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为过教师节。那老师节的由来和发展历史是什么呢?小编为大家整理汇编!
一、教师节的由来
1、人物: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人
2、事件:发表了《教师节宣言》,呈请当时的中央政府批准,并于1931年6月6日在南京中央大学举行了第一次庆贺教师节的仪式。
3、确定: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决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促进全国范围内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教师节的演变
1、“6月6日”教师节
1931年5月,教育家、南京中央大学教授邰爽秋、程其保等发起,拟定每年6月6日为教师节。
2、“8月27日”教师节
1939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决定以中国教育家孔子的诞辰8月27日为教师节。
3、“5月1日”教师节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商定,将教师节与“五一国际劳动节”合并一起。
4、“9月10日”教师节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第八次会议正式通过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并决定9月10日为我国的教师节。
三、教师节的影响
1、正面影响:
建立教师节,标志着教师在中国受到全社会的尊敬。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的未来。每年的教师节,中国各地的教师都以不同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
2、负面影响:
每到教师节,学生大都会以各种方式感谢恩师。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却逐渐演变出给教师送金钱、礼品卡等情况,在大部分家长看来,为了孩子不吃亏,少不了必要的“人情世故”;大部分老师在收礼与不收礼之间,也有各自的为难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