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美女,中国古代十大美女是哪些?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一、西施
1、简介
(1)、本名
施夷光。
(2)、别名
西施、西子、先施、丽姬、西西。
(3)、所处时代
春秋末期。
(4)、民族族群
华夏族。
(5)、出生地
越国句无苎萝村(今浙江诸暨)。
(6)、出生日期
7月19日(六月廿四)。
(7)、主要作品
《西施秘史》。
(8)、主要成就
忍辱负重、以身报国;助越灭吴。
2、人物生平
(1)、基本
越绍兴苎萝村鬻柴者有女,因居村西,故称西施,一作先施。貌若天仙,增半分嫌腴,减半分则瘦,为古今美人第一,西施一词遂为美女之代称。西子病心而颦,村东丑女见而美之,亦捧心而效颦,富人见之,闭户不出;
(2)、介绍
西施,子姓施氏,春秋时期越国人,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诸暨苎萝山村。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称西子。天生丽质。当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救国,与郑旦一起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乱吴宫,以霸越。
3、相关争议
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但在历史文献中却找不到踪迹。专记越史的《国语·越语》、《越绝书》、《史记·越世家》以及《吴越春秋》、《史记·货殖列传》均不见范蠡与西施的恋爱关系。
4、轶事典故
(1)、沉鱼之容
西施天生丽质,婀娜迷人,浣纱时鱼见其美而忘记了游水,渐沉于水底,故誉其有“沉鱼”之美。
(2)、东施效颦
《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3)、西施浣纱石
诸暨城南苎萝山下,临江濒水有一方石。绝代佳人西施,与这块方石有不解之缘。据说,只要西施去浣纱,方石就会自动沉浮,水浅则沉,水涨则浮,使她浣起纱来,舒服省力,恰到好处。站在方石上浣过的纱,洁白光亮,柔软舒展,还有异香。
(4)、西施卖相
据说,当年越国选美,西施名列榜首。在进京途中,行人争相围观,结果造成交通堵塞,寸步难行。护送西施的越国相国范蠡,见此盛况,心生一计,索性叫西施住进路旁旅社的一幢华丽小楼,而后四处张榜:欲见美女者,付金钱1文。
(5)、西施与珍珠
珍珠被人类利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传说她是西施的化身。
(6)、美中不足
西施大脚。素有“沉鱼”之誉的西施虽然美丽,但有一个美中不足,就是脚比一般女孩要大,于是她想方设法地掩盖这个缺点,因为她喜欢跳舞,所以她经常穿长裙,又为自己特制了一双木屐,腰间系一串铃铛,结果因为鞋子高了一块,不但看不出来脚大,还因为走路时左右摇摆,加之长裙飘飘,反而格外地突出了娉婷身材,翩翩风姿。
(7)、沉江泛舟
吴国灭亡以后,越王因为西施的美貌想要将她留在身边,越后和范蠡坚决反对,他们要越王吸取吴王教训,不能被美色诱惑。越后借口西施是“祸国之女”,派人将其杖责一百,裹入袋中沉江,范蠡则事先驾舟等候在附近,暗中打捞了布袋,解救了西施后一起出走。
(8)、西施与舞蹈
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人之一,也是人们所熟悉的著名美人计的主角。但是大家并不一定知道西施同时还是历史上著名的舞蹈家。西施是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时期著名的宫廷舞蹈家。越王勾践为了颠覆吴国的政权,设计把美丽的西施姑娘当作礼物送给了吴王夫差。
二、貂蝉
1、简介
(1)、中文名
貂蝉。
(2)、其他名称
任氏、任红昌。
(3)、饰演
陈红、陈好。
(4)、登场作品
《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
(5)、性别
女。
(6)、相关典故
闭月羞花。
(7)、民族族群
汉族。
2、角色经历
貂蝉最早出现于《三国演义》前身《三国志平话》中。貂蝉只是她的小名,本姓任,是吕布的原配妻子,两人在家乡失散后流落一方,沦为王允的婢女。
3、主要成就
根据小说《三国演义》描写,貂蝉参与了连环计杀董卓。
4、人物评价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有词赞之曰:“原是昭阳宫里人,惊鸿宛转掌中身,只疑飞过洞庭春。按彻梁州莲步稳,好花风袅一枝新,画堂香暖不胜春。”又诗曰:“红牙摧拍燕飞忙,一片行云到画堂。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肠。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舞罢隔帘偷目送,不知谁是楚襄王。”
5、轶事典故
人们形容女子长得漂亮,往往用“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来比喻。
三、王昭君
1、简介
(1)、本名
王樯、王嫱。
(2)、别名
明妃、明君、宁胡阏氏。
(3)、所处时代
西汉。
(4)、民族族群
汉族。
(5)、出生地
南郡秭归人。
(6)、出生日期
约公元前54年。
(7)、逝世日期
公元前19年。
(8)、主要作品
《怨词》。
(9)、主要成就
巩固边塞和平。
(10)、字号
昭君。
2、人物生平
(1)、入宫待御
公元前54年农历八月十五王昭君出生于南郡秭归县的一户平民之家。建昭元年(前38年),以民间女子的身份被选入掖庭,成为了一名宫女。
(2)、出塞
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汉朝的属国南匈奴首领呼韩邪来长安朝觐天子,以尽藩臣之礼,并自请为婿。元帝遂将宫女昭君赐给了呼韩邪单于,并改元为竟宁。单于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
(3)、生涯
建始二年(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 王昭君向汉廷上书求归,汉成帝敕令“从胡俗”,依游牧民族收继婚制,复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两人共同生活十一年,育有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
3、身后之事
公元2年王莽专政,为取悦王太后,厚赏乌珠留若鞮单于,令其送王昭君长女须卜居次返回中原,进宫服侍王太后。
4、主要成就
呼韩邪归汉与昭君出塞,既促使匈奴结束了多年的分裂和战乱,又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此外,加强了双方的交流,使当时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必然产生对中原先进制度的向往,促使一些少数民效仿中原的制度。
四、杨玉环
1、简介
(1)、本名
杨玉环。
(2)、别称
杨太真、杨贵妃、玉奴。
(3)、字号
字玉环,号太真。
(4)、所处时代
唐朝。
(5)、民族族群
汉族。
(6)、出生时间
719年6月22日。
(7)、去世时间
756年7月15日。
(8)、主要作品
《霓裳羽衣》舞蹈。
(9)、主要成就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10)、身份
寿王妃→道士→贵妃→舞蹈家。
2、人物生平
(1)、贵妃得宠
杨玉环于开元七年(719年)农历六月初一出生于宦门世家,高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叔父杨玄璬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蜀州度过的。
(2)、杨家得势
杨贵妃其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虢国夫人排行第三,以天生丽质自美,不假脂粉。张祜《集灵台二首·其二》诗讽之:“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3)、首次出宫
天宝五载七月,由于杨贵妃恃宠骄纵,得罪了玄宗,被玄宗谴归娘家。贵妃出宫后,玄宗饮食不进,高力士只得又把她召回来。正史记载:《旧唐书·卷五十一》记载“五载七月,贵妃以微谴送归杨銛宅”、“天宝九载,贵妃复忤旨,送归外第”。
(4)、再次出宫
天宝九载,杨贵妃又一次被遣送回了娘家。至于杨贵妃这次被撵的原因,《旧唐书》卷五十一天宝九载,贵妃复忤旨,送归外第。时吉温与中贵人善,温入奏曰:“妇人智识不远,有忤圣情,然贵妃久承恩顾,何惜宫中一席之地,使其就戮,安忍取辱于外哉!”
(5)、死于马嵬坡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长安。次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经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时,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军士,一致要求处死杨国忠跟杨贵妃,随即哗变,乱刀杀死了杨国忠。
(6)、死于佛堂
有人说,杨玉环可能死于佛堂。《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禁军将领陈玄礼等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请求再杀杨贵妃以免后患。唐玄宗无奈,与贵妃诀别,“遂缢死于佛室”。
(7)、死于乱军
杨贵妃也可能死于乱军之中。此说主要见于一些唐诗中的描述。杜甫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在安禄山占据的长安,作《哀江头》一首,其中有“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之句,暗示杨贵妃不是被缢死于马嵬驿,因为缢死是不会见血的。
(8)、吞金而死
杨贵妃之死也有其它的可能,比如有人说她系吞金而死。这种说法仅见于刘禹锡所用的《马嵬行》一诗。刘氏之诗曾写道:“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行,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
3、人物评价
杨玉环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虽然体态丰腴,但史书上也记载着她是一位舞蹈高手,还精通胡旋舞,身段飘摇,翻跃如风,令人眼花缭乱。
4、个人作品
《全唐诗》的卷五收录了杨贵妃所作之诗《赠张云容舞》:“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5、轶事典故
(1)、姓名由来
杨玉环名字《旧唐书》与《新唐书》里没有写,《资治通鉴》里也没有明确记载,《长恨歌传》只说她是“杨玄琰女”。唐大中九年(855年),也就是杨贵妃死后大约100年,郑处诲编撰的《明皇杂录》里才第一次提及:“杨贵妃小字玉环”。
(2)、玉环羞花
有一种小巧玲珑的花卉,它的复叶酷似芙蓉枝,点点对称,宛如鸟羽。植株上缀以数朵淡红色的小花,状若杨梅。人们用手一指,它那羽状小叶便很快闭合,叶柄也慢慢垂下,就像初涉人世的少女,因为纯洁和朴实,才那样忸怩、娇羞,所以人们都叫它“含羞草”。
(3)、妃子一笑
唐玄宗的宠妃杨贵妃,有着倾城倾国之美,天生丽质,又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以致唐玄宗对她宠爱有加。
(4)、贵妃醉酒
她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而“三千宠爱在一身”,可她也曾一时失宠而借酒浇愁,醉后忘其所以,放浪形骸。
(5)、沐浴温泉
杨贵妃其体有狐臭,于是煞费苦心,四处寻医求药,有人为他出主意,告诉她沐浴时可在水中加入花瓣,花香克狐臭,杨贵妃觉得有理,便让宫女大量采集花瓣,挤出的花汁涂于腋下,并在洗澡时将花瓣撒在水里,洗完后发现确实有效,反而还很香,于是重赏此人。
(6)、皇后之谜
有一个疑问始终困扰着后世学人,那就是既然当时唐玄宗这么迷恋杨玉环,杨玉环却为什么一直是个贵妃,而没有成为皇后呢?
五、冯小怜
1、简介
(1)、本名
冯小怜。
(2)、别称
冯淑妃、续命。
(3)、所处时代
南北朝。
(4)、去世时间
580年?
(5)、主要作品
《感琵琶弦》。
2、人物生平
(1)、封为淑妃
冯小怜,是后主高纬皇后穆邪利的侍女。穆邪利失宠后,便在五月五日把冯小怜进献给高纬,因为端午节又称续命节,故她也被称为“续命”,高纬封冯小怜为淑妃。冯小怜聪明灵巧,善弹琵琶,精于歌舞。高纬深深被她迷住,坐时同席,出则同乘一匹马,但愿两人生死在一处。高纬让冯小怜住在隆基堂,冯小怜厌恶这里原是曹昭仪日常居住的地方,所以命人把地面都换了一遍。
(2)、城失围猎
公元576年(北齐武平七年)十月,北周军攻打平阳城,晋州危急。高纬正和冯小怜在三堆(《资治通鉴》作天池)打猎。晋州告急的人,从早晨到中午,骑驿马来了三次。右丞相高阿那肱说:“皇上正在取乐,边境有小小的军事行动,这是很平常的事,何必急着来奏报!”到傍晚,告急的使者再次到来,说“平阳已经陷落,”这才向高纬奏报。高纬准备回去援救,可是冯小怜余兴未尽,要求高纬再围猎一次,高纬依从了她的要求。
(3)、造桥观战
同年(公元576年)十一月,高纬抵达晋州时,城池已将失陷。于是高纬令士兵挖地道向城里发起攻击,城墙倒下十几步宽,将士们正准备趁势而入。高纬传令暂时停下,让人召冯小怜一起观看。可是,冯小怜正在梳妆打扮,没能马上赶来。周军便用许多木头把缺口堵塞严密,因此城未能攻下。
(4)、向北逃奔
高纬又称赞冯小怜有功劳,准备立她为左皇后,便当即令人去取祎衣、翟羽衣等皇后的衣服,同时和冯小怜一起骑着马去观战。齐军东头部队稍稍后退,冯小怜十分恐惧地说:“我们的军队打败了!”录尚书事、城阳王穆提婆说:“皇上快离开!皇上快离开!”高纬就和冯淑妃退奔高梁桥。
(5)、亡国被俘
公元577年(北齐承光元年)正月,高纬把胡太后留在济州,派高阿那肱镇守济州关,观察北周军队的动静,自己和皇后穆邪利、冯小怜、幼主高恒、韩长鸾、邓长等几十人逃奔青州。
(6)、逼令自杀
公元577年(北周建德六年),高纬被宇文邕杀害,冯小怜被赐给代王宇文达,很受宇文达的宠爱。冯小怜在弹琵琶时,因为琵琶弦断了,便作了一首诗:“虽蒙今日宠,犹忆昔时怜。欲知心断绝,应看膝上弦。”
3、趣闻轶事
(1)、精通按摩
冯小怜精通人体的构造及脉络系统,侍候穆皇后时,曾经试着以槌、擂、扳、担等手法,为她的女主人消除身体的疲惫,久而久之便练就了无师自通的按摩方法。
(2)、玉体横陈
冯小怜长得漂亮至极,肌肤吹弹可破。吐出的气闻起来都是香的,而且身材凹凸有致。于是高纬不管有事没事,即使是跟大臣商量事,也常常让冯小怜拥在怀里或把她放在膝上,使议事的大臣常常羞得满脸通红,说话语无伦次。
4、历史评价
(1)、魏徵等《隋书》
“齐后主有宠姬冯小怜,慧而有色,能弹琵琶,尤工歌儛。” [21]
(2)、李延寿《北史》
“慧黠能弹琵琶,工歌舞” [22]
5、史书记载
(1)、《北史·卷十四·列传第二》。
(2)、《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二》。
(3)、《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三》。
六、苏妲己
1、简介
(1)、本名
妲己。
(2)、别名
己妲,苏妲己。
(3)、所处时代
商朝。
(4)、民族族群
华夏族。
(5)、出生地
有苏国(今河南省温县)。
(6)、逝世日期
约公元前1046年。
(7)、身份
商纣王王后。
(8)、丈夫
殷受德(帝辛)。
(9)、父亲
《封神演义》中为苏护。
(10)、宿敌
姜太公(妲己将其赶出商朝逼其灭商)。
2、人物考证
关于妲己的种种记载及传说,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一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考古学家在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挖掘出土许多殷商时期的遗物,其中的玉器,铜器等各种器具,尤其是龟甲与兽骨上所刻的大量文字与“卜辞”,使得我们对周代以前历史状况的认识,远较孔子、司马迁当时所能接触的资料为多,才对妲己和商王帝辛的真实面貌,有了接近事实的评估。
3、史载罪状
(1)、商帝辛
按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的说法,妲己是千年狐精附体,受女娲之命来祸乱殷商的,所以纣王才变得如此怪戾,做出那些残忍的事来。诗曰:诸侯之女承恩露,玉帛金丝绣华服。娇若九重天仙子,实为殷商亡国狐。炮烙熔骨锻赤练,虿盆噬魂化流毒。引得凤鸣彻岐山,摘星鹿台尽归土。
(2)、记载史籍
《国语·卷七晋语一》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妲己有宠,于是乎与胶鬲比而亡殷《史记·卷三·殷本纪第三》“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
七、赵飞燕
1、简介
(1)、本名
赵氏。
(2)、别名
赵飞燕、赵宜主、孝成赵皇后。
(3)、所处时代
西汉。
(4)、民族族群
汉族。
(5)、出生地
长安(陕西西安)。
(6)、逝世日期
公元前1年。
(7)、主要作品
《双凤离鸾曲》、《归风送远操》、掌上舞。
(8)、主要成就
得宠晋为婕妤,其后立为皇后。
(9)、字号
飞燕。
(10)、封号变迁
婕妤→皇后→太后→皇后→庶人。
2、人物生平
(1)、早年生活
赵飞燕出生于京师长安城,刚生时,父母不想养她,将其抛弃,三天不死,于是将其抱回养大。
(2)、初见帝王
鸿嘉三年(前18年),汉成帝即位十多年,年已30岁,后宫却没有一个存活的皇子。一次微服外出游乐,来到阳阿公主府,阳阿公主把养在府中的良家女都叫出来,取悦汉成帝,赵飞燕勾人魂魄的眼神、清丽动人的歌喉、婀娜曼妙的舞姿,一下子就倾倒了成帝。汉成帝将她带回宫中,夜夜临幸。
(3)、陷害许后
鸿嘉三年(前18年),许皇后之姐施巫蛊诅咒后宫有身孕的妃子被发觉,赵飞燕趁机告发许皇后、班婕妤等人蛊诅后宫女子,求己亲媚。太后王政君得知后大怒,下令彻查,许皇后因此被废。之后汉成帝欲立赵飞燕为皇后,但太后嫌弃她出身卑微不是侯门女,不同意。太后的外甥侍中淳于长为成帝立赵飞燕为皇后一事来沟通。
(4)、封妃立后
永始元年(前16年)四月,成帝先封赵飞燕的父亲赵临为成阳侯,改变她家卑微的身份。六月,封赵飞燕为皇后,封赵合德为昭仪,大赦天下。
(5)、举荐立嗣
绥和元年(前8年),定陶王刘欣来长安,其祖母傅太后私下以许多金银珠宝、珍玩布帛贿赂赵飞燕姐妹,打通关节,在她们的帮助下,一直没有子嗣的汉成帝立侄子刘欣为太子。
(6)、尊为太后
太子刘欣作为养子即位,是为汉哀帝,他感念赵飞燕当初拥立之功,依礼法尊赵飞燕为皇太后,封皇太后的弟赵钦为侍中驸马都尉、新成侯、兄子赵䜣为成阳侯,赵氏一门两侯,地位显赫。
(7)、被废自杀
元寿二年(前1年)六月,哀帝崩逝。与哀帝不睦的王氏外戚集团东山再起,哀帝宠臣和外戚遭到了严厉的打击,傅太后丁太后被挖坟,赵太后被废,独尊王政君。
3、主要成就
(1)、政治成就
助汉哀帝登帝位,绥和元年(前8年),定陶王刘欣来长安,赵飞燕在成帝面前夸赞刘欣的才能,并提议册立刘欣为太子,这样,刘欣凭借个人表现,加上赵飞燕从旁协助,争储之路十分顺利。后来,汉成帝无子去世,21岁的刘欣顺利登上了皇位,即汉哀帝。
(2)、艺术成就
创“踽步”及“掌上舞”,“赵后腰骨纤细,善踽步而行,若人手持花枝,颤颤然,他人莫可学也”。“踽步”是赵飞燕独创,其手如拈花颤动,身形似风轻移,可见其舞蹈功底深厚。赵飞燕还自创“掌上舞”,“掌上舞”又称“掌中舞”因舞蹈体态轻盈,仿佛可以置于掌中,故得名。此舞后成了赵飞燕的一个独有标志,亦可比喻女子舞姿轻盈。
4、人物评价
汉朝班固《汉书》:诡矣祸福,刑于外戚,高后首命,吕宗颠覆。薄姬坠魏,宗文产德。窦后违意,考盘于代。王氏仄微,世武作嗣。子夫既兴,扇而不终。钩弋忧伤,孝昭以登。上官幼尊,类祃厥宗。史娣、王悼,身遇不祥,及宣飨国,二族后光。恭哀产元,夭而不遂。邛成乘序,履尊三世。飞燕之妖,祸成厥妹。丁、傅僣恣,自求凶害。
八、郑旦
1、简介
(1)、本名
郑旦。
(2)、别称
郑儿。
(3)、所处时代
春秋末期。
(4)、民族族群
华夏族。
(5)、出生地
越国苎萝(今浙江诸暨南)。
(6)、主要成就
美貌与西施齐名;助越灭吴。
(7)、身份
浣纱民女、王妃。
2、人物生平
郑旦为越国美女,是历史上与西施齐名且同样具有爱国情怀的刚烈女子,与西施同处于春秋时期。郑旦好剑,性格刚烈。但多年来,西施成了广为人知的“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而郑旦呢,倒是默默无闻,不为人知。
3、人物轶事
(1)、交友西施
想和西施做好朋友,所以到处说她是美女,因为西施常常自卑,所以郑旦总是鼓励她要自信起来。
(2)、默默无名
诸暨坊间,普遍认为郑旦长得比西施还要漂亮,在人们的心目中,西施与郑旦是密不可分的两大美女。
(3)、郑旦之死
郑旦与西施,是越王勾践送给吴王夫差的一对美女。她们来自同乡同村,入吴的职责相等,但郑旦的命运没有西施好。就连她的死,也始终是个谜。后人关于郑旦之死,有多种文学的联想。
4、后世纪念
江苏吴县《太湖备考》及《香山小志》载,郑旦墓冢在吴县黄茅山。但在诸暨人的心里,郑旦的香魂就一直扎根在家乡的土地。鸬鹚湾村已成为西施故里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在那里,有她与西施比美的四眼井,有村中父老为纪念她建的一座八角重檐的翼亭,还有她踏足过的古街和他们郑氏家族的宗祠等。
九、褒姒
1、简介
(1)、本名
褒姒。
(2)、别称
襃姒、褎姒。
(3)、所处时代
西周。
(4)、民族族群
华夏族。
(5)、出生地
褒国(今陕西汉中)。
(6)、身份
妃子→王后。
(7)、相关事件
烽火戏诸侯。
(8)、结局
遭犬戎劫掳,下落不明。
2、人物生平
(1)、幽王宠爱
褒姒,姒是她的姓,褒国(今陕西省汉中市中部、留坝县以南地区)人。褒国礼制“妇人称国及姓”,褒姒因是褒国人,姒姓,故称褒姒。
(2)、立为王后
周幽王四年(前778年),褒姒为周幽王生下一子,取名伯服(一作伯般)。褒姒生下儿子伯服后,周幽王对她更加宠爱。周幽王八年(前774年),周幽王竟然废黜王后申后(申国国君申侯之女,周幽王原立她为王后,故称申后)和太子宜臼(申后所生,即周平王),而立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
(3)、下落不明
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后的父亲申侯因周幽王废黜女儿申后、外孙宜臼之事而恼怒,于是联合鄫国(今河南方城)、西夷犬戎大举进攻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击败西周禁卫军宗周六师,在骊山下杀死周幽王,褒姒被犬戎掳走,从此下落不明,西周灭亡。
3、主要影响
据《史记》记载,褒姒不爱笑,周幽王想出各种办法让她笑,但她还是不笑。周幽王设置烽火台和大鼓,有敌人来到就点燃烽火召集援兵。有一次,周幽王点燃烽火,诸侯都率兵赶来。诸侯到后却发现没有敌人,褒姒看到诸侯惊慌失措的样子,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非常高兴,因此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不再信用,渐渐不肯应召而来。后来申国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点燃烽火召集诸侯援救,诸侯却没有前来援救。犬戎最终杀死周幽王,俘虏褒姒,西周灭亡。
4、人物争议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对《史记》记载“烽火戏诸侯”之事提出疑义:“此委巷小人之谈。诸侯并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骊山一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无需举烽。
5、史籍记载
(1)、《国语·卷第一·周语上》。
(2)、《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
(3)、《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
(4)、《列女传·卷之七·孽嬖传》。
十、甄宓
(1)、本名
甄宓( fú )。
(2)、别名
甄夫人、文昭皇后。
(3)、所处时代
东汉→三国。
(4)、民族族群
汉族。
(5)、出生地
中山郡无极县。
(6)、出生日期
183年1月26日。
(7)、逝世日期
221年8月4日。
(8)、主要作品
塘上行。
(9)、谥号
文昭皇后。
(10)、陵墓
朝阳陵。
2、人物生平
(1)、闺中博士
文昭皇后于183年1月26日(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出生,中山无极人(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汉太保甄邯的后代。甄邯的岳父博山侯孔光是孔子第十四世孙,太师孔霸之子,官至大将军、丞相、太傅、太师,为四朝辅政大臣,德行高洁,通晓经学,位极人臣,被太皇太后王政君、汉成帝和汉哀帝所尊崇,后来以天下名儒的身份被任命为汉平帝刘衎的老师。
(2)、救济乡里
汉末天下大乱,灾荒连年,百姓们为糊口活命纷纷卖掉家中值钱的东西。当时甄家有大量的谷物储备,趁机收购了很多金银宝物。甄氏当时才十几岁,看到这种情形便对母亲说:“乱世求宝,并非善策,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就是所谓的因财丧身。现在众多百姓都在饥饿之中,不如将家里的谷物开仓赈济四方乡邻,这才算是一种惠及众人的德行。”全家人都认为她说得有道理,于是将家中的粮食全部无偿分发给邻里乡亲。
(3)、再嫁称贤
公元204年(建安九年),冀州邺城被曹操攻破,甄氏被曹操之子曹丕所纳。当时有一说法:曹操攻下邺,曹丕先进袁府,看到有个少妇披头散发,脸上很脏,躲在刘夫人身后哭泣,曹丕问她是谁,刘夫人回答:“是袁熙的妻子。”然后曹丕帮她把发髻挽起,用手巾擦拭面庞,发现她姿色绝伦。
(4)、擅室数岁
建安十六年(211年)七月,曹操西征,随行的卞夫人途中生病留在孟津,曹丕和甄氏留守于邺城。当时卞夫人身体抱恙,甄氏不能及时照顾问候,急得寝食难安,时常偷偷哭泣。身边下人告诉她说卞夫人病好了,甄氏仍然不信,说:“夫人在家,老毛病常犯,每次都得很久痊愈,这次怎么好的这么快?你们一定是想要安慰我。”所以更加忧心。之后得卞夫人回信,说身体已经恢复,甄氏才放心起来。
(5)、死亡之谜
公元220年(延康元年)正月,曹丕即王位,封曹叡为武德侯。六月率军南征,甄氏留驻在邺城。十月,汉献帝禅让帝位给曹丕。禅位以后,退位为山阳公的刘协把两个女儿许配给曹丕为妃嫔,另有郭贵嫔和李、阴两位贵人同时得到宠爱,甄氏日益失意,流露出一些怨恨的话语。
(6)、身后之事
黄初七年(226),甄氏的儿子魏明帝曹叡即位,追尊甄氏为文昭皇后。
3、人物评价
(1)、刘良
此女贵乃不可言。
(2)、武宣卞皇后
此真孝妇也。
(3)、鱼豢
颜色非凡;擅室数岁。
(4)、张宪
白露下塘蒲,芙蓉秋露湿。不忍生离别,时抱蒹葭泣。
(5)、屈大均
九岁解持甄后笔,十三能读谢公书。怀中玉映尤娇小,异日张玄妹不如。
(6)、房玄龄
自曹刘内主,位以色登,甄、卫之家,荣非德举。
(7)、王沈
后之贤明以礼自持如此。
4、轶事典故
(1)、魏氏春秋
袁绍被打败之后,曹操的儿子曹丕私自纳甄氏为妻,孔融写信嘲笑曹操说:“武王伐纣,将妲己赏赐给周公。”曹操因为知道孔融学识渊博,以为是书中没有看过的典故,后来见到他,就询问这件事,孔融回答道:“用现在的事来看,自然就明白了!”
(2)、世说新语
魏文昭甄皇后贤惠而美貌,起先是袁熙的妻子,甚为得宠。曹公攻打进邺城后,便令人召见甄氏,左右的人都禀告说:“五官中郎将曹丕已经去了。”曹操说:“今年攻打邺城正是为了她。”
(3)、甄后出拜
曹丕为太子时,曾经请诸位文学椽(属官名)宴饮,宾客尽欢,曹丕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客人都低头伏在地上,唯有刘桢不拜,反而平视甄夫人,曹操听说了这件事,便惩罚了刘桢,减去他的死刑发配去做劳力磨石。蒙求中也有“甄后出拜,刘桢平视”的典故。
(4)、灵蛇髻
魏宫庭院中有一条绿色的蛇,嘴里不断吐出红珠,像梧子一样大,却从不伤人,每次想伤害这条蛇的时候它就会消失不见。只有每天甄后梳妆时,这条蛇才盘结成如同髻一般的形状出现于她面前,甄后觉得非常奇怪,因此效仿这条蛇盘结的形状梳髻,巧夺天工,所以甄后的发髻样式每天都翻新不同,这种发髻被叫做灵蛇髻,其他宫人纷纷效仿,却不得甄后一二分美丽。
(5)、邺中妇人
窦建德曾经发掘邺城中一座古墓,墓中没有别的物品,打开棺材后其中躺有一个妇人,颜色如同活人一样,姿容艳丽,年纪看上去只有二十几岁,穿的衣物也并非现世的形制,没过多久似乎有了气息,窦建德于是将妇人收入军中,三天之后醒来,说:“我是魏文帝的宫人,随甄皇后在邺城,死了之后葬在这里,命中应当再生,但是没有亲属可以申诉,于是在一直待在墓中,不知道如今的年月。”又说甄后被害的前因后果,都了了分明。
(6)、宓妃留枕
唐代李善注引《汉书音义》:宓妃,是伏羲的女儿,溺死于洛水中成为洛水之神。《昭明文选》说:魏东阿王曹植曾求娶甄氏为妃,曹操却将她许给曹丕。甄后被进谗而赐死后,曹丕将她的遗物玉带金镂枕送给曹植。曹植离京归国途经洛水,梦见甄后对他说:“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曹丕),今与君王。”(句中“宓妃”即洛神,代指甄后)说完,就消失不见了,遣人送来一颗宝珠,东阿王悲喜不能自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