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四大公子、四大才子、四大奇案、四大太监、四大家、四大高僧他们分别是那些呢?
一、妖书案
1、背景
万历十八年(1590年),著名大儒吕坤担任山西按察使,在职期间,他采辑了历史上贤妇烈女的事迹,著成《闺范图说》一书。宦官陈矩(后来执掌东厂,参与审理第二次“妖书案”)出宫时看到了这本书,买了一本带回宫中。郑贵妃看到之后,想借此书来抬高自己的地位,于是命人增补了十二人,以东汉明德皇后开篇,郑贵妃本人终篇,并亲自加作了一篇序文。
2、经过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五月,担任刑部侍郎的吕坤上《天下安危疏》(《忧危疏》),请明神宗节省费用,停止横征暴敛,以安定天下。吏科给事中戴士衡借此事大作文章,上疏弹劾吕坤,说他先写了一本《闺范图说》,然后又上《安危疏》,是“机深志险,包藏祸心”,“潜进《闺范图说》,结纳宫闱”,逢迎郑贵妃。
3、结果
明神宗看到《忧危竑议》后,大为恼怒,可又不好大张旗鼓地追查作者。郑贵妃伯父郑承恩因为在《忧危竑议》中被指名道姓,也大为紧张,便怀疑《忧危竑议》为戴士衡和全椒知县樊玉衡所写。在戴士衡上疏之前,全椒知县樊玉衡曾上疏请立皇长子为皇太子,并指斥郑贵妃。
二、梃击案
1、背景
在中国历代皇朝的礼制中,皇帝立皇后所生之嫡长子为太子,而皇后无所出时,则以年长者为太子。虽然明朝数代皇帝经过特别情况而被立为帝(明成祖起兵篡夺侄儿惠帝的帝位,明代宗景泰帝因明英宗被俘而被大臣拥立,明世宗因明武宗无子而入继大统),但明朝亦仍然依袭这套礼制。
2、过程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的黄昏,有一男子,手持木棍,闯进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欲刺杀太子,击伤守门太监,太子内侍韩本用闻讯赶到,在前殿逮捕该男子。
3、结果
万历帝要她去向太子表明心迹,对郑贵妃说:“群情激怒,朕也不便解脱,你自去求太子吧!”朱常洛看到父亲生气,又听出话中有音,只得将态度缓和说:“这件事只要张差一人承担便可结案。请速令刑部办理,不能再株连其他人。
三、红丸案
1、背景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万历帝病死。太子朱常洛继位,改年号为泰昌,史称泰昌帝。八月初一日,泰昌帝在登基大典上,“玉履安和”,“冲粹无病容”,就是行走、仪态正常,没有疾病的症象。泰昌帝在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二日和二十四日,各发银100万两犒劳辽东等处边防将士,罢免矿税、榷税,撤回矿税使,增补阁臣,运转中枢,“朝野感动”。
2、过程
本来泰昌帝以为新君继位,会有一番作为,不想登基大典后仅十天,也就是八月初十日,泰昌帝就一病不起。第二天的万寿节,也取消了庆典。方从哲刚来到朝房,内廷就送来了一道紧急公函。原来是泰昌帝有病乱投医,昨天竟擅自斥退太医院医官,而请内侍崔文升给他看病。崔文升开了一个方子,皇帝吃后大泻不止,一夜之间如厕三四十次,现已昏迷不醒,急请内阁处置。
3、后续
泰昌帝继位一个月即驾崩,加之朝廷内党派纷争激烈,使得关于此案的议论甚嚣尘上,并且多少带着东林党借机伐异的意味。这些议论围绕着泰昌帝的死因展开,方从哲、李可灼、崔文升等皆成为众矢之的。
四、移宫案
1、历史背景
泰昌帝朱常洛有“东李”、“西李”两位选侍。后宫里头有皇后、皇贵妃、贵妃、嫔等等,选侍是比较低级的妃子。天启帝朱由校的母亲生下他之后不久就死了,朱由校及其同父异母五弟朱由检,托付给西李选侍照管。
2、主要经过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万历帝驾崩,太子朱常洛即位,即明光宗泰昌帝。泰昌帝即位后,其子朱由校与李选侍一起迁住乾清宫。一月后,泰昌帝驾崩,李选侍控制了乾清宫,与太监李进忠(魏忠贤)密谋挟持朱由校,欲争当皇太后以把持朝政,此举引起朝臣的极力反对。
3、史书记载
《明史·卷244》、《明史·卷114》、《明季北略·卷2》、《熹宗实录·卷五十七》。
一、冒襄
1、人物简介
冒襄(1611年4月27日~1693年12月31日),字辟疆,号巢民,一号朴庵,又号朴巢,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南直隶如皋(今江苏南通如皋)人。康熙三十二年,卒,年八十有三,私谥潜孝先生。
2、人物生平
冒襄,字辟疆,南直隶扬州府泰州如皋县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三月十五日(1611年4月27日)。冒襄出生在一个世代仕宦之家,幼年随祖父在任所读书,14岁就刊刻诗集《香俪园偶存》,文苑巨擘董其昌把他比作初唐的王勃,期望他“点缀盛明一代诗文之景运”。
3、人物轶事
冒辟疆(1611-1693年),明万历三十九年三月十五日生,名襄,小名绳绳,字辟疆,号巢民,一号朴庵,又号朴巢,晚年自号醉茶老人,私谥潜孝先生。江苏如皋人,现如城水绘园系冒氏故居。
4、人物评价
冒辟疆一生反清复明,着述颇丰,大节已有一代伟人毛泽东定论。据中央文献出版社《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一书载,1942年1月8日,田家英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从侯方域说起》的文章,毛泽东阅后很是赏识,特地找田谈话说:“所谓明末四公子中,真正具在民族气节的要算冒辟疆,冒辟疆是比较着重实际的,清兵入关后,他就隐居山林,不事清朝,全节而终。
二、侯方域
1、人物简介
侯方域(1618年4月—1655年1月),字朝宗,明朝归德府(今河南商丘)人,明末清初散文家,散文三大家之一、明末“四公子”之一、复社领袖。
2、人物生平
侯家先世是“戍籍”。所谓“戍籍”即是有罪充军至某地所记的户籍,被视为贱民之一,至方域的祖父始贵。
3、文学特点
侯方域擅长散文,他提倡学习韩愈、欧阳修,尊唐宋八大家,以写作古文雄视当世。他早期所作华藻过甚、功力犹不深。自谓:仆少年溺于声伎,未尝刻意读书,以此文章浅薄,不能发明古人之旨。
4、后世评价
侯方域的文章风采,著名于时。史可法给多尔衮的回信《复多尔衮书》即为方域起草。他的散文往往能将班、马传记,韩、欧古文和传奇小说手法熔为一炉,形成一种清新奇峭的风格,而尤以传记散文见长。
三、方以智
1、人物简介
方以智,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别号龙眠愚者,出家后改名大智,字无可,别号弘智,人称药地和尚。南直隶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文人方学渐之曾孙,明末四公子(复社四公子、金陵四公子)之一。
2、生平简述
方以智自幼秉承家学,接受儒家传统教育,他从小由母亲和姑姑一起抚养长大。姑姑方维仪是明大理少卿方大镇之女,姚孙棨之妻,少年寡居。方维仪颇有才气,是当时有名的女诗人。曾随父宦游,至四川嘉定、福建福宁、河北、京师等地,见名山大川,历京华胜地,阅西洋之书,颇长见识。
3、主要成就
方以智对儒释道三教的批评与会通思想主要集中在他于顺治九年(1652)前后所完成的哲学著作《东西均》中,其与佛教有关之著述,皆收在《青原愚者智禅师语录》与《青原志略》二书中。《青原志略》 是现存记录方以智驻锡青原时期的思想与活动最为详尽的著作 。
4、后世纪念
方以智逝世后,共有三座墓:江西青原山为衣钵墓;浮山华严寺后为爪发塔;浮山北麓“金牛架轭”地为肉身墓。墓地坐南朝北,依山傍水,由墓冢、祭坛、拜台三部分构成,占地二百一十平方米。墓冢以花岗石相围,墓碑竖于《生事略碑》后,碑上因方氏子孙尊先生反清之志,未署清帝年号。
四、陈贞慧
1、人物简介
陈贞慧(1604~1656),明末清初散文家。字定生。宜兴(今属江苏省)人。明末诸生,又中乡试副榜第二人。父陈于廷,东林党人,官左都御史。贞慧也是复社成员,文章风采,著名于时,与冒襄、侯方域、方以智,合称“明末四公子”。
2、人物作品
著有《雪岑集》、《皇明语林》、《山阳录》、《书事七则》、《秋园杂佩》等;后三种,收入《太仓先哲遗书》,合称《陈定生先生遗书三种》。
3、史料记载
陈贞慧,字定生,宜兴人,明都御史陈于廷子。于廷,东林党魁。贞慧与吴应箕草留都防乱檄,摈阮大铖。党祸起,逮贞慧至镇抚司,事虽解,已濒十死。国亡,埋身土室,不入城市者十馀年。遗民故老时时向阳羡山中一问生死,流连痛饮,惊离吊往,闻者悲之。
一、沈周
1、简介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绘画大师,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
2、人物生平
沈周,字启南,是长洲人。祖父沈澄,在永乐年间被推举为人才,但不去做官。他住的地方叫做“西庄”,每天安排酒宴款待宾客,人们都把他比作顾仲瑛。伯父沈贞吉,父亲沈恒吉,都清高而隐遁。建有竹子做的屋子,兄弟二人在其中读书。擅长作诗和绘画,连奴婢也懂得写字撰文。
3、作品集
《仿董巨山水图》轴(作于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沧州趣图》卷、《卒夷图》、《墨菜图》(这两幅原为册页,后合装成卷)、《卧游图》。《东庄图》、《牡丹》、《盆菊幽赏图》、《烟江叠嶂图》、《庐山高图》。
4、艺术成就
沈周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书法师黄庭坚,绘画造诣尤深,兼工山水、花鸟,也能画人物,以山水和花鸟成就突出。 在绘画方法上,沈周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后来博取众长,出入于宋元各家,主要继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的水墨浅绛体系。
5、人际关系
沈家世代隐居吴门,居苏州相城。沈周的曾祖父是王蒙的好友;父亲沈恒吉,又是杜琼的学生。书画乃家学渊源。父亲、伯父都以诗文书画闻名乡里。
二、文徵明
1、简介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
2、早年时光
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年11月28日),文徵明出生在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市)德庆桥西北曹家巷的一户官宦人家。
3、绘画成就
文徵明26岁拜沈周为师,受沈周画风影响甚大。但他并未专师一门,而是致力于赵孟睢⑼趺伞⑽庹蛉?遥?猿梢桓瘛;?绯蚀帧⑾噶街置婷病4直试醋陨蛑堋⑽庹颍?嫒≌悦项古木竹石法,笔里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钣胪趺桑?季胺泵埽?仙倏占渥萆睢�
4、主要代表作
有《人日诗画图》《水亭诗意图》《雨晴纪事图》《仿王蒙山水》《吴中胜概图》《洞庭西山图》《中庭步月图》《绿荫草堂图》《万壑争流图》《石湖清胜图》《真赏斋图》《江南春图》《寒林晴雪图》《青山绿水图》《烟江叠嶂图》《木径幽居图》《湘君湘夫人图》《虞山七星桧图》和《兰竹图》等。
三、唐寅
1、简介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小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祖籍凉州晋昌郡。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2、家世背景
祖是前凉陵江将军唐辉,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唐寅,书画题名常用“晋昌唐寅”落款。先祖唐俭跟随李渊起兵,受封“莒国公”,所以唐寅也自称“鲁国唐生”。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唐泰的后代子孙多散部在苏州吴县白下、桥里间一代。唐寅也正是出生在这一带,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
3、绘画成就
唐寅作画很少注明年份,且画风变化不很有规律,很难推测作画时间,也难以按照时间来划分他的画风变化进程,单就题材来看,唐寅的画作主要有山水画、人物画、花鸟写意画等。
4、作品赏析
《秋风纨扇图》为唐寅水墨人物画代表作,也是书画鉴定界公认的不多唐寅人物画真迹,描绘了一名手持纨扇伫立在秋风里的美人。画中立有湖石庭院,一仕女手执纨扇,侧身凝望,眉宇间微露幽怨怅惘神色。她的衣裙在萧瑟秋风中飘动,身旁衬双勾丛竹。左上角有作者自题诗:“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据介绍,此图突出“秋风见弃”、触目伤情的主题。
5、主要作品
《落霞孤鹜图》《杏花茅屋图》《春山伴侣图》《秋风纨扇图》《六如居士全集》等 。
四、仇英
1、简介
仇英(约1497-1552)字实父,号十洲,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苏州。中国明代绘画大师,儒客大家,吴门四家之一。
2、人物生平
仇英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后移居吴县(今苏州)。约生于明弘治十年左右(1497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
3、作品集
存世画迹有《汉宫春晓图》、《桃源仙境图》、《赤壁图》、《玉洞仙源图》、《桃村草堂图》、《剑阁图》、《松溪论画图》、《桃花源图》、《仙山楼阁图》、《莲溪渔隐图》、《桐阴清话轴》、《秋江待渡图》等。
4、艺术成就
仇英是明代最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苦学成功,是人物、山水画的一位能手,文徵明赞其为“异才”,连董其昌也称赞他“十洲为近代高手第一”。
5、人物评价
仇英与“吴门四家”里的其他人不一样,是以文人所敬而远之的工笔画收获盛名的;另外他几乎没有书法作品留下,没有诗词歌赋留下。作为出身卑微、自学成才的漆工,最后靠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成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平民百姓出身的画家。
一、王振
1、人物简介
王振,蔚州(今河北蔚县)人。明朝初年宦官。王振本为落第秀才,略通经书,后为教官,中举人,传闻又自阉入宫。他善察人意,受明宣宗喜爱,被授为东宫局郎,服侍太子朱祁镇(明英宗)被称为王伴伴。宣德十年(1435年),英宗即位,升王振为司礼监掌印太监。
2、人物生平
王振是明初蔚州(今河北蔚县)的一个落第秀才,略通经书,在私塾教书,后来又做了教官。或许是认为中举人考进士这条荣身之路过于艰难,他便在明成祖永乐末年自阉入宫,当了宦官。
3、人物评价
冯梦龙:振:君子之智,亦有一短。小人之智,亦有一长。小人每拾君子之短,所以为小人,君子不弃小人之长,所以为君子。
4、轶事典故
据冯梦龙《智囊全集》记载:北京城的功德寺,后宫供奉着一座极其巍峨华丽的佛像。和尚说,明英宗正统年间,张太后常游幸功德寺。
二、汪直
1、人物简介
汪直,广西大藤峡瑶族人,明代权宦之一,自幼入宫,曾伺奉明宪宗万贵妃。历任御马监掌印太监、西厂提督。因监军辽东有功,总领京兵精锐“十二团营”。开明代禁军掌于内臣之先河。后因久镇辽东,与宪宗逐渐疏远,失去宠信,被东厂提督尚铭等人弹劾,贬往南京。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2、早期经历
汪直是大藤峡叛乱中瑶民后代,成化三年(1467年)以幼童身份被俘进宫。最初在昭德宫侍奉万贵妃,后升任御马监太监。
3、开启西厂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年间,京城里发生一起“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跟着,又有道士李子龙,勾结宫中太监鲍石、郑忠敬,潜入大内,在万岁山上窥视皇宫,图谋不轨。后来李子龙被锦衣卫捕杀。但是宪宗皇帝则因为这件事情,郁郁不乐。善于猜测帝王心意的汪直,就引宪宗易服外出,寻欢逐乐,因此得到宪宗的好感。到了成化十三年(1477年)正月间,宪宗因“锐意欲知外事”,就设置了“西厂”,命令汪直侦察刺探朝廷及地方事物。
4、主要成就
设立西厂,第一任西厂厂公。
三、刘瑾
1、人物简介
刘瑾(1451年—1510年),陕西兴平人,明朝正德年间宦官。本姓谈,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改姓刘,净身入宫当了宦官。
2、早年经历
刘瑾,陕西兴平人。本姓谈,因为依附宦官刘顺得以入宫,改刘姓。弘治年间,他犯了罪,依法当被处死,后被赦免,在东宫侍奉武宗。
3、主要成就
辛丑,兵科给事中屈拴,请颁行刘谨所定《见行事例》,按六部为序,编集成书,颁布中外,以昭法守。诏‘下廷臣议行。’”据《明史》记载,“廷臣奏瑾所变法,吏部二十四事,户部三十余事,兵部十八事,工部十三事,诏悉厘正如旧制。”如此看来,其措施大概涉及四部,包括人事、民事、军事方面共85项措施。
4、人物评价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瑾朝夕与其党八人者,为狗马鹰犬、歌舞角斗以娱帝,帝狎焉。八人者: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其一瑾。瑾尤狯给,颇通古今,常慕王振之为人。至是,渐用事。
四、魏忠贤
1、人物简介
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明朝末期宦官。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回原姓,皇帝赐名为魏忠贤。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2、自阉入宫
魏忠贤少时家境贫穷,混迹于街头,不识字,但却懂得射箭与骑马,喜欢赌博,迷恋酒色,魏忠贤经常和一群恶少年赌博,有次,他赌博大输后感到很苦恼,便恨而自宫,改姓名叫李进忠,因早与宫中太监熟识通融,谣传因此未净全身,仍有一粒睾丸。后来又改回原姓,得皇帝赐名为魏忠贤。
3、史书评价
《明史》:“明代阉宦之祸酷矣,然非诸党人附丽之,羽翼之,张其势而助之攻,虐焰不若是其烈也。中叶以前,士大夫知重名节,虽以王振、汪直之横,党与未盛。至刘瑾窃权,焦芳以阁臣首与之比,于是列卿争先献媚,而司礼之权居内阁上。
4、轶事典故
有四人夜里在密室饮酒,其中一个人喝醉了,谩骂魏忠贤,另外三个人吓得不敢出声。那个人还未骂完,东厂番子将四人押到魏忠贤的住所,立即将骂的人处寸磔,而慰劳另外三个人金子,三个都被吓得魂飞魄散不敢动。
一、祝允明
1、简介
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生于天顺四年十二月六日,卒于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因长像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明代著名书法家。
2、天顺时期
天顺四年十二月六日(1461年1月17日),祝允明生于山西太原,其祖父祝颢时任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天顺八年(1464年),祝允明开始临贴学习书法,不久可以写大字。同年,祝允明的祖父祝颢致仕。
3、书法传承
祝允明出生在文化气氛很浓的苏州,他的书学生涯是在前辈的言传身教下开始的。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外祖父徐有贞和岳父李应祯两人。 徐有贞擅长行草书。他的行草主要师法唐朝的怀素和宋朝的米芾。用笔直率而华美,结构潇洒多姿,很得古雅之气。
4、书法特点
祝允明书法主要成就在于狂草和楷书。狂草来自怀素、张旭,更多的是接近黄山谷,提按和使转的笔法交互使用,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很紧,形成一种汪洋恣肆的视觉效果。
5、主要作品
《枝山文集》《祝氏集略》《祝氏小集》等。
二、文征明
1、简介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
2、早年时光
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年11月28日),文徵明出生在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市)德庆桥西北曹家巷的一户官宦人家。
3、历史评价
明代书法家吴宽:文征仲书画为当代宗匠,用笔设色,错综古人,闲逸清俊,纤细奇绝,一洗丹青谬习。
4、人品高洁
文徵明素以人品高洁在文坛备受崇敬。礼部尚书严嵩,一次对工部尚书顾璘发牢骚,抱怨文徵明不回拜其他人也就罢了,我严嵩路过苏州,怎么也不过来拜望呢?顾璘应答很妙:“此所以为衡山(文徵明的号)也,若不看别人只看你,成得个文衡山吗”。
5、主要作品
《真赏斋图》《绿荫草堂图》《甫田集》等。
三、唐伯虎
1、简介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小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祖籍凉州晋昌郡。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2、家世背景
祖是前凉陵江将军唐辉,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唐寅,书画题名常用“晋昌唐寅”落款。先祖唐俭跟随李渊起兵,受封“莒国公”,所以唐寅也自称“鲁国唐生”。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唐泰的后代子孙多散部在苏州吴县白下、桥里间一代。唐寅也正是出生在这一带,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
3、绘画成就
唐寅作画很少注明年份,且画风变化不很有规律,很难推测作画时间,也难以按照时间来划分他的画风变化进程,单就题材来看,唐寅的画作主要有山水画、人物画、花鸟写意画等。
4、作品赏析
《秋风纨扇图》为唐寅水墨人物画代表作,也是书画鉴定界公认的不多唐寅人物画真迹,描绘了一名手持纨扇伫立在秋风里的美人。画中立有湖石庭院,一仕女手执纨扇,侧身凝望,眉宇间微露幽怨怅惘神色。她的衣裙在萧瑟秋风中飘动,身旁衬双勾丛竹。
5、主要作品
《落霞孤鹜图》《杏花茅屋图》《春山伴侣图》《秋风纨扇图》《六如居士全集》等 。
四、徐桢卿
1、简介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2、人物生平
徐祯卿天性聪颖,少长文理,人称“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早年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 在文学流派上,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和王廷相并成为“前七子”,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崇汉魏,近体宗法盛唐,王世贞《艺苑卮言》内引有“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
3、诗学成就
“吴中四才子”中,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三人,以画或书法蜚声于世,独徐祯卿以诗歌名满士林。徐祯卿在诗坛占有特殊地位,诗作之多,号称“文雄”。
4、史籍记载
徐祯卿,字昌谷,吴县人。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自为诸生,已工诗歌,与里人唐寅善,寅言之沈周、杨循吉,由是知名。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孝宗遣中使问祯卿与华亭陆深名,深遂得馆选,而祯卿以貌寝不与。
5、主要作品
《迪功集》、《迪功外集》、《谈艺录》等。
一、云栖祩宏
1、简介
云栖袾宏(1535-1615),俗姓沈,名袾宏,字佛慧,别号莲池,因久居杭州云栖寺,又称云栖大师。与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藕益智旭并称为“明代四大高僧”。
2、幼年经历
袾宏,杭州仁和人氏,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生于望族世家。父名德监,号明斋先生,母周氏。初习儒业,十七岁补诸生,以学识与孝行著称于乡里。
3、夫妇出家
袾宏二十七岁丧父,三十二岁母亦永诀,遂决志出家修行,与妻子汤氏决别,作七笔勾词弃家,投西山性天和尚落发,其妻随后也削发为尼。
4、主要著作
袾宏一生勤于笔耕,著述丰富,共30余种,由其弟子僧人大贤、居士李守一等人汇集成为《云栖法汇》,共3函,34册。
5、人物评价
惟莲池大师的才具,足以经邦济世;悟性,足以传承心印;教理,足以契合根机;戒律,足以护持正法;操守,足以警励世人;规约,足以疗救时弊;若不是法身大士来开朗末世重重昏暗,谁又能做到这些呢。
二、紫柏真可
1、简介
紫柏真可(公元1543—1603),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晚号紫柏。吴江(江苏)人。明代南直苏州人,俗姓沈,法名达观,中年后改名为真可,号紫柏老人,后世尊称他为紫柏尊者,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因为陷入东林党争,在第二次妖书案中,被东厂拷打,伤重圆寂。
2、出家
紫柏年少时,性格刚烈勇猛,貌伟不群,慷慨具侠义气。十七岁辞亲远游,本欲立功塞上,一日,行至苏州阊门,忽遇大雨,不能前进,投宿虎丘云岩寺。那天晚上,真可禅师听见寺僧唱诵八十八佛名,心大开悦,即将腰间所缠十余金,赠给明觉禅师,并请求出家。明觉禅师遂予落发。
3、禅学
明代的佛教以禅宗最盛,但是宗风却极端的衰微。对于晚明禅宗密室传帕、冬瓜印子的宗风,真可、德清等人就感到相当的不耻。有鉴于宗风的衰败颓废,有志之士发愤振兴,提出禅净双修、禅教一致的口号。佛门僧侣几乎都兼修各宗各派之学,就连禅门也不例外,禅净法门不二、经教不废等观点也出现在禅僧的语录中。
三、憨山德清
1、简介
憨山德清(1546年11月15日-1623年1月15日),俗姓蔡,字澄印,号憨山,法号德清,谥号弘觉禅师,安徽全椒人,明朝佛教出家众,为临济宗门下。复兴禅宗,与紫柏真可是至交,被认为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
2、早年事迹
父亲蔡彦高,金陵府全椒县居民。 母亲洪氏,虔诚的佛教徒,奉观音大士,一夜因梦见观世音菩萨抱送童子而有孕。七岁时,钟爱他的叔父病死,德清开始思索生死去来的问题。德清九岁时,常随母亲至寺院礼佛,能背诵《普门品》。嘉靖三十六年(西元一五五七),德清十二岁,辞亲入报恩寺依西林永宁和尚诵习经教,兼习儒学及古文诗赋。
3、史书记载
陆梦龙《憨山大师传》,明代礼部主事黄端伯《忆憨师诗》:庞眉皓鬓坐山中,五乳峰高插碧空。天矫寒潭龙出入,腥风吹彻雨汉蒙。
4、人物评价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曾为其作《御赞憨山老和尚法像》云:“耆老和尚,何等行状?撑持法门,已作栋梁。受天子之钳锤,为佛祖之标榜”。
5、纪念堂
憨山大师纪念堂位于和县绰庙乡—古渡口蔡浅。公元2004年,南华禅寺传正法师主持兴建此堂。
四、藕益智旭
1、简介
蕅益智旭(1599年~1655年),明末四大高僧中最晚也是影响最大的,中国净土宗第九代祖师。吴县木渎(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俗姓钟,名际明,又名声,字振之。号八不道人,晚号蕅益老人。由于晚年居灵峰(今浙江安吉县)建寺、创社、著书,故世称灵峰蕅益大师。
2、人物生平
依大师自撰八不道人传,及成时续传录写。复检宗论中诸文增改,并参考别行诸疏序跋补订焉。己未,居钱塘,初稿。辛酉,掩室永嘉,改纂。
3、个人著作
著作极多,其中《阅藏知津》,系解说大藏经之经、律、论、杂等四部。并融会诸教学,注释《大乘起信论》、《大乘止观论》。著《弥陀经要解》一书,乃调和禅与念佛之作。门人成时别编其遗文为《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十卷。与憨山、紫柏、莲池并称明代四大高僧。
4、人物评价
智旭的佛学深受天台宗学说影响,以一念统摄教禅各家,而最终则归于念佛的当下之念。智旭告诉信徒,不要在心外觅法,法外亦无处觅心,整天参禅、看教、学律,终是一念。一念者,就是要至心念佛,如果一切众生以此谛信念佛法门,那么教、禅、律都可以归入这一最高的法门中,不再有分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