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美女,清朝十大美女有哪些?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一、博尔济吉特·海兰珠
1、简介
(1)、中文名
博尔济吉特·海兰珠。
(2)、外文名
Harjol。
(3)、别名
哈日珠拉、乌尤塔。
(4)、民族
蒙古族。
(5)、出生日期
万历三十七年(1609)。
(6)、逝世日期
崇德六年九月十八日(1641)。
(7)、出生地
科尔沁。
(8)、信仰
佛教。
(9)、封号
宸妃。
(10)、儿子
八阿哥。
(11)、丈夫
皇太极(清太宗)。
(12)、寝宫
关雎宫。
(13)、谥号
敏惠恭和元妃。
(14)、姑母
孝端文皇后。
(15)、所属年代
清代。
2、人物介绍
(1)、归嫁
博尔济吉特·海兰珠(本名为乌尤塔),博尔济吉特氏,生于万历37年(1609年),她是孝庄文皇后的亲姐姐,比孝庄文皇后大4岁。海兰珠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已经26岁,比孝庄文皇后晚嫁皇太极9年。但是没有史料记载海兰珠26岁之前的资料。
(2)、封妃
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后,大封后宫,封海兰珠为“宸妃”。并赐居“关雎宫(出自《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种独特的尊崇极其罕见。宸妃的地位在五宫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其姑母孝端文皇后。
(3)、生子
崇德二年,宸妃生下皇八子,皇太极欣喜若狂,很快就决定立这个婴儿为皇位继承人,大宴群臣,还颁发了大清朝第一道大赦令。大赦令中规定,除犯上、焚毁宗庙、陵寝、宫殿,叛逃杀人,毒药,巫蛊,偷盗祭天及御用器物,殴祖父母、父母,卖兄弟、妻诬告夫、内乱、纠党白昼劫人等十罪不赦外,一切监禁之人全部免罪。
(4)、薨逝
清崇德六年(1641年)九月,皇太极率领八旗劲旅和漠南蒙古科尔沁等部铁骑,与明朝军队洪承畴部进行松山锦州决战。正当双方数十万大军刀光剑影生死搏杀如火如荼之际,十二日盛京使节惶惶来报“关雎宫宸妃有疾”。既爱江山也爱美人的皇太极,闻知海兰珠生病,立即召集诸将令他们留下固守,自己于次日凌晨即启驾返还盛京。
3、史料记载
(1)、《清史稿·后妃列传》
敏慧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氏,孝庄皇后姊也,天聪八年来归,崇德元年,封关雎宫宸妃,妃有宠于太宗,生子,为大赦,子二岁殇,未命名。六年九月,太宗方伐明,闻妃病而还,未至,妃已薨,上恸甚,一日忽迷惘,自午酉始瘥,乃悔曰“天生朕为抚世安民,岂为一妇人哉?朕不能自持,天地祖宗特示遣也。”上仍悲悼不已。
(2)、《清列朝后妃传稿》
宸妃博尔济吉特氏,孝庄皇后姊也,父寨桑科尔沁贝勒。天聪八年来归,太宗迎之。崇德初封关雎宫宸妃,妃有宠于太宗,生皇八子,帝为之大赦。皇子殇,无封。封妃母科尔沁小妃为和硕贤妃,赐仪仗。六年九月妃薨,年三十有三,太宗方攻松兴山,闻妃病而旋。
4、清太宗祭宸妃祝文
(1)、崇德六年
岁次辛巳九月甲戌朔。约二十七日戊子。皇帝致祭于关雎宫宸妃。尔生于乙酉年。享寿三十有三。薨于辛巳年九月十八日。朕自遇尔。厚加眷爱。正欲同享富贵。不意天夺之速。中道仳离。朕念生前眷爱。虽没不忘。追思感叹。是以备陈祭物。以表衷悃。仍命喇嘛僧道讽诵经文,愿尔早生福地。
(2)、皇帝谕祭关雎宫宸妃
尔副位椒庭。助宣壶教。自居宫掖。礼遇有加。方期克享遐龄。不意中道奄逝。朕怀悯恻。念芳型之不远。忆淑德而增悲。是用备陈祭物。以荐馨香。仍命喇嘛僧道。礼佛讽经。灵其不昧。尚克祗承。祭毕。
二、王敏彤
1、简介
(1)、中文名
王敏彤。
(2)、别名
完颜童记(立童记)。
(3)、国籍
中国。
(4)、民族
满族。
(5)、出生地
北京(顺天府)。
(6)、出生日期
1913年。
(7)、逝世日期
2003年2月28日。
(8)、职业
清朝多罗格格。
(9)、信仰
萨满教。
(10)、主要成就
末代格格。
(11)、父亲
完颜立贤。
(12)、母亲
爱新觉罗·恒慧。
(13)、好友
孟小冬。
(14)、旗籍
满洲镶黄旗人。
(15)、姐妹
婉容。
(16)、初恋
溥仪。
(17)、外祖父
毓朗。
2、无忧童年
(1)、完颜氏,名童记
其父完颜立贤,人称立五爷,所以她又称立童记。所以完颜立童记的叫法是错误的,要么称立童记,要么称完颜童记,不存在完颜立童记的叫法。关于立童记的童年,她的妹妹王涵女士在自述里有这么一段描写:“在父亲百治无效之后,母亲便另租房子使他疗养,便带了我及姐姐去寄住在外祖母家。
(2)、礼节
在那种家庭中是以礼貌来过分要求小孩子的,尤其是女孩子,姐姐是被一切长辈所宠爱着,她永远跟着母亲,吃饭也与大人一桌因为她既驯顺又生得白皙漂亮,但我却是一个黄毛丫头,在后院一个人吃饭,平常不叫出来见客人,怕错了礼法招人笑话,只有在生日节日一些的日子才被打扮好了出来见世面。”
(3)、时局影响
在王府度过了无忧无虑童年的完颜氏姐妹,因为时局影响,随外祖母(毓朗贝勒福晋)和母亲来往居住于天津、北京两地。17岁的立童记在天津居住时遵母命曾与一“门当户对”的爱新觉罗氏某人订婚,后因男方与某戏子有染,一时间闹得满城风雨,而与之解聘,回到北京东四三条27号祖屋定居。
(4)、小大格格
当时的孟小冬家与完颜家是一墙之隔的街坊,孟家住26号,完颜家是27号。妙龄时期的孟小冬与回到北京居住的立童记姐妹遂成了闺中密友,孟小冬的旗装照和完颜童记的戏装照足见其当年姐妹情深。连梅兰芳先生都与立童记很熟,戏称她“小大格格”。
3、痴爱溥仪
(1)、王大姑娘
有一位满族老姑娘爱着溥仪。这位老姑娘,是皇后婉容亲姨的女儿,人称“王大姑娘”。她家住在东四三条一个独门独院,母亲是个老派人物,官称王老太太,旧时在京城也算得上是有身份的人物。解放后家庭没有别的生活来源,靠卖点旧东西,再做一些缝缝补补的活儿维持生计,一家人生活得倒也平静。
(2)、新京
由于溥仪特赦回京,她一家的生活被打破了。早在伪满洲国时,溥仪的二妹有意让王大姑娘嫁给溥仪的弟弟溥杰,母女俩都到了伪满洲国的“新京”(即长春市)。由于日本人不同意溥杰与中国人结婚,此事便“黄”了。但她一家人仍对溥仪及爱新觉罗家族顶礼膜拜。 刚一听说溥仪特赦回到了北京,王老太太素知溥仪与三妹关系不错,马上就找到溥仪的三妹金蕊秀,让她出面邀请溥仪到王家来吃饭。果然,三妹有面子,溥仪高兴地应约赴宴。
(3)、应酬
王老太太有心宴客,早准备好了一桌丰盛佳肴。母女俩都能炒一手好菜,这次当然拿出了看家本领。菜是可口的,再加上有王大姑娘在一旁热情劝酒,溥仪喝了个不亦乐乎。本来,溥仪这个人不像他本人相貌那么死板,尤其喝了酒,就更喜欢嘻嘻哈哈地开玩笑。吃饭当中,王大姑娘在旁边把盏,俩人说说笑笑,溥仪微醉之中,又说了不少笑话。
(4)、单相思
结果,溥仪大醉而归。过后,他只记得宴席上的佳肴,却忘了把盏的“美人”。偏偏王大姑娘以为溥仪喜欢上了她,竟害上了单相思。按说,王大姑娘年逾五旬,年龄只比溥仪小7岁,但她长得五官端正,浓眉大眼,模样挺不错,瞧上去比实际年龄还要年轻一些。她不仅知书达礼,还舞得一手好剑。六七十年代,她每天在文化部门口晨练,引来不少人观看。她应该不是那种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只不过是条件高,把自己耽误了。
(5)、鸿门宴
她以为溥仪对她印象不错,于是又托溥仪的三妹夫润麒从中撮合,要他代做说客,邀请溥仪再次赴宴。但溥仪一听就摇了头。原来,溥仪根本就不想跟旧满族女子搞对象,而且他也不想找一个没有正式工作的旧式家庭妇女。于是,无论是王老太太还是王大姑娘请吃饭,溥仪一律婉拒,再也不赴这种相亲“鸿门宴”了。但王大姑娘死缠不放,屡屡托人向溥仪说合,溥仪烦了,产生了逆反心理,一提王大姑娘就头痛不已。
4、坎坷婚姻
(1)、定亲
那段不顺利的定亲阴影过后,因溥杰原配唐怡莹(端康太妃的侄女)乘民国初年,醇王府的人都避居天津,且溥杰在日本留学之机,勾搭某军阀之子将府中财物大量偷运出府等因,溥杰与之最终离婚,随之,溥杰要再婚的消息一时不胫而走。
(2)、《满洲国帝位继承法》
溥仪知道日本人打造的所谓《满洲国帝位继承法》也是在打溥杰的主意,军方想让溥杰仿效韩国国王李王垠娶日本皇女方子妃的成例,让溥杰也娶位日本皇族女子为妻,为了抵制军方的做法,溥仪赶紧让他二妹韫和在京津的清朝满蒙亲贵的女儿中为溥杰物色合适的结婚人选,这样完颜童记成了“皇上”为溥杰挑选的结婚对象。
(3)、亲事
溥仪还派二格格韫和亲自到北京相看,双方长辈皆满意这门亲事,完颜童记遂与母亲一起赴当时的新京(长春)会亲,筹备一切。谁承想此事被关东军知道后,日本军部特派陆军大将本庄繁出面干预,事情最终以完颜母女黯然回京而告终,为此,溥杰夫人嵯峨浩临终还念叨说她“对不起王姑娘(完颜童记)”。
(4)、1959年
溥仪特赦之后,经溥仪七叔载涛和三妹蕴颖撮合想让她与溥仪结婚,因溥仪不想再找一位旧式满族妇女而作罢。文革后,溥仪的另一位弟弟曾经登门表示愿意与完颜童记结婚,却被王大姑娘拒绝,老太太说:“一个是他比我小,再就是不能一生都在北府兄弟的圈里转。”从此之后老太太一直没有婚嫁。
三、贺双卿
1、简介
(1)、中文名
贺双卿。
(2)、别名
卿卿,一名庄青,字秋碧。
(3)、时代
清朝。
(4)、民族
汉族。
(5)、出生日期
1715年。
(6)、逝世日期
1735年。
(7)、职业
词人。
(8)、出生地
江苏金坛薛埠。
2、生前
(1)、康熙五十四年秋天
江苏金坛四屏山下的一户姓贺的农家又添了一个女儿。这是贺家的第二个女儿,所以取名双卿。小双卿十分乖巧,很少哭闹,常常瞪着一双黑白分明的眸子四面观望外面的世界。她似乎知道家境贫困,父母整日为生计奔忙,无心多关照自己,于是乖乖地生长着。
(2)、小双卿
在不知不觉中会走路了、会说话了,别看她并不爱多说话,可说起来有板有眼、很有慧性。双卿的舅舅在镇上的学馆做杂役,镇子离贺双卿的家不远,没人照料的小双卿,常常一个人“吧哒、吧哒”地跑到学馆悄悄站在窗外偷看。
(3)、学馆
里面的学生读书,她也跟着“伊伊呀呀”地模仿。还学得饶有趣味。后来学馆的先生看到这小姑娘聪明好学,就破例同意她进课堂旁听。小双卿高兴得心里比吃了蜜还甜,一下课就忙着为先生递水送茶,夏日打扇赶蝇、冬日添炭拨火,以感谢先生的特别关照。
(4)、学业
就这样,小双卿免费在学馆旁听了三年,学会了读书写字,还入了吟诗作文的门。
3、生平
(1)、求学
据说她舅舅是当地的塾师,一说她舅舅是帮塾师打柴、担水的杂役,但无论如何,这都给好学的双卿提供了一个求学的便利条件。每当塾师授课时,双卿就倚于窗下,悉心聆听,铭记在心。三年过去了,双卿学会了读书、写字、吟诗、作文,父母亲认为姑娘家大了,不能再到处乱跑了,便不再让双卿去学馆听课。
(2)、善诗能文
此时的双卿,已经善诗能文了,可是,双卿虽有卓越的才华,却一直没有引起家人的注意。闺中闲暇,双卿即吟诗填词,练字作画。买不起书,她便用自做的精巧的女红,向商贩们换些诗词书籍来读。在诗书的熏陶下,双卿如一枝红杏在农家小院含苞怒放。
(3)、命运多舛
然而令人叹惋不止的是,双卿18岁时,父亲去世,由叔父作主,以三石谷子的聘礼,被嫁到金坛绡山村周家,从此,双卿便踏上了一条万劫不复的血泪之路。
(4)、婚姻不幸
双卿的丈夫叫周大旺,比双卿大十几岁,是个没有一点文化的佃户樵民,粗俗不堪,生性粗暴,而且嗜赌成性;婆婆杨氏更是刁泼蛮恶,不讲情理。婚后,丈夫和婆婆把双卿当成牛马役使,家中清扫、煮饭、喂鸡、养猪、舂谷之类繁重的劳作都落到双卿的头上。
4、记载
(1)、才华横溢
应该说,贺双卿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天赋、最具才华的女词人之一,后人尊其为“清代第一女词人”,又称“清代李清照”。贺双卿不仅诗才冠绝当时,其出身之贫寒、身世之悲凉亦世所罕见,自古红颜多薄命,恹恹无语向东风。双卿悲惨的人生遭际使她的词感情凄怨愁苦,缠绵悱恻,格调含蓄细腻,意旨幽深,风格哀婉凄恻,感人肺腑。
(2)、诗词内容
多为自伤其悲惨命运,读来催人泪下。清末词家黄燮清评曰:“双卿词如小儿女,哝哝絮絮,诉说家常,见见闻闻,思思想想,曲曲写来,头头是道。作者不以为词,而阅者亦忘其为词。而情真语质,直接三百篇之旨,岂非天籁?岂非奇才?乃其所遇之穷,为古才媛所未有,每诵一过,不知涕之何从也。”。
(3)、评价
清人丁绍仪在《听秋馆词话》中写道:“双卿生有夙慧,嫁给金坛周姓樵子,家无纸笔,所为诗词悉芦叶写之。”清代陈廷焯撰《白雨斋词话》评曰:“西青散记,载绡山女子双卿词十二阕。双卿负绝世才,秉绝代姿,为农家妇。姑恶夫暴,劳瘁以死。生平所为诗词,不愿留墨迹,每以粉笔书芦叶上,以粉易脱,叶易败也。
5、词十四首
【浣溪沙】、【望江南】、【湿罗衣】、【玉京秋】、【二郎神】、【孤鸾】、【惜黄花慢】、【凤凰台上忆吹箫】、【薄幸】、【一剪梅】、【摸鱼儿】、【凤凰台上忆吹箫】、【春从天上来】、【春从天上来】。
四、和卓·伊帕尔罕
1、简介
(1)、中文名
霍卓氏。
(2)、别名
和卓氏、和贵人、容嫔、容妃。
(3)、民族
维吾尔族。
(4)、出生日期
雍正十二年九月十五日(1734年10月11日)。
(5)、逝世日期
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九日(1788年5月24日)。
(6)、主要成就
册为容妃。
(7)、出生地
新疆。
(8)、信仰
伊斯兰教。
(9)、丈夫
乾隆帝。
(10)、父亲
和扎赉。
(11)、前夫
霍集占。
(12)、封号
和贵人→容嫔→容妃。
(13)、所处时代
中国(清朝)。
2、人物介绍
(1)、维吾尔族女子
在乾隆皇帝的40多个后妃中,有一位维吾尔族女子,她就是容妃。在乾隆帝的40多名妃子中,有一名回妃,本不奇怪,可是在容妃死后的一百多年内,却引起了一批骚人墨客的兴趣,在容妃身上大做文章,甚至编造出一个“香妃”的故事。从野史、诗词到舞台,绘声绘影大肆渲染,竟达到了真假难辨的程度。
(2)、雍正十二年(1734年)
九月十五日,容妃诞生在新疆和卓族的一个家庭。和卓族是世居叶尔羌的回族始祖派噶木巴尔的后裔,其族称为和卓,所以容妃又叫和卓氏。其父为第二十九世回部台吉(贵族首领)阿里和卓。乾隆二十年五月,清军进军伊犁,二次平定准噶尔叛乱,解救了被准噶尔拘禁的叶尔羌、喀什噶尔封建主玛罕木特的两个儿子:大和卓木、小和卓木。
(3)、乾隆二十五年
图尔都等五户助战有功的和卓,及霍集斯等三户在平乱中立功的南疆维吾尔上层人士应召陆续来到北京,拜见高宗皇帝。乾隆令他们在京居住,并派使者接他们的家眷来京,和卓氏也被选入宫,赐封为和贵人。显然,这是乾隆皇帝统一新疆后,实行“因俗而制”的政治需要,即政治联姻。
(4)、根据档案记载
容妃是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月已经进宫的,当时已27岁。那个时代,女子一般都在十几岁就出嫁。清帝挑选秀女,13岁的女孩子就可参选。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12岁就嫁给了努尔哈赤,孝庄文皇后13岁就与皇太极成了婚,孝康章皇后15岁就生育了康熙帝,而容妃入宫时已经27岁,比容妃早几年入宫的豫妃博尔济吉特氏,入宫更是已有28岁,说明她们之前可能都曾嫁过人。
(5)、清朝后妃
贵人在清朝后妃的八个等级中,属于第六个等级,其前有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其后有常在和答应。由于和贵人入宫时带来了祥瑞(从南方移栽到宫内的荔枝树,竟结出了200多颗荔枝),很得皇上的青睐,也很受皇太后的喜爱。因此在和贵人入宫后的第三年,即乾隆二十七年五月十六日,册封和贵人为容嫔。
(6)、乾隆三十年春天
高宗第四次南巡,携皇太后、皇后、令贵妃、庆妃、容嫔、以及大学士傅恒等王公贵戚1000余人同行。一路上,乾隆对和卓氏格外恩赏,前后赐给她80多种口味适宜的饭菜,其中就有名贵的奶酥油野鸭子、酒炖羊肉、羊池士等。
(7)、三年以后
乾隆又携和卓氏等六位妃嫔东巡,游历泰山,拜竭孔庙。由于乾隆三十一年那拉氏皇后亡故,乾隆声称不再立后、乾隆三十八年豫妃病逝、乾隆三十九年庆贵妃病逝、乾隆四十年皇贵妃病逝,所以到这个时候,和卓氏在乾隆的众多后妃中已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8)、乾隆四十六年正月十五日
皇帝在圆明园奉三无私殿设宴会餐,容妃已入主了西边头桌的首位,到同年十二月乾清宫大宴,容妃又升格到了东边坐桌的第二位。这时,容妃已48岁,到了她地位与殊荣的顶峰。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九日,容妃离世,享年55岁。
3、容妃丧礼
(1)、乾隆五十三年
容妃丧礼与四十二年舒妃丧礼同,四十二年舒妃丧礼与三十八年豫妃丧礼同;豫妃丧礼,与雍正十二年宁妃丧礼同;宁妃丧礼,与康熙五十年良妃丧礼同;良妃丧礼,与三十五年平妃丧礼同;平妃丧礼,与康熙九年慧妃丧礼同。
(2)、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
慧妃薨。圣祖仁皇帝辍朝三日。大内之下,宗室以上,三日内咸素服,不祭神。妃宫中女子内监,剪发截发辫,咸成服,二十七日除服,百日剃头,茶膳房人员男妇成服,皆于大祭日除服,百日剃头。
(3)、又定
妃初薨日,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一下,二品官子以上,公主福晋以下县君奉恩将军妻一品夫人以上,齐集。奉移日、祭日同。二周月内,日上食三次。百日内,日上食二次。均内务府官及执事内管领下官员,男妇齐集。
五、孝庄文皇后
1、简介
(1)、本名
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
(2)、别名
本布泰。
(3)、所处时代
清朝。
(4)、民族族群
蒙古族。
(5)、出生地
蒙古科尔沁。
(6)、出生日期
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1613年3月28日)。
(7)、逝世日期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
(8)、主要成就
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
(9)、谥号
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
(10)、陵寝
昭西陵。
2、人物生平
(1)、早年经历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二月初八日(3月28日),布木布泰出生。后金天命十年二月,十三岁的布木布泰由她哥哥吴克善护送到盛京,嫁给皇太极,为其侧福晋。哲哲为大福晋。
(2)、受封庄妃
崇德元年,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册封崇德五宫后妃,也称五大福晋:皇太极时,蒙古族女子几乎垄断后宫,仅科尔沁贝勒布和一家就有三位。布木布泰从蒙古大草原来到盛京,给皇太极生下一男三女(儿子福临即后来的顺治帝),受封为永福宫庄妃。
(3)、尊为太后
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其子福临即位,改年号为“顺治”。顺治元年九月,迎至燕京(今北京)。顺治八年二月,世祖亲政,上徽号曰昭圣慈寿皇太后,简称昭圣皇太后;屡上徽号,曰: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皇太后。
(4)、去世
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二月,昭圣太皇太后病危,康熙皇帝昼夜不离左右,亲奉汤药,并亲自率领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坛,祈告上苍,请求折损自己生命,增延祖母寿数。
3、轶事典故
(1)、劝降经略
崇德七年(1642)三月,清军俘获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皇太极下令把洪押到盛京,派汉臣范文程等轮番劝说,洪承畴始终不屈,为此皇太极颇费踌躇,食不甘味。孝庄看到这种状况,毛遂自荐,亲自去劝说,“以壶承其唇”,一口一口给他灌下人参汁,动之以情,喻之以理,经过数天的努力,终于说服洪承畴投到清军辕下。
(2)、立储风波
崇德八年八月九日,皇太极在突发脑溢血而死。由于皇太极对皇位的继承问题没有留下遗嘱,一场激烈的权力角逐正悄悄展开。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和努尔哈赤的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都虎视眈眈于皇位。但最后皇位落在了只有六岁的福临身上,或许是多尔衮从大局出发,为避免内乱而作退让。但促成这一举动的,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孝庄的幕后活动。
(3)、主仆情深
历史上的苏茉儿的确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最初名字叫苏茉儿或苏墨尔,顺治晚期或康熙年间改称满名苏麻喇姑,意思是“半大口袋”。她病逝后,宫中上下都尊称她为苏麻喇姑。苏麻喇姑与孝庄文皇后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厮守达60余年,二人之间实际上早已超出了一般的主仆关系。
(4)、下嫁之谜
太后下嫁摄政王一事是否存在,史学界尚有争议。太后下嫁之说,最早引起史家关注的是明遗民张煌言的十首《建夷宫词》,其中有一首说:“上寿觞为合而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日新仪注,太礼恭逢太后婚”。
(5)、母子斗法
福临即位不久,孝庄就册立自己的侄女、蒙古科尔沁贝勒吴克善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而福临恰恰不喜欢这位皇后,且这位皇后爱嫉妒。福临无法容忍,坚决要求废后另立。顺治十年(1653)八月,孝庄见儿子实在没有回转余地,只好同意,皇后降为静妃,改居侧宫。
(6)、培养孙儿
在“独嗜图史”的孝庄影响下,玄烨从小对读书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一嗜好伴其终身。他“矢志读书”,“早夜诵读,无间寒暑,至忘寝食”,无论任何时候,只要一捧起书本,几乎忘掉一切。
六、洪宣娇
1、简介
(1)、中文名
杨云娇。
(2)、别名
洪宣娇、洪先娇。
(3)、国籍
太平天国。
(4)、民族
汉族。
(5)、出生地
广东花县福源水村。
(6)、职业
太平天国将领。
(7)、信仰
拜上帝教。
(8)、主要成就
参与创建太平天国、策划除掉杨秀清。
(9)、性别
女。
2、人物生平
(1)、太平天国的兴起
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廷的腐败无能日益显示出来,不断地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压在广大人民头上的负担越来越重,九州大地怨声载道。终于,在鸦片战争结束后的第八年,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军在广西金田起事,目标在于推翻腐朽的清朝廷;在顺应民心的情况下,太平军的势力迅速扩展,咸丰元年攻占永安后建立太平天国;咸丰三年攻取了南京,正式奠定了基业。
(2)、下嫁萧朝贵
道光三十年,即公元1851年,上帝会的教徒已发展到数万人,洪秀全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在金田村竖立起太平军的旗号,建立太平天国,洪秀全自称天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各王都受东王杨秀清节制。洪宣娇由兄长洪秀全做主,嫁给了萧朝贵。但不久西王萧朝贵便死于围攻长沙城的战斗中,洪宣娇则转眼之间成了寡妇。
(3)、暗杀杨秀清
咸丰三年,即公元1854年,太平军攻占了南京城,遂将南京定为太平天国的都城,改名天京。北王从安徽战地匆匆赶回天京,这期间洪宣娇一改常态,主动走进东王府,对杨秀清表现得特别热络,杨秀清喜出望外,以为她不计前嫌,竟听从洪宣娇提议,由自己出面为北王举办一次盛大的洗尘宴。于是,举世震惊的“天京事变”由此拉开了大幕。
(4)、天京事变
公元1856年9月2日,在东王府里大摆的筵席上。韦昌辉率兵血洗了东王府,杨秀清以下两万太平军将领都死在韦昌辉等人的刀下。石达开闻讯返京,指责韦昌辉滥杀无辜,韦昌辉又欲杀石达开。石达开缒城而逃。当夜,韦昌辉血洗翼王府,将石达开家眷及翼王府内人员全部赶尽杀绝。接着洪秀全下诏通缉石达开。石达开逃至安徽举兵靖难。
(5)、结局
洪宣娇的归宿众说纷纭。有些野史认为她在天京之乱中被乱军杀死。洪秀全在平息内乱杀死杨秀清,韦昌辉的同时顺便搞掉这个能量很大的“御妹”也并非没有可能。还有一些野史则认为洪宣娇是在清军攻陷天京时战死。也有说天京城被攻破之日,洪宣娇乔装成民妇,随着逃难的人群到了上海,而后又辗转随同洋传教士远渡美国。
3、人物评价
作为太平天国一方最出名的女将之一,西王妃洪宣娇在太平天国的创建及成长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是洪秀全和萧朝贵的得力助手。她还直接策划谋杀了东王杨秀清。她是中国历史上众多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之一。
4、轶事典故
(1)、解衣上阵
洪宣娇者,军中称萧王娘,天王姊,西王萧朝贵妻也。年不满三十,艳绝一世,骁勇异常,从女兵数百名,善战,所向有功。萧王娘及女兵皆广西产,深奉秀全教,每战先拜天帝。淡妆出阵,挥双刀,锋凛凛落皓雪。乘绛马,鞍腰笼白氍毹,长身白皙,衣裙间青皓色。
(2)、身世之谜
这位“解衣上阵”的萧王娘在上个世纪80年代被钟文典,罗尔纲等专家考证出来根本不叫“洪宣娇”也不是洪秀全的亲妹妹。她原来姓黄或王,后来又改姓杨,名云娇。后来洪秀全为了笼络住萧朝贵才与她结拜姐妹,叫她改名“洪先娇”。由于客家话中“先”与“宣”同音,所以洪先娇就成了洪宣娇。
(3)、身世考证
洪宣娇是太平天国中赫赫有名的女将,关于她的身世却众说纷纭。有的学者认为,洪宣娇实为杨宣娇,原名杨云娇,她不是洪秀全的妹妹,而是杨秀清的妹妹;后来洪秀全为加强拜上帝会内部团结,与杨云娇结为兄妹,杨云娇改姓洪,成为洪宣娇。
5、艺术形象
(1)、电影
1941年,《洪宣娇》,费穆导演,唐槐秋饰洪宣娇。
(2)、电视剧
1988年,《太平天国》,陈敏儿饰洪宣娇;2002年,《太平天国》,陈家林导演,王菁华饰洪宣娇。
七、孝贤纯皇后
1、简介
(1)、本名
沙济富察氏。
(2)、别名
富察皇后,孝贤皇后。
(3)、所处时代
清朝。
(4)、民族族群
满族。
(5)、出生地
北直隶顺天(今北京)。
(6)、出生日期
1712年3月28日。
(7)、逝世日期
1748年4月8日。
(8)、寝宫
长春宫。
(9)、陵寝
裕陵。
2、人物生平
(1)、战功卓著
沙济富察氏原隶满洲正蓝旗,太宗时改隶满洲镶黄旗。旺吉努率族众归附后金,在统一东北、创建帝国的多年征战中,战功卓著。曾祖父哈什屯在太宗朝以军功官至礼部副理事官,至顺治年间,累官至内大臣,加太子太保。
(2)、娴于礼法
富察氏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正统教育,娴于礼法,深明大义,并有一定的文化修养。
(3)、结婚生子
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十八日,与雍正帝第四子弘历成婚;雍正六年(1728年),十月初二生弘历长女;雍正八年(1730年),六月二十六生次子永琏。雍正九年(1731年),五月二十四生弘历第三女。
(4)、册为皇后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己丑(即雍正帝去世当日),奉懿旨册为皇后;乾隆二年(1737年),十二月初四,行册立礼,颁诏覃恩有差。十一日,以册立皇后礼成,加上皇太后徽号曰崇庆慈宣皇太后,颁诏覃恩有差。
(5)、孝贤皇后
乾隆三年十月,永琏薨,谥端慧皇太子;乾隆六年九月,从幸避暑山庄;乾隆八年七月,从幸盛京;乾隆十年七月,从幸蒙古;乾隆十一年(1746年),四月初八生皇七子永琮。九月,从幸山西;乾隆十二年二月,从幸盘山。七月,从幸避暑山庄、木兰围场;乾隆十二年十二月,皇七子永琮薨,谥悼敏皇子;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皇后崩,乾隆帝定谥号为“孝贤皇后”。
3、轶事典故
(1)、初识乾隆
富察氏后人玄海的回忆录有如此描述:忽一日,雍亲王(雍正)突然来访。李荣保和夫人,小女回避不及,紧施礼请安。雍亲王环视书房,只见格为整洁俭朴,满桌皆是抄经文。信手拿起一张看罢,脱口称赞此字写的精楷,笔力刚劲。
(2)、鹣鲽情深
雍正五年(1727)七月十八日,雍正帝在紫禁城西二所(弘历即位后改名为重华宫)为皇四子弘历和富察氏举行了隆重的结婚典礼。雍正七年,雍正皇帝又赐长春仙馆作为他们夫妇在圆明园的居处。婚后,这对小夫妻相敬如宾,恩爱逾常。
(3)、母仪天下
乾隆曾赞孝贤皇后:”历观古之贤后,盖实无以加兹。同时他把他治国的功劳也分给皇后一份:“朕躬揽万几。勤劳宵旰。宫闱内政。全资孝贤皇后综理。皇后上侍圣母皇太后。承欢朝夕。纯孝性成。而治事精详。轻重得体。自妃嫔以至宫人。无不奉法感恩。心悦诚服。
4、罕世殊荣
(1)、丧仪规格
按照乾隆帝的设想,通过提高丧仪规格,亲自为皇后戴孝服期表达对皇后的感情。皇后丧仪的先例载在《会典》。康熙十三年五月,孝诚仁皇后去世,其时正值三藩之乱,圣祖康熙皇帝惟恐外省各官举哀服丧,“有惑观听”,引起更大的惊恐混乱,遂降旨各省一切丧仪皆免。
(2)、亲定谥号
乾隆十三年五月,乾隆帝发出了一道赐谥大行皇后为孝贤皇后的谕旨,对皇后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并说明了赐谥孝贤的原因。
(3)、巨资消耗
乾隆为筹措皇后的葬礼,不惜耗费巨资、大兴土木。
(4)、外戚恩泽
富察氏一族在乾隆朝以后族之故,一门朱紫,出将入相,更臻于鼎盛之势。
(5)、益睠芳踪
乾隆帝在皇后丧满日写了一篇情真意切的《述悲赋》。《述悲赋》是一篇悲怆的诗歌佳作,记述了皇后富察氏美好的品德和夫妻间的恩爱、理解、休戚与共的生活篇章,是一曲绝妙的交响曲,是一首动人心弦的“长恨歌”,被载入《清史稿》。
(6)、丧葬风波
乾隆丧子、丧偶以后,极度悲痛,情绪恶劣,在烦恼焦躁中由于孝贤皇后的丧葬事件引起了大官僚一连串的贬责黜革甚至赐死,使乾隆初年相对平静的宦海突然掀起了波澜。朝廷的政策方针从“宽”趋“严”,向着新的统治格局和统治作风演变。
八、孝献皇后
1、简介
(1)、本名
董鄂氏。
(2)、别名
董鄂妃、孝献皇后、端敬皇后。
(3)、所处时代
清朝。
(4)、民族族群
满族。
(5)、出生地
辽宁。
(6)、出生日期
公元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清崇德四年)。
(7)、逝世日期
公元1660年09月23日(清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
(8)、丈夫
爱新觉罗·福临。
(9)、谥号
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10)、陵寝
清孝陵。
(11)、居住地
永寿宫-承乾宫。
(12)、信仰
佛教。
2、人物生平
(1)、众里寻她
董鄂氏为满洲八旗著姓(满语中意思为一种生长在水边的美丽小草),清崇德四年(1639年)出生,董鄂氏是满洲正白旗人,她的父亲鄂硕是正白旗的军官,顺治二年以后,鄂硕随军南征,此后的五六年间,都在苏州、杭州、湖州一带驻扎,这使得他的子女自幼受到江南汉族文化的影响和熏染,对孩子们的一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子以母贵
1657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顺治欢喜至极,为此祭告天地,接受群臣朝贺(皇四子出生时诸王、贝勒、贝子、公及首辅大臣都纷纷献上马匹、缎帛以庆贺皇帝第一子出生之喜)。举行颁布皇第一子诞生诏书的隆重庆典,对这个孩子出生后的待遇甚至如同嫡出,之后更是大赦天下。
(3)、名门闺秀
董鄂氏的曾祖父董鄂.伦布,是董鄂部的部长,后金建国之初即率领部众归附于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大喜,当时为其赐名“鲁克素”。董鄂氏身为八旗名门闺秀,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根据史料记载,她从小颖慧过人,有一个特别的天赋就是读史书过目不忘,董鄂氏天性慈爱,有见识,识大体。
3、身后殊荣
(1)、册立两位皇后
顺治帝先后册立两位皇后。一位是他母亲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后降为静妃。另一位就是孝惠章皇后。
(2)、一见钟情
帝王虽然后宫佳丽无数,但是真正让顺治视为红颜知己还是董鄂氏,顺治帝对董鄂妃可谓是一见钟情,至死不渝。
(3)、追封皇后
董鄂氏去世后第三天,即八月二十一日,顺治皇帝谕礼部:“皇贵妃董鄂氏于八月十九日薨逝,奉圣母皇太后谕旨:‘皇贵妃佐理内政有年,淑德彰闻,宫闱式化。倏尔薨逝,予心深为痛悼,宜追封为皇后,以示褒崇。
(4)、批奏章
清制中平时皇帝批奏章用朱笔,遇有皇帝或者太后去世时改用蓝笔,过27天后,再用朱笔。而孝献皇后董鄂氏之丧,顺治帝用蓝笔批奏章,从八月到十二月,竟长达4个月之久。
(5)、不治之症
在孝献皇后董鄂氏薨逝后仅半年,顺治帝染上当时的不治之症——天花。当时正直元旦,无论宫中与民间都张灯结彩准备欢度新年,就在这时皇帝病重的消息从宫中传出,朝廷传谕全国“毋抄豆、毋点灯、毋泼水”,并颁布大赦令,可惜并无收效。
九、纯惠皇贵妃
1、简介
(1)、本名
苏氏。
(2)、别名
纯妃、纯惠皇贵妃。
(3)、所处时代
清朝。
(4)、民族族群
汉族。
(5)、出生日期
1713年6月13日。
(6)、逝世日期
1760年6月2日。
(7)、主要成就
册封为皇贵妃。
(8)、夫君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9)、子女
永璋、永瑢、和硕和嘉公主。
(10)、寝宫
景仁宫。
2、人物生平
(1)、出生
康熙五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日(1713年6月13日)苏氏出生。雍正五年(1727年),皇四子弘历在成婚前已有格格八九人,推测苏氏已在其中。雍正十三年(1735年)五月二十五日,时为格格的苏氏生宝亲王第三子永璋。
(2)、封格格
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二十四日,谕内阁诏封格格苏氏为嫔,因尚未行册封礼而暂称其为苏嫔;九月二十五日,苏嫔跟随皇后富察氏、贵妃高佳氏、妃那拉氏等人前往田村殡宫致祭。乾隆二年(1737年)五月十一日,晋封纯嫔为纯妃;十二月初四日,行纯妃册封礼。
(3)、封贵妃
乾隆四年(1739年),纯妃的哥哥苏鸣凤、苏嘉凤,以及侄孙苏松龄等族人入正白旗(苏氏尚有一兄苏岐凤)。乾隆八年(1743年)十二月十四日,生乾隆帝第六子质庄亲王永瑢。乾隆十年(1745年)正月二十三日,晋封纯妃为纯贵妃;十一月十七日,行纯贵妃册封礼;十二月初二日生乾隆帝第四女和硕和嘉公主。
(4)、随驾南巡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正月,纯贵妃随驾南巡。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八月十六日,因纯贵妃在避暑山庄内患病,乾隆帝命三阿哥永璋带领侍卫等人送纯贵妃缓程回京。然后,乾隆帝奉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起驾木兰。
3、家族成员
(1)、父亲
苏召南。
(2)、丈夫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3)、兄弟
苏嘉凤、苏鸣凤、苏岐凤。
(4)、子女
皇三子永璋(1735-1760),循郡王,雍正十三年乙卯五月二十五日午时生,母为纯惠皇贵妃苏氏,时为藩邸格格;皇六子永瑢(1743一1790),嗣庄亲王;皇四女(1745—1767),和硕和嘉公主,乾隆十年十二月初二生,母为纯惠皇贵妃苏氏,时为纯贵妃。
十、珍妃
1、简介
(1)、中文名
他他拉氏。
(2)、别名
珍妃、恪顺皇贵妃。
(3)、民族
满族(满洲镶红旗)。
(4)、出生日期
1876年2月27日。
(5)、逝世日期
1900年8月15日。
(6)、主要成就
坚定的支持丈夫所推行变法维新,以成新政,以强中国。
(7)、出生地
中国北京。
(8)、信仰
道教。
(9)、夫君
清德宗光绪皇帝。
(10)、姐姐
端康皇贵太妃(即瑾妃)。
(11)、陵寝
清西陵崇陵妃园寝。
(12)、病史
脾胃不和,癫痫。
(13)、谥号
恪顺皇贵妃。
(14)、籍旗
满洲镶红旗。
(15)、所属朝代
清朝。
2、人物生平
(1)、满洲镶红旗人
人们一般习惯按她曾获封的珍妃来称呼她,为清朝光绪皇帝的仅有的两个妃嫔之一。珍妃生于光绪二年二月初三(1876年2月27日),为原任户部右侍郎长叙之女。长叙有三子、五女。长子、次子、长女、次女、三子、四女、五女皆为妾生。其中四女即为瑾妃,五女即为珍妃。
(2)、性格
珍妃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猎奇心强。她对皇宫中的繁文缛节、呆板的生活方式十分厌恶,尤其对宫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极为反感。她喜欢新生事物,喜欢过无拘无束的潇洒生活。
(3)、相貌
珍妃白皙无瑕,五官清秀俊美,而且聪明伶俐,性格开朗。瑾妃稍逊于其妹,但也称得上美人。光绪十四年(1889年)十月初五,珍妃两姊妹被入选宫中,慈禧太后选定其弟(副都统桂祥)的女儿叶赫那拉氏(即隆裕皇后)为光绪帝之后,同时封13岁的她为珍嫔,15岁的姐姐封为瑾嫔(嫔为八等后妃中的第五等,次于皇后、皇贵妃、贵妃、妃)。
(4)、册封
直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正月初一,因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加恩得晋嫔为妃(前面还有皇后、皇贵妃、贵妃三个等级)。敦宜皇贵妃著封为敦宜荣庆皇贵妃,瑜妃著晋封瑜贵妃,珣妃著晋封珣贵妃,瑨嫔著晋封瑨妃,瑾嫔著晋封瑾妃,珍嫔著晋封珍妃。
3、死因之谜
有关珍妃之死,《清史稿》采纳珍妃殉节跳井说,由于此时是当时清朝遗老们主持下修订,自然倾向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爱新觉罗·载沣的看法,认为是珍妃殉节跳井,而非慈禧下令杀害。由于该书具有准正史地位,自然引起了广泛争议。
4、死后哀荣
珍妃被慈禧太后表面上追封为皇贵妃,却让珍妃娘家人打捞珍妃遗体,草草下葬在宫女墓地,10多年后,她姐姐瑾妃做了太妃,统领后宫,才把她葬回她原本就该葬的地方——崇陵妃园寝。
5、人物评价
(1)、正面评价
在中国五千年的漫长历史中,珍妃是唯一一个接受西方思想,敢于和宫廷封建礼教相抗衡,拥有过人的胆识和意志的嫔妃。她生性耿直,不会讨好权贵,不喜欢宫廷中的种种规矩。
(2)、负面评价
据《宫女谈往录》记载,有老宫女这样回忆珍妃:提起珍妃来,她并不是块美玉,更不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物。她也弄过权,卖过官。在清末历史上,除慈禧外,珍妃就是最具传奇色彩、最受人瞩目的妃子了。虽然她只活了短短25年,但至今人们依然对她的故事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