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书院,南昌四大书院是哪些?相关内容有哪些?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一、 豫章书院
1、书院简介
豫章书院,是古代江西四大书院之一。其原址位于南昌市象山南路口东书院街8号内,现为南昌市第十八中学所在地。始建于南宋,先后以理学祠、孝廉堂、书院等形式出现,清代为江西省城书院,为古代江西学术思想传播、人才培养的著名官学机构。
2、渊源分布
豫章书院源于江西豫章罗氏,汉惠帝时大农令罗珠奉守九江郡,郡人张交献地,乃与灌侯筑新城,并在沟内手植豫章树,豫章郡因此而得名。豫章书院相传为南昌罗氏后人,为纪念罗氏理学家罗从彦,弘扬儒道而建。
3、创建发展
(1)、豫章书院创建于南宋时期,当时在朱熹理学的影响下,这里成为江西地区传播朱程之学的基地。元明两朝书院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2)、元朝,因元统治者将理学作为治国安民之道,对书院采取了提倡、扶植和加强控制的政策,此阶段,豫章书院和全国其他书院一样得到一定的发展。
4、顶峰时期
(1)、书院在清朝初期恢复了当初的办学规模,招生对象不再局限于南昌府辖地,开始选拔江西各府、州、县、厅学之生员俊秀者入学。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改名为“理学名贤祠”。
(2)、康熙三十一年(1692)巡抚马如龙重建,聘南昌进士熊飞渭为山长,选江西各府、州、县、厅学之生员俊秀者入学。
5、文化地位
豫章书院没有像白鹿洞书院那样知名的理学大师朱熹主持讲学,但其肇基者罗从彦却是朱熹敬重的祖师爷。罗从彦师从二程嫡传弟子杨时,而朱熹的父亲朱松和李侗皆师从罗从彦,而朱熹又遵父命师从李侗。
二、东湖书院
1、书院简介
东湖书院,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百花洲街办刘将军庙社区。是宋朝嘉定四年,隆兴府通判丰有俊于李寅涵虚阁故址上建筑。继任知府袁燮又“縻钱二百万,米百余石,以竟其役。规制益广,合三十有四间”。同时奏报朝廷,赐额“东湖书院”,一并发文征江西11郡的图书充实书院。
2、南宋时期
东湖书院,位于江西南昌。宋嘉定四年隆兴府通判丰有俊倡建于李寅涵虚阁故址。其地风景极佳。继任知府袁燮又“縻钱二百万,米百余石,以竟其役。规制益广,合三十有四间”。并奏闻朝廷,赐额“东湖书院”,又发文征求江南西路11郡图书充实其中,日用经费赖东湖部分收入与公田之租。
3、元明时期
元因宋末旧制,赵文、罗履恭、黄泽、王方贵、何中等人曾任山长。明洪武五年(1372)停办,南昌县学迁入其旧址。清初,江西各府州县均有书院,南昌县无书院训迪子弟。
4、清朝时期
乾隆间屡议兴复宋东湖书院未果。嘉庆七年(1802)南昌知县黎承惠捐俸白银2000两,购屋60余间。次年又捐资倡率修建,地方绅民互相激劝,踊跃捐输,筹银1.3万两,费时2月余,耗资5000两,于嘉庆八年十二月竣工。
三、友教书院
1、书院简介
友教书院,又名澹台祠书院、友教堂,位于永和门附近。
2、书院逸闻
据史记载:嘉庆九年(1804),江西巡抚秦承恩,借南昌友教书院存银二千两,为白鹿洞书院置田,并重修书院。这时,白鹿洞书院经费已亏至七千余两,以致“院长修缮有缺,生徒膏火不给”。
3、楹联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而后游于艺;修其身,齐其家,治其国,必先正其心。千古有同心,不外这知行并进;六经皆注脚,须说得义利分明。
四、 经训书院
1、书院简介
(1)、经训书院,是清代江西古书院,与豫章书院、东湖书院、友教书院并称为南昌四大书院。
(2)、经训书院创建清代,旧址在南昌市城区内,先在系马桩,后迁到干家巷。
(3)、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时为江西按察使的刘体重认为南昌省会城内书院皆注重制艺,换言之,即这些书院都是当时科举之附庸。
2、山长
经训书院首聘在籍进士黄爵滋为山长。黄尝作《经训书院记》称:“豫章素崇经术,名儒理学代有传人。不独匡庐、彭蠡灵秀钟奇,抑亦先正典型师承有自。天下四大书院江右实居其二。果能培植本根,宜更有忠信才德,魁奇绝特之土踵生其间也。
3、发展演变
皮锡瑞曾与谭嗣同等人主持之南学会,并被推为会长,主讲学术一科,在赣期间仍然宣传变法主张。这与豫章书院山长及南昌城官绅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豫章、经训两书院,由学术思想的分歧发展到政治态度的对立和斗争,成为江西书院史上最后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