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四大有、四圣、四书、四相、四维 、四序、四德分别是哪些呢?
儒家四序既伯(孟)、仲、叔、季。伯(孟)表示一样的意思。伯仲叔季是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一、伯
“伯把也,把持家政也”。——按宗法社会里常以长子继承父位当家,当国者则一样把持国政。如春秋五霸,“霸”亦可作“伯”,即指盟国奉为把持朝政的长兄,“伯”、“霸”通用。不管那一说,总之是其字义是最初的,是老大。
二、仲
”仲中也,位在中也。”——这个叫法还留在云南白语(汉语最亲的兄弟语)里,读 zv 阳去(第6调),在白语里,“仲子”是二儿子,“仲女”是二女儿。
三、叔
“叔,少也。”——这个字也跟“俶”字同根。《尔雅"释诂》“俶,始也”,“俶,作也”,就是才起来的,新生的。
四、季
“季,癸也。甲乙之次,癸最在下,季亦然也。”——这个字《说文》认为上面的禾是“稚省”,比于幼禾,总之是最幼少的。不管多于或少于四个,“季”都是最末的,如果只有三个,它就是老三。
“春夏秋冬”就因各都分“孟、仲、季”三个月(如孟春、仲春、季春),因而称为“四季”。文王之父季历是老三,上有“太伯、仲雍”,所以末子为老三也可称季。晋代著名道家葛洪字稚川,他也是老三,“稚”即是季的代换字。
一、孔子
1、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后世尊称其为“大成至圣先师”,并沿用至现代。
2、成就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3、人物生平
贵族出身、早年经历、步入仕途、周游列国、返回鲁国、卒葬泗上。
4、主要成就
道德学说、政治学说、经济学说、教育思想、史学思想、美学思想。
5、文献整理
孔子晚年致力教育,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撰《春秋》。后人合称之为《六经》。
6、诗歌创作
相传孔子作有《去鲁歌》《蟪蛄歌》《龟山操》《盘操》《猗兰操》《将归操》《获麟歌》等诗歌。这些诗歌多载于《乐府诗集》,可信度不高。
7、人物评价
(1)、春秋思想家老子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2)、孔子弟子颜渊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3)、孔子弟子宰我
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
(4)、孔子弟子子贡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8、轶事典故
义利之辩、孔子学琴、孔子相师、实验欹器、藏书始祖、诛杀少正卯。
二、颜回
1、简介
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曹姓,颜氏,名回,字子渊,鲁国人,居陋巷(今山东省曲阜市旧城内的陋巷街,颜庙所在之地)尊称复圣颜子,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儒客大家,孔门七十二贤之首。
2、主要成就
孔门十哲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儒家五大圣人之一。
3、人物生平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极富学问。《论语·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雍也》)。
4、名言
颜回,名回,字子渊。《说文》:“渊,回水也。”《管子》曰:水出于地而不流者,命之曰渊。
5、轶事典故
名字由来、颜回好学、颜回攫甑、颜回不仕。
三、曾子
1、简介
曾子,姒姓,曾氏,名参 ,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人 。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参同师孔子。
2、人物生平
夏禹之后、师从孔子、孔子托孤、拒入仕途、病逝鲁国。
3、主要思想
修齐治平、人为贵、不苟权贵、人物名言。
4、轶事典故
啮指痛心、曾子烹彘、曾子避席、曾子居卫、曾子换席、不受赐、曾子再仕。
5、人物评价
孔子去世后,曾参聚徒讲学,有不少弟子,相传他就是儒家子思、孟子一派的创始人。曾参在孔门弟子的地位原本不太高,不入“孔门十哲”之列,直到颜渊配享孔子后才升为“十哲”之一。唐玄宗时追封为“ 伯”。中唐以后,随着孟子地位的上升,曾参的地位也随之步步高升。
四、孟子
1、简介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2、主要封赠
战国齐宣王在稷下学宫册封的第一任“上大夫”就是孟子。1083年(宋元丰6年),升邹国公。1330年(元至顺1年),加赠为邹国亚圣公。1530年(明嘉靖9年),奉为亚圣,罢公爵。
3、孟子著作
《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4、政治思想
(1)、民本说
孟子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政府要保障人民的利益,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决条件。因此,天命在于民心而不在于君主,若君主无道,人民便可推翻他; 但若君主有旨,人民便应谨守岗位。
(2)、法先王
孟子主张行仁政,必须效法先王(尧、舜、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的王道统治政治,这样便能把仁政施行于天下。
一、孝
1、释义
就是孝顺。孝顺父母,这是为人子女的本份,孝顺就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2、字源
孝是汉语常用字 ,此字最早见于商代,其古字形像一个孩子搀扶老人,本义为尽心尽力地奉养父母,引申转指晚辈在尊长去世后要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又引申指孝服。
3、百善孝为先
天地重孝孝当先 一个孝字全家安、孝顺能生孝顺子 孝顺子弟必明贤、孝是人道第一步 孝子谢世即为仙、自古忠臣多孝子 君选贤臣举孝廉。
4、二十四孝
孝感动天、亲尝汤药、 啮指痛心、 百里负米、芦衣顺母、鹿乳奉亲、戏彩娱亲、卖身葬父、刻木事亲、行佣供母、怀橘遗亲、埋儿奉母、扇枕温衾、拾葚异器、涌泉跃鲤、闻雷泣墓、乳姑不怠、卧冰求鲤、恣蚊饱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笋、 尝粪忧心、弃官寻母、涤亲溺器。
二、悌
1、释义
就是悌敬。悌敬兄长,这是做弟弟的本份,悌敬是报兄长的恩,同时做兄长的也要关爱弟弟。
2、孝悌
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是中国文化的精神。谈孝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都是相对的,并不只是单方面的顺从或尊敬。
三、忠
1、简介
就是尽忠。尽忠国家,这是做国民的责任,尽忠是报国家的恩。
2、本义
为尽心竭力,引申为忠厚。依照“声中有义”、“因声求义”学说,“忠”字可以认为是“中心不二”、“心”意集“中”,心无旁骛 。
3、说文解字
(1)、敬也
敬者,肃也。未有尽心而不敬者。此与愼训谨同义。
(2)、尽心曰忠
各本无此四字,今依孝经疏补。孝经疏,唐元行冲所为。唐本有此。
(3)、从心中声
陟弓切。九部。
四、信
1、释义
就是信用。信用朋友,对朋友言而有信,行必笃敬,不可以失去信用。
2、本义
为言语真实,引申泛指诚实,不欺,又引申指信用,由此引申出确实义和可靠义,又可指消息,讯息。
3、说文解字
(1)、诚也
释诂:诚,信也。
(2)、从人言
序说会意曰信武是也。人言则无不信者,故从人言。息晋切。十二部。古多以为屈伸之伸。
(3)、㐰,古文信省也。訫,古文信
言必由衷之意。
一、礼
1、释义
上下、贵贱、长幼、贫富等级秩序。
2、文明礼貌
礼是文明礼貌,知书达理,为人的素养。就是人与人交往时的最合于道理的行为方式。所以《左传》上说:“礼者,理也。”社会要走向和谐,就要克服混乱无序的状态,人人懂得互相尊重、彼此谦让,这就需要礼来引导。
3、为人处世
礼是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条理,故有礼为贤士:执礼为恭人。礼应从“坐立、进退、辞让、对答”做起,表现在“尊亲、敬长、敦戚、睦邻”的行为上。
二、义
1、释义
应该遵守的社会道德义务。
2、见义勇为
义是公道正义,讲诚信,重友情,大义秉公,光明磊落,作风正派,不搞阴谋诡计。人见到合理的事情,即使与自己没有直接的关系,甚至很危险,也应该挺身而出,以维公道,声张正气,即后人常说的“见义勇为”。
三、廉
1、释义
坦荡无私,清正廉洁。
2、清廉自守
廉是清廉,高尚,无私无欲,不贪不占,洁身自好,奉公为民。古代的士,都把清廉作为重要的操守来对待。清廉与否,是官声好坏的主要指标。官员负有领导社会的责任,如果不能清廉自守,一心奉公,就会成为社会的蛀虫,危害一方。
3、提升人品
廉确能提升人品、清明吏治,况金钱乃身外物,生未带来、死不携去,何苦做金钱奴!设网自缚呢?倘能崇尚勤俭、廉约节用,岂不快活!
四、耻
1、释义
对坏事的羞耻心。
2、底线
耻是羞耻心,是做人的最起码的底线,否则,就不配做人。孟子说人有四种善端,“羞恶之心”是其中之一,即对于害人、害己的坏事,有厌恶之心,羞于去做,哪怕打死也不能去做。这是有是非观念的表现。
一、孔子
1、人物简介
(1)、字号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2)、出生地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
2、人物生平
贵族出身、早年经历、步入仕途、周游列国、返回鲁国、卒葬泗上。
3、人物轶事
义利之辩、孔子学琴、孔子相师、实验欹器、藏书始祖、诛杀少正卯。
4、人物评价
(1)、春秋思想家老子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史记·老子列传》)。
(2)、孔子弟子颜渊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
5、主要成就
道德学说、政治学说、经济学说、教育思想、史学思想、美学思想、教育实践等。
6、教育实践
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入东周向老子请教。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著名的便是“七十二贤士”。七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
7、诗歌创作
相传孔子作有《去鲁歌》《蟪蛄歌》《龟山操》《盘操》《猗兰操》《将归操》《获麟歌》等诗歌。这些诗歌多载于《乐府诗集》,可信度不高。
8、后世纪念
曲阜孔庙、南宗孔庙、孔林、孔府、祠堂。
二、曾子
1、人物简介
(1)、字号
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字子舆。
(2)、出生地
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一说山东嘉祥)人。
2、人物生平
夏禹之后、师从孔子、孔子托孤、拒入仕途、病逝鲁国。
3、人物轶事
啮指痛心、曾子烹彘、曾子避席、曾子居卫、曾子换席、不受赐、曾子再仕。
4、人物评价
曾子师从孔子,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5、主要思想
修齐治平、人为贵、不苟权贵、人物名言。
6、人物名言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三、孟子
1、人物简介
(1)、字号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2)、出生地
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2、人物生平
早年受教、游说齐宋、回邹赴滕、奔赴魏国、二度奔齐、再游宋国、去宋赴鲁、讲学著书。
3、人物轶事
孟母三迁、孟子受教、断织喻学、杀豚不欺子、始作俑者、五十步笑百步、一曝十寒。
4、人物评价
(1)、班固《汉书·楚元王传赞》
“自孔子殁,缀文之士众矣。唯孟轲……博物洽闻,通达古今,其言有补于世。”
(2)、韩愈《进学解》
“孟轲好辩,孔道以明。
5、主要影响
思想综述、民本思想、仁政学说、哲学思想、教育思想、道德伦理、饮食见解。
6、亲属成员
孟子父亲名激,母亲仉氏(孟母)。根据孔孟颜曾四圣世系,从孟子儿子为孟仲子,孙子孟睾,曾孙孟寓,玄孙孟舒。
7、人物作品
《孟子》有七篇十四卷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8、后世纪念
孟庙、先师庙。
四、颜回
1、人物简介
(1)、字号
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曹姓,颜氏,名回,字子渊。
(2)、出生地
鲁国(今山东曲阜)。
2、人物生平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极富学问。《论语·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雍也》)。不幸早死。
3、人物轶事
名字由来、颜回好学、颜回攫甑、颜回不仕。
4、人物评价
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5、主要成就
政治志向、陋巷简居、师从孔子、随师周游、曹国之行、四国之间、重归鲁国、颜氏之儒、天人合一、辩证思维。
6、历代追封
自汉代起,颜渊因为较易查考的关系,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渊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