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猛兽是哪些,远古十大猛兽、海洋十大猛兽分别是哪些呢?
一、西伯利亚虎
1、简介
(1)、中文名
虎 。
(2)、拉丁学名
Panthera tigris 。
(3)、别名
老虎 。
(4)、界
动物界 。
(5)、门
脊索动物门 。
(6)、亚门
脊椎动物门 。
(7)、纲
哺乳纲 。
(8)、亚纲
真兽亚纲 。
(9)、目
食肉目。
2、概述
(1)、体型
虎是哺乳纲的大型猫科动物;毛色浅黄或棕黄色,满身黑色横纹;头圆、耳短,耳背面黑色,中央有一白斑甚显著;四肢健壮有力;尾粗长,具黑色环纹,尾端黑色。
(2)、捕食
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由南方的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以至北方的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都能很好的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也常出没于山脊、矮林灌丛和岩石较多或砾石塘等山地,以利于捕食。
3、物种学史
虎是由古时期食肉类进化而来。在第三纪早期,古食肉类中的猫形类有数个分支:其中一支是古猎豹,贯穿各地质时期而进化为现今的猎豹;一支是犬齿高度特化的古剑齿虎类;一支是与古剑齿虎类相似的伪剑齿虎类;最后一支是古猫类。
4、形态特征
(1)、体态
虎的体态雄伟强壮高大,毛色绮丽,从北而南呈黄色到红色渐变,有深色条纹。头圆,吻宽,眼大,嘴边长着白色间有黑色的硬须,长达15厘米左右。
(2)、四肢
颈部粗而短,几乎与肩部同宽,肩部、胸部、腹部和臀部均较窄,呈侧扁状,四肢强健,犬齿和爪极为锋利,嘴上长有长而硬的虎须,全身底色橙黄,腹面及四肢内侧为白色,背面有双行的黑色纵纹,尾上约有10个黑环,眼上方有一个白色区,故有“吊睛白额虎”之称。
(3)、额头
前额的黑纹颇似汉字中的“王”字,更显得异常威武,因此被誉为“山中之王”或“兽中之王”。
5、生活习性
虎常单独活动,只有在繁殖季节雌雄才在一起生活。每只虎都有自己的领地。当雄虎和雌虎巡视领地时,会举起尾巴将有强烈气味的分泌物和尿液喷在树干上或灌木丛中,界定自己的势力范围。
6、分布范围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中国(黑龙江、云南、吉林、西藏[或西藏])、印度、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半岛)、缅甸、尼泊尔、俄罗斯联邦和泰国。
7、保护现状
(1)、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4年 ver 3.1——濒危(EN)。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
(2)、种群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14个产虎国中虎种最多的国家,印度则是世界上现存老虎数量最多的国家,尽管只有一种孟加拉虎。20世纪中叶,由于森林砍伐和过度猎杀,印度老虎的数量一度减少到数百只。
二、非洲狮
1、简介
(1)、中文名
狮子 。
(2)、拉丁学名
Panthera leo 。
(3)、别
狮、狻猊 。
(4)、界
动物界 。
(5)、门
脊索动物门 。
(6)、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7)、纲
哺乳纲。
2、概述
(1)、猫科动物
狮子简称狮,中国古称狻猊。是一种生存在非洲与亚洲的大型猫科动物,是现存平均体重最大的猫科动物,也是在世界上唯一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
(2)、百兽之王
狮子被誉为“百兽之王”,勇不可当,威震四方,往往象征威猛、力量和勇气。阿拉伯帝国曾将狮子作为国礼送给武周,津巴布韦总统府也将狮子作为国礼给习主席。
3、物种学史
狮子是大型猫科动物,科学家根据其进化轨迹得出结论,该物种起源于约12万年前。英国《BMC进化生物学》杂志刊登的这项最新成果由英国、美国、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研究人员共同完成。
4、狮子文化
(1)、象征意义
狮子,被誉为“百兽之王”,勇不可当,威震四方,往往象征威猛、力量和勇气。在中世纪的英伦三岛,狮子是图腾,当时的英国皇家兵器上都会印上三只狮子,彰显着皇家权力的威严。
(2)、国礼外交
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阿拉伯帝国在位皇帝是阿卜杜勒·马利克,遣使抵达神都(今洛阳),献上象征权威的狮子。武周上下认为狮子专吃肉,不宜饲养。于是武则天将其退回。
5、栖息环境
狮子原来分布于除了热带雨林地区以外的非洲各地、南亚和中近东地区,除了印度的吉尔以外亚洲其它地方的狮子均已经消失,北非也不再有野生的狮子,狮子主要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草原上,因此基本可以算是非洲的特产。
6、分布范围
原产地:安哥拉、贝宁、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印度、肯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塞内加尔、索马里、南非、苏丹、斯威士兰、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乌干达、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7、保护级别
非洲亚种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4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易危(VU)。
三、棕熊
1、简介
(1)、中文名
棕熊 。
(2)、外文名
Brown Bear 。
(3)、别名
灰熊 。
(4)、拉丁学名
Ursus arctos 。
(5)、界
动物界 。
(6)、门
脊索动物门 。
(7)、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8)、纲
哺乳纲 。
2、概述
棕熊(学名:Ursus arctos):是哺乳纲、熊科的动物。亦称灰熊。是陆地上食肉目体形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 。
3、形态特征
体长1-2.8米,尾长6.5-2.1厘米,肩高0.9-1.5米;体重80-600千克不等,雄性体重135-600千克,雌性体重160-500千克。雄性棕熊的体积是雌性的1.5-2倍。最重的科迪亚克棕熊可达800千克,直立时高可达2.5米。最轻叙利亚棕熊的只有90千克。平均而言,成年雄性比雌性大8-10%。
4、栖息环境
栖息环境包括岩石地区(例如内陆悬崖、山峰)、潮间带、湿地(内陆)、草原、森林、灌木丛、洞穴和地下生境(非水生),人工水库、近海岸,种植植被及次生林。
5、分布范围
(1)、原产地
阿富汗、阿尔巴尼亚、安道尔、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加拿大、中国、克罗地亚、捷克、爱沙尼亚、芬兰、法国、格鲁吉亚、印度北部等。
(2)、地区灭绝
阿尔及利亚、埃及、德国、匈牙利、以色列、黎巴嫩、列支敦士登、墨西哥、韩国、摩尔多瓦、摩洛哥、巴勒斯坦、葡萄牙、圣马力诺、瑞士、叙利亚。
四、北极熊
1、简介
(1)、中文学名
北极熊 。
(2)、拉丁学名
Ursus maritimus (Phipps, 1774) 。
(3)、界
动物界 。
(4)、门
脊索动物门 。
(5)、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6)、纲
哺乳纲 。
(7)、亚纲
真兽亚纲。
2、概述
(1)、体型
北极熊是熊科熊属的一种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又名白熊。皮肤为黑色,由于毛发透明故外观上通常为白色,也有黄色等颜色,体型巨大,凶猛。
(2)、能力
北极熊的视力和听力与人类相当,但它们的嗅觉极为灵敏,是犬类的7倍;奔跑时最快速度可达60km/h,是世界百米冠军的1.5倍。
(3)、生存环境
由于全球气温的升高,北极的浮冰逐渐开始融化,北极熊昔日的家园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在不久的未来很可能灭绝,需要人类的保护。
3、外形特征
(1)、外观
北极熊头部相对棕熊来较长而脸小,耳小而圆,颈细长,足宽大,肢掌多毛,皮肤呈黑色,可从北极熊的鼻头、爪垫、嘴唇以及眼睛四周的黑皮肤看出皮肤的原貌,黑色的皮肤有助于吸收热量,这又是保暖的好方法。
(2)、毛
北极熊的毛是无色透明的中空小管子,外观上通常为白色,但在夏季由于氧化可能会变成淡黄色、褐色或灰色。
4、栖息环境
北极熊是一种能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的动物,其活动范围主要在北冰洋附近有浮冰的海域。
5、生活习性
(1)、活动
北极熊是非常出色的游泳健将,以至于曾被人认为是海洋动物。北极熊在它们的生命中大部分时间(约66.6%)是处于“静止”状态。
(2)、食性
北极熊在熊科动物家族中属于正牌的食肉动物,98.5%的食物都是肉类。它们主要捕食海豹,特别是环斑海豹,以及髯海豹、鞍纹海豹、冠海豹。
(3)、捕猎
北极熊一般有两种捕猎模式,最常用的是“守株待兔”法。它们会事先在冰面上找到海豹的呼吸孔,然后极富耐力地在旁边等候几个小时。
6、生长繁殖
北极熊为一夫多妻制,在春天交配,即每年的3~5月,发情期约为3天,雄性和雌性的北极熊会短暂配对,其目的只是传宗接代而非永久结合。公熊们不仅要为争夺配偶而相互斗殴,即便面对心仪的单身女性,它们也要通过激烈打斗来向异性表达爱意。
7、种群分布
加拿大(马尼托巴的拉布拉多,纽芬兰,努安大略,魁北克)、格陵兰岛、挪威、俄罗斯、美国(阿拉斯加)、斯瓦尔巴群岛、扬马延岛 等。
五、美洲豹
1、简介
(1)、中文学名
美洲豹 。
(2)、拉丁学名
Panthera onca (Linnaeus, 1758) 。
(3)、别称
美洲虎、獍 。
(4)、二名法
Panthera onca 。
(5)、界
动物界 。
(6)、门
脊索动物门 。
(7)、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8)、纲
哺乳纲 。
(9)、亚纲
真兽亚纲 。
(10)、目
食肉目 。
2、概述
美洲豹,学名:Panthera onca (Linnaeus, 1758),又叫美洲虎,是现存第三大的猫科动物。体重35—150千克,最大亚种雄性亚马孙美洲豹平均体重为98千克,咬力可达1250磅。是生活在中南美洲的一种大型猫科动物。
3、形态特征
美洲豹体重35-150千克,体长110-180厘米,尾长0.5-0.75米,肩高0.7米。美洲豹头的比例较大,脸较宽,前胸较粗,身体肥厚,肌肉丰满,四肢粗短。身上的花纹美丽,黑色圆形环圈较大,而且圆环中一般都有一个或数个黑色的斑点,由于是圆环而不是条纹,所以很容易与虎相区别。
4、栖息环境
美洲豹较喜欢栖于树木茂密的热带雨林和季节性泛滥的沼泽地区,及其附近的灌木丛和热带稀树草原,但总会是靠近水源的地方,它们亦会广泛分布于高山、平原等不同的地方。
六、美洲狮
1、简介
(1)、中文名
美洲狮 。
(2)、拉丁学名
Puma concolor 。
(3)、别名
山狮、美洲金猫、扑马 。
(4)、界
动物界 。
(5)、门
脊索动物门 。
(6)、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7)、纲
哺乳纲 。
(8)、亚纲
真兽亚纲 。
(9)、目
食肉目 。
2、概述
美洲狮(学名:Puma concolor):是哺乳纲、猫科、美洲金猫属的动物。大小和花豹相仿,但外观上没有花纹且头骨较小。
3、形态特征
美洲狮是最大的美洲金猫属动物,雄性大于雌性。雄性头体长1.02-1.54米,雌性头体长860-1310毫米。雄性尾长680-960毫米,雌性尾长630-790毫米。雄性体重为36-120千克,雌性体重29-64千克。最大记录的美洲狮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拍摄,重达125.5千克。
4、栖息环境
美洲狮生活于森林、丛林、丘陵、草原、半沙漠和高山等多种生境,其中包括山地针叶林、低地热带森林、灌丛、沼泽以及任何有足够遮盖物和猎物的地区。可以适应多种气候和自然环境,生存的海拔高度从海平面到海拔5800米。
5、生活习性
美洲狮常相居在山谷丛林中,尤其喜欢在树上活动,它跳跃能力很强,轻轻一跃能达8、9多米远,在美洲,它们是仅次于美洲虎的猛兽。但却具有温顺的性格,在一般情况下,它并不主动袭击人,只是当人攻击它时,为了自卫,才会伤杀袭击者。
6、分布范围
美洲狮是美洲大陆所产的哺乳动物中分布范围最为广泛的一种,北从北美洲的加拿大育空河流域,南至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南部。分布国家包括阿根廷、伯利兹、玻利维亚、巴西、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萨尔瓦多、法属圭亚那、危地马拉、圭亚那等。
七、黑熊
1、简介
(1)、中文名
亚洲黑熊 。
(2)、外文名
Himalayan Black Bear 。
(3)、别名
黑熊、月熊、月牙熊、狗熊、黑瞎子 。
(4)、拉丁学名
Ursus thibetanus 。
(5)、界
动物界 。
(6)、门
脊索动物门 。
(7)、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8)、纲
哺乳纲 。
(9)、亚纲
真兽亚纲 。
2、概述
亚洲黑熊(学名:Ursus thibetanus)共有7个亚种。雌性体长110-150厘米,雄性体长120-189厘米;尾长小于12厘米;肩高70-100厘米。雌性体重40-140千克,雄性体重60-200千克。体毛黑亮而长,下颏白色,胸部有一块"V"字形白斑。
3、栖息环境
黑熊是一种森林性动物,活动范围广泛,栖息地的选择除了受到食物资源丰富度的影响之外,人为干扰更是关键因素,包括道路密度、距离村落远近、游憩压力等。
4、生活习性
(1)、冬眠
亚洲黑熊是典型的林栖动物,北方的黑熊有冬眠习性,并在大树的树洞、岩洞和地洞、圆木或石下、河堤边、暗沟和浅洼地建立巢穴。秋天会大量进食,以准备冬眠会吃大量食物将脂肪储存起来,整个冬季蛰伏洞中,不吃不动,处于半睡眠状态,冬眠后会自动降低体温、心率,以节省身体的新陈代谢。
(2)、习性
亚洲黑熊的嗅觉和听觉很灵敏,顺风可闻到半公里以外的气味,能听到300步以外的脚步声。但视觉差,故有“黑瞎子”之称。亚洲黑熊可以像人类一样直立行走,也能像人一样坐着,但行动谨慎又缓慢,很少攻击人类。
(3)、食物
亚洲黑熊是标准的杂食性动物,而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所吃的食物类别繁杂,包括各种植物的芽、叶、茎、根、果实,以及菇类、虾、蟹、鱼类、无脊椎动物、鸟类、啮齿类动物和腐肉;也会挖掘蚁窝和蜂巢。
八、藏獒
1、简介
(1)、中文学名
藏獒 。
(2)、别称
吐蕃獒、东方神犬 。
(3)、界
动物界 。
(4)、门
脊索动物门 。
(5)、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6)、纲
哺乳纲。
2、概述
藏獒,又名西藏獒犬,属獒犬类,是一种体型较大性格凶猛的犬。其毛色多为铁包金、黄色、黑色等,原产于青藏高原。它气质刚强,尊贵而高傲,力量强大,动作敏捷矫健,耐力较差,幼犬在成年以前记忆力较差。
3、外形特征
藏獒属大型犬,体型高大,骨骼粗壮,结构匀称,体长略大于体高,肌肉丰满结实。头大额宽,表情庄严,双层被毛,可分为长毛型(狮型)和短毛型(虎型),长毛型头部,颈部,背部长有丰厚的毛。
4、生活习性
藏獒每年发情一次,多在九月中下旬至十二月底。初情母犬发情持续时间较长,部分个体1月份上旬发情,一般需20-30天,而老龄犬持续时间较短,从发情开始到结束持续约9-21天。
5、自身保护
犬是畜生,再有灵性的犬也是畜生,因此,不但训练警犬学习逮捕本领时,助训员要穿好防护衣,平时养犬训犬时也必须随时注意自身的安全防护,不要被犬咬伤或衔伤。
九、湾鳄
1、简介
(1)、中文学名
尼罗河鳄 。
(2)、二名法
Crocodylus niloticus 。
(3)、界
动物界 。
(4)、门
脊索动物门 。
(5)、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6)、纲
爬行纲 。
(7)、目
鳄形目。
2、概述
(1)、捕食
尼罗河鳄是非洲最大的爬行动物,体长可达6米,体重可达1吨,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爬行动物,仅次于河口鳄,又名尼罗鳄。它们以鱼类、两栖爬行动物、水禽和大型哺乳动物为食,其中包括河马、狮子,甚至会捕食人类。
(2)、顶级猎食者
尼罗河鳄凶悍强壮,体态庞大,是非洲大陆的顶级猎食者,很少有其它天敌。但由于人类的捕杀,尼罗河鳄基本上已经在尼罗河流域绝迹。另外,在马达加斯加岛也有分布。
3、形态特征
(1)、体型
身体为橄榄绿色至啡色,躯干背面有坚固的厚鳞甲6-8纵列;四肢的外侧有锯齿缘,趾间有蹼。有黑色的斑点及网状花纹。
(2)、牙齿
第四齿由上颚的向外面突出。有5枚前颌齿,13-14枚上颌齿,14-15枚颌齿,其总数为64-68枚。非常强壮,尾巴强而有力,有助于游泳。成年体重225-1000公斤。
(3)、幼体
呈深黄褐色,身体和尾部有明显的横带纹,下颚有黑色斑点。成年后横带纹的颜色变淡。
(4)、成体
尼罗鳄的颜色变淡,下颚的黑色斑纹消失,身上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点,其尾部也有,夹杂着不规则的白色网状斑纹。
4、分布范围
尼罗河鳄分布在安哥拉,贝宁,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喀麦隆,中非,乍得,刚果,科特迪瓦,刚果共和国,吉布提,埃及,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加蓬,冈比亚,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以色列,肯尼亚,利比里亚,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里等。
5、栖息环境
雨季,尼罗河鳄栖息在河流、湖泊、沼泽、湿地、三角洲中,旱季它们会自己挖出一个个几米深的洞穴躲避炎热,或者栖息在深深的泥巴中。
6、生活习性
(1)、日常行为
尼罗河鳄是冷血动物,它们无法控制自己的体温,只能靠晒太阳来增加体温。清早它们从水中爬出,在河岸的沙洲上晒几个小时太阳,温暖自己的身体,在中午跳入凉爽的水中躲避炙热的日光。
(2)、捕食行为
尼罗河鳄的食谱很广,其主要食物是鱼类,还有青蛙、蜥蜴、蛇、水龟、比自己小的同类、水鸟、蝙蝠、斑马、牛羚(角马)、羚羊、狮子、大象、河马、人类,这些动物的残骸都在尼罗河鳄的胃里被发现过。
(3)、社会行为
尼罗河鳄是社会行为最显著的一种鳄鱼。它们会与自己的同伴合作捕杀猎物,在一个栖息地中,往往会有一群小鳄鱼和一只大鳄鱼统领,它是这个栖息地中所有鳄鱼的首领。
(4)、繁殖行为
多数鳄一年只繁殖1次,但尼罗鳄在其栖息地若一年出现两个旱季,即可繁殖2次,它们的交配产卵期和旱季的开始有密切的关系。雌鳄护巢行为明显。
7、保护级别
自公元9世纪开始,尼罗鳄就已经成为人类的猎杀对象。野生尼罗鳄属于低危物种,有些地区可能已经濒危,因此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十、鬣狗
1、简介
(1)、中文名
鬣狗。
(2)、拉丁学名
Hyaenidae 。
(3)、界
动物界 。
(4)、门
脊索动物门。
(5)、属
斑鬣狗属、鬣狗属、褐鬣狗属、土狼属 。
(6)、种
斑鬣狗、鬣狗、褐鬣狗、土狼。
(7)、保护级别
近危(NT)2种;无危(LC)2种 IUCN标准。
2、概述
(1)、种属
鬣狗是哺乳纲、食肉目、鬣狗科动物统称。它们同属于一科,仅4属4种,可分为2个亚科:鬣狗亚科和土狼亚科。中等体型,大小似犬。
(2)、四肢
长颈,后肢较前肢短弱,躯体较短,肩高而臀低;颈后的背中线有长鬣毛;牙齿大,具粗壮的锥形前臼齿,裂齿发育,臼齿退化。颌部粗而强,能咬开骨头。
(3)、体型
鬣狗(条纹鬣狗)体较小,全身布满条纹,多为独居,依靠发达的嗅觉觅食腐肉。棕鬣狗体型较大,分布于非洲西南部海岸,常到海滩寻食螃蟹、鱼等。斑鬣狗仅见于非洲,体型较大,成群猎食,除食腐肉外,能猎捕羚羊。土狼为特化的食蚁动物。
3、物种学史
进化主干在古北界和非洲,中中新世时有一早期特化的中鬣狗类;晚中新世时鬣狗繁盛;新世现生属出现,其中一支豹鬣狗通过白令陆桥进入北美。
4、栖息环境
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有稀树的草原和荒漠地带。也有一些生活在海岸附近,白天隐藏在稠密的灌木丛、较高的草丛中,以及岩石隙缝。
5、分布范围
分布于阿富汗、阿尔及利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埃及、安哥拉、贝宁、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等。
6、保护级别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5年 ver 3.1。 近危(NT)——2种;无危(LC)——2种。
一、巨型黄貂鱼
1、简介
(1)、中文名
多鳞沙粒魟 。
(2)、别名
巨型黄貂鱼 。
(3)、拉丁学名
Urogymnus polylepis 。
(4)、界
动物界 。
(5)、门
脊索动物门 。
(6)、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7)、纲
软骨鱼纲 。
(8)、亚纲
板鳃亚纲 。
(9)、目
鲼形目 。
2、概述
巨型黄貂鱼是一种脊椎类动物。美国生物学家扎布·霍根在柬埔寨湄公河中捕获了一条长达4.27米的巨型黄貂鱼,根据测量结果,这个大家伙竟是已知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类。
3、研究
美国一名生物学家最近在柬埔寨河流中捕到的一条长达6英尺(约1.83米)的黄貂鱼。但是如果你认为它是最大的淡水鱼,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据说在柬埔寨的河里有长达14英尺(约4.3米)的黄貂鱼。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之前全球最大淡水鱼是湄公河巨鲶。这条黄貂鱼将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淡水鱼。
二、梅尔维尔鲸
1、简介
(1)、中文学名
利维坦鲸 。
(2)、拉丁学名
Livyatan 。
(3)、别称
梅氏利维坦鲸,麦氏利维坦鲸或麦尔维尔鲸 。
(4)、二名法
Livyatan melvillei 。
(5)、界
动物界 。
(6)、门
脊索动物门 。
(7)、亚门
脊索动物亚门 。
(8)、纲
哺乳纲 。
(9)、亚纲
真兽亚纲 。
2、概述
梅氏利维坦鲸(学名:Livyatan melvillei)是利维坦鲸属中最大的物种,是一种在南美洲发现的一种中新世时期的已灭绝的齿鲸。利维坦鲸的种名是以《白鲸记》的作者、美国著名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名字命名。
3、溯源
其颅骨的75%,以及牙齿和两颚的碎片于2008年在秘鲁皮斯科-伊卡沙漠、距今1200-1300万年前的中新世岩层被发现。2010年6月30日在《自然》杂志公布。
4、体型的估计
这条生活在1300万年前的抹香鲸颅骨长约3米,体长估计应有13米长——这一长度大约是一条大白鲨(Carcharodon carcharias)体长的两倍,但却要比生活在今天的现代抹香鲸(Physeter macrocephalus)短5米。
三、旋齿鲨
1、简介
(1)、中文学名
旋齿鲨 。
(2)、拉丁学名
Helicoprion 。
(3)、别称
旋牙鲨 。
(4)、界
动物界 。
(5)、门
脊索动物门 。
(6)、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7)、纲
软骨鱼纲 。
(8)、亚纲
板鳃亚纲 。
2、概述
旋齿鲨(Helicoprion),Helico源自希腊语“螺旋状”,Prion则源自“锯”,组合起来意即“螺旋锯”。这用来指它的牙齿,这些牙齿从大到小,内卷成环状螺旋形齿,犹如铣刀般,极富切削感,看上去令人不寒而栗。
3、形态特征
古鱼类。软骨鱼纲。板鳃亚纲,旋齿鲨目。头部的颌联合处的齿愈合,形成一替换快的轮盘状齿环。齿表面和侧面上有珐琅质。齿列由切割型齿组成。齿冠表面平滑,无磨蚀痕迹,前后缘呈锯齿状,侧翼较短,呈宽条带状。管状齿骨质层很发育,无海棉状齿骨质层。齿列基部的沟槽浅而宽。
4、背景资料
除大部分现生者外,许多化石软骨鱼也属此类。它们的鳍基变得狭窄,口裂也显得横宽,鳃裂5-7对。在中国云南昆明、甘肃永登和陕西北部的安塞、延长等地三叠纪和侏罗纪的地层中曾发现有弓鲛的背鳍棘和牙齿化石。
四、克柔龙属
1、简介
(1)、中文名
克柔龙 。
(2)、别名
长头龙、克诺龙 。
(3)、拉丁学名
Kronosaurus 。
(4)、界
动物界 。
(5)、门
脊索动物门 。
(6)、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7)、纲
蜥形纲 。
(8)、亚纲
调孔亚纲 。
2、概述
克柔龙(属名:Kronosaurus)又名克诺龙、长头龙,是种海生爬行动物,属于蛇颈龙目的上龙亚目,上龙类的明显特征是短而粗厚的颈部。克柔龙是以希腊神话中泰坦巨神中的克罗诺斯为名。
3、生物学史
克柔龙,海生爬行动物的一种,是上龙的一个分支,而上龙又是蛇颈龙一个分支,但是与蛇颈龙不同,克柔龙在演化过程中,颈部大幅缩短,而身长、体积也明显减少,因此与蛇颈龙相比,克柔龙运动的速度也就越来越快,运动方式也就更加复杂。
4、古生物学
(1)、牙齿
克柔龙的牙齿很大,超过7厘米,它们的牙齿呈圆椎状,缺乏上龙与滑齿龙的切割用边缘,以及明显的三角面。
(2)、食性
同时代的动物还有大量鱼类、多样性的软体动物如鱿鱼、菊石、箭石。有些上述动物的化石,甲壳上的齿痕可能是由克柔龙造成的,它们的后齿成圆形,适合压碎有硬壳的动物。
五、邓氏鱼
1、简介
(1)、中文学名
邓氏鱼 。
(2)、别称
恐鱼 。
(3)、二名法
Dunkleosteus 。
(4)、界
动物界 。
(5)、门
脊索动物门 。
(6)、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7)、纲
盾皮鱼纲 。
(8)、目
节甲鱼目 。
2、概述
邓氏鱼(Dunkleosteus terrelli),是一种活于泥盆纪时代(距今约3.6亿至4.15亿年前)的古生物,身体长约8至10米,重量可达4吨,其主要食粮是有硬壳保护的鱼类及无脊椎动物。主要猎物是没有硬骨的鱼类及有硬壳保护的无脊椎动物。
3、外形特征
邓氏鱼的外貌,给人以异常凶猛的感觉。强壮的类似于鲨鱼的纺锤形的身躯更接近现代鱼类的体形。头部与颈部覆盖着厚重且坚硬的外骨骼。虽然是肉食性鱼类,但无牙,代替牙的是位于吻部的头甲赘生,如铡刀一般,非常锐利。
4、生活习性
(1)、生物食性
邓氏鱼生活在较浅的海域,拥有异常旺盛的食欲,使它成为当时最强的食肉动物。主要食物为鲨鱼、硬骨鱼、三叶虫、菊石、鹦鹉螺、盾皮鱼等。没有食物时还会食用自己的同类。
(2)、咬合能力
邓氏鱼,是恐鱼科的代表性成员和已知盾皮鱼家族中体型最大的成员,是生存于距今约3.6亿至4.15亿年前泥盆纪的一种拥有着惊人咬合力的巨型食肉厚皮鱼,是志留纪和泥盆纪海洋的绝对霸主。
六、毛伊龙
1、简介
(1)、中文学名
毛伊龙 。
(2)、界
动物界 。
(3)、门
脊索动物门 。
(4)、纲
蜥形纲 。
(5)、目
蛇颈龙目 。
2、概述
毛伊龙(属名:Mauisaurus)是种蛇颈龙目,生存于晚白垩纪的新西兰,约6500万年前。毛伊龙是种大型蛇颈龙类,也许是该时代新西兰水域的最大型海生爬行动物。目前仅发现少量的化石,只有少数的保存良好或大部分完整的化石。
3、发现历史
毛伊龙的化石被发现于新西兰的南岛坎特伯雷附近。这个地区发现了大约7个毛伊龙标本,大部分位于Waiarapa河附近。其中一个毛伊龙化石被发现正与另一只沧龙类打斗中。Mauisaurus gardneri是在1877年所叙述,稍后独立于毛伊龙,被认为是个疑名。
4、大众文化
毛伊龙是新西兰当地的少数史前生物之一,因此常出现在该国的出版品上,例如一个1993年的邮票。
七、莱茵耶克尔鲎
1、简介
(1)、中文学名
莱茵耶克尔鲎 。
(2)、拉丁学名
Jaekelopterus rhenaniae 。
(3)、全长
2.5米 。
(4)、时间
早泥盆纪 。
2、概述
莱茵耶克尔鲎Jaekelopterus rhenaniae是有史以来体型最大的板足鲎(Eurypterida) 全长2.5米 , 生存于三亿九千万年前的早泥盆纪(Emsian时期) 。
3、特点
莱茵耶克尔鲎( Jaekelopterus)它大约有8.2英尺(2.5米)长。从被发现的化石可以看出它跟节肢动物如昆虫,蜘蛛,螃蟹一样,都具有坚硬的外壳骨架,具节的四肢,以及分段的身体。据说这些动物会捕食其他的节肢动物,甚至是一些鱼类。
八、背脊鲸
1、简介
(1)、中文学名
背脊鲸 。
(2)、别称
龙王鲸、械齿鲸 。
(3)、纲
哺乳纲 。
(4)、目
鲸目 。
(5)、科
背脊鲸科 。
(6)、时代
始新世 。
(7)、分布
全世界 。
(8)、现状
已灭绝 。
2、概述
背脊鲸Basilosaurus,哺乳纲,平均身长为20-25米。生活在4500万年前~3600万年前(始新世晚期)的温暖浅海域中,以鱼、鲨鱼、乌贼和小型海洋哺乳动物为食。
3、体型特征
这种鲸的身体很长,有小后肢或没有,前肢演化为鳍。头颅的演化相对很小,而不似变长的喷嘴和专门化的齿。鼻部的演化很小,颅后部与现代陆生食肉动物的很相似,长有巨大的颧弓和箭头形的脊突。
4、化石发现
北美洲、欧洲、埃及、和新西兰 。
九、滑齿龙
1、简介
(1)、中文学名
滑齿龙 。
(2)、拉丁学名
Liopleurodon 。
(3)、别称
平滑侧齿龙 。
(4)、界
动物界 。
(5)、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6)、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
(7)、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
(8)、亚纲
双孔亚纲 。
(9)、目
蛇颈龙目Plesiosauria 。
(10)、亚目
上龙亚目Pliosauroidea 。
2、概述
滑齿龙意思是“平滑侧边牙齿”,是种肉食性海生爬行动物,属于蛇颈龙目里短颈部的上龙亚目。滑齿龙生存于中侏罗纪的卡洛夫阶,约1亿7000万年前到1亿5500万年前。
3、基本信息
滑齿龙身长6米,体重2吨,生活在侏罗纪后期的欧洲(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滑齿龙以非常少数的化石来命名;另一个Liopleurodongrossouvrei在法国Charly地区发现;第三个在法国坎城附近发现,起初被命为Poikilopleuronbucklandi,后来被H.E.Sauvage重命名为Liopleurodonbucklandi。
十、巨齿鲨
1、简介
(1)、中文名
巨齿鲨 。
(2)、别名
大牙鲨 。
(3)、拉丁学名
Carcharocles megalodon(Agassiz,1843) 。
(4)、二名法
巨牙鲨 。
(5)、界
动物界 。
(6)、门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
(7)、亚门
脊索动物亚门 。
(8)、纲
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 。
(9)、目
鼠鲨目(Lamniformes) 。
2、概述
巨齿鲨(Megalodon),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大牙齿”。这种鲨鱼平均14米长、40吨重。已发现的巨齿鲨的部分椎骨化石与大白鲨相比大很多,推测它的最大身长范围是18米,体重50~70吨,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掠食者之一,同时也是最大的鱼类,但至今没有发现完整的脊椎骨骼化石证明其推测。
3、外形特征
因为鲨鱼是软骨鱼类,一般骨骼部位很难留下化石,所以截止2013年只找到它的一些像手掌一样大的三角形牙齿化石和几块脊椎的化石。成年巨齿鲨牙齿一般10-16厘米长,最长超过18厘米,是大白鲨牙齿的好几倍。
4、生活习性
巨齿鲨可以猎食海中的任何生物,但最喜欢捕食鲸类。其他海洋哺乳动物也是它的盘中餐。成年巨齿鲨在开阔的大洋中猎食,幼年的则生活在离岸较近的海域中。 巨齿鲨在当时无天敌,只有与巨齿鲨同为顶级掠食者的梅尔维尔鲸相匹敌。
5、捕食方式
成年巨齿鲨在开阔的大洋中猎食,幼年的则生活在离岸较近的海域中。巨齿鲨会攻击在海面换气的动物。它可以在短距离内快速游动,从猎物下方攻击。当猎食大型猎物时,巨齿鲨可能会先攻击其尾部或鳍,使其丧失游泳能力后,再将其消灭。
6、分布范围
生活在大概2800万-150万年前的一种巨型鲨鱼,根据各地所发现鲸鱼化石上有巨齿鲨攻击所造成的伤痕来看,此鲨鱼曾经分布很广。巨齿鲨灭绝还是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