、党项的入侵。
	
	(9)官位 
	太尉、中书令、关内河东副元帅。
	
	2、早年事迹
	郭子仪(697-781),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州)人,早年参加武举,以“异等”的成绩补任左卫长上(从九品下,此据“郭家庙碑”碑阴铭文,正史列传误作“左卫长史”,为六品官。子仪武举及第任官直接为六品可能性较小),后累迁桂州都督府长史、单于都护府副都护、振武军使、安西副都护、北庭副都护等。
	
	3、主要作品
	《请宣示俭德表》、《请改元立号表》、《上尊号表》、《上章敬皇后谥表》、《让加太尉表》、《让太尉第二表》、《让加尚书令表》、《让尚书令第二表》、《进赐前后诏敕自陈表》、《请车驾还京奏》、《上黑禾奏》、《论吐蕃书》。
	
	4、总体评价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郭子仪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大作战;安史之乱后,他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东。他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史书称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郭子仪不但武功厥伟,而且还善于从政治角度观察、思考、处理问题,资兼文武,忠智俱备,故能在当时复杂的战场上立不世之功,在险恶的官场上得以全功保身。
	
	十、李牧
	
	1、简介
	(1)、中文名 
	李牧。
	
	(2)、逝世日期 
	公元前229年。
	
	(3)、朝代 
	战国时期。
	
	(4)、主要成就 
	击败匈奴、连却秦国。
	
	(5)、爵位 
	武安君。
	
	(6)、民族 
	华夏族。
	
	(7)、身份 
	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军事家。
	
	(8)、地位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2、大破匈奴
	李牧,是赵国北部边境的良将,赵国柏仁人。长期驻守代地雁门郡,防备匈奴。他有权根据需要设置官吏,防地内城市的租税都送入李牧的幕府,作为军队的经费。他每天宰杀几头牛犒赏士兵,教士兵练习射箭骑马,小心看守烽火台,多派侦察敌情的人员,对战士待遇优厚。
	
	3、后世纪念
	邯郸市丛台公园境内的七贤祠中有一塑李牧的塑像,供后人纪念。
	
	4、人物评价
	武安君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之一。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他的无辜被害,使赵国自毁长城,也使后人扼腕叹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