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行是 > 十大 > 佛教十大经书

佛教十大经书是哪些?佛教最经典经书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1-12-01 / 作者:问答网整理 / 阅读:63次

目录

目录

导读 / Read

佛教十大,佛教十大经书是哪些?相关内容有哪些?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一、《华严经》

1、简介
(1)、中文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 。

(2)、外文名 
Buddhāvatamsaka -mahāvaipulya-sūtra 。

(3)、简介
大乘佛教重要经典之一 。

(4)、简称 
《华严经》 。

2、概述
《大方广佛华严经》,梵名,或称《杂华经》。中国华严宗即依据本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等妙义为宗旨。

3、经中之王
简称《华严经》,由实叉难陀翻译,是华严宗的立宗之经,是华严藏世界的根本经典,与法华经、楞严经,并称为“经中之王”。它是佛陀成道后,在菩提树下为五比丘僧、文殊、普贤菩萨等诸大菩萨所宣说。

4、末后归宗
以善财遍参知识,末后于普贤座下,蒙其威神加被,所证者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是为等觉菩萨。普贤乃以十大愿王,劝进善财,及与华藏海众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而为华严一经归宗结顶之法。

二、《法华经》

1、简介
佛教经典,简称《妙法华经》《法华经》,后秦鸠摩罗什译,共七卷。是天台宗依据的主要经典。

2、概述
简称《法华经》,由鸠摩罗什翻译而来,是佛陀晚年在王舍城灵鹫山为众生所宣说。该经开示人人平等、不分贵贱,皆可成佛。“妙法”指一乘法、不二法,妙在,一“花果同时”,二“出淤泥而不染”,三“内敛不露”。

3、不同译本
异译本现存有:西晋竺法护译《正法华经》十卷二十七品;隋阇那崛多和达摩笈多重勘梵文,译为《添品妙法莲华经》七卷二十七品。鸠摩罗什译本原是七卷二十七品,其《普门品》中无重诵偈。后人将南齐法献于高昌所得《提婆达多品》、隋阇那崛多于益州译出的《普门品偈》与玄奘所译《药王菩萨咒》一起编入,构成现行流通本七卷二十八品的内容。

4、主要思想
此经主要思想是空无相的空性说和《般若》相摄,究竟处的归宿目标与《涅槃》沟通,指归净土、宣扬济世以及陀罗尼咒密护等,可谓集大乘思想之大成。其突出重点在于会三乘方便,入一乘真实。

三、《楞严经》

1、简介
(1)、中文名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2)、外文名 
?ūra?gama sūtra 。

(3)、译者 
唐天竺沙门 般剌密帝译。

(4)、卷数 
十卷。

(5)、译语 
乌苌国沙门 弥伽释迦 译语。

(6)、笔受 
菩萨戒弟子 清河房融 笔受。

(7)、音频平台 
蜻蜓FM 。

2、概述
《楞严经》全经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是佛教的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在《法灭尽经》上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跟着就灭了。

3、五十种阴魔
经中说,若能觉知魔事,即不被其所扰。而如今末法时期,魔强法弱,种种附佛外道作邪说,当以此楞严经五十种阴魔而破之,弘扬楞严经,令正法久住,刻不容缓。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

4、开悟的楞严
简称《楞严经》,佛家常说“开悟的楞严”,许多高僧大德也极力推崇并为大众讲解开示该经。楞严经中包含佛教的“咒中之王”—楞严咒。楞严咒是佛教百十个咒中最长的一个,是佛教僧众上早课必诵的陀罗尼。

5、正法的代表
楞严咒是正法的代表,是佛法的保护神,世界上只要有一人诵持楞严咒,正法就不会毁灭。《法灭尽经》中说道: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跟着就灭了。如楞严经不灭,正法时代就现前。

四、《长阿含经》

1、简介
(1)、中文名 
长阿含经 。

(2)、外文名 
Dirghagama-sutra 。

(3)、译者
佛陀耶舍、竺佛念 。

(4)、卷数 
22卷 。

(5)、经数 
30部 。

2、概述
长阿含经(Dirghagama-sutra)。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各经篇幅较长,故名。后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译。全经分四分四诵,22卷,共收30部经。此经梵本属法藏部。曾在中亚发现梵本残片。历代别出异译之单品约24种、58卷左右。

3、佛教的基本教理
是原始佛教的基本经典,篇幅较长。全经既总结了佛教的基本教理,又叙述了佛陀及其弟子们的修行及传法活动。既阐明了佛陀平生修行的经历和劫难,弘法利生,又破斥异教、弘扬正法。

4、经书
北传汉译《长阿含经》与南传《长部经典》大体相应。《长部经典》共收34种经。其中有四经汉译全缺;而《三十二相经》、《念处经》汉译收在《中阿含经》中;但南传《长部经典》没有《增一经》、《三聚经》和《世纪经》三经。

五、《中阿含经》

1、简介
(1)、中文名
中阿含经。

(2)、关于
佛教。

(3)、地位
佛教基本经典。

(4)、数量
收经222部 。

2、概述
简介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各经篇幅适中,故名。东晋僧伽提婆与僧伽罗叉译。60卷。据传昙摩难提于前秦建元二十年(384)曾译出59卷,早佚。此经为说一切有部所传,原本已不存,近代中国新疆地区曾发现零星梵文残片。

3、形式
《中阿含经》收经222部,分为五诵十八品。经文分品,并无统一划分标准,大致有如下几种形式:①根据经文所述的主要教义分品。如《业相应品》有10部经,主要阐述业报轮回等教义,兼驳耆那教苦行灭业和其他宗教派别的业报学说;《未曾有法品》有10部经,主要记述佛陀的往生事迹和阿难等佛弟子的持戒修行。

4、主要内容
(1)、戒、 定、 慧
详述各种修行规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达到涅盘解脱过程中的作用,这是此经的重点.如对三学( 戒、 定、 慧)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涅盘的关系,论述较多。此外,还就如何断灭“无明”,修行取得功果等,以阐明达到涅盘的修道层次。

(2)、阐述善恶因果
联系当时社会现实阐述善恶因果报应,鼓励在家信徒和俗人止恶行善。

(3)、论述四谛
八正道、缘起、十二因缘、四禅、 六界、六处、十八意行等 小乘佛教教义,阐发了无常、无我和一切皆苦的思想。大多数品论述的问题比较集中,多用日常生活事例和寓言故事阐发教理。以着重讲述各种学说之间的关系为特点。后出的许多经、律多引述其内容。

六、《杂阿含经》

1、简介
(1)、中文名 
杂阿含经 。

(2)、原名 
《相应阿含》 。

(3)、时间 
公元443 年 。

(4)、翻译
求那跋陀罗 。

2、概述
《杂阿含经》原名《相应阿含》,是原始佛教基本经典,是“四部阿含”之一。后世传诵中,误将《杂部》(南传佛教《小部》,诸经篇幅短小,事多杂碎,故名)之名称,覆译于《相应阿含》,故名《杂阿含经》。

3、汉传版本
(1)、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394年--- 468年)
在杨都祇洹寺口述,宝云传译汉文,慧观笔录,共五十卷(缺两卷,待考证)。后以阿育王传补入。共收经1362部。一般认为属化地部传本。

(2)、另有二十卷本《别译杂阿含经》
译者失传,译出的时间可能早于五十卷本,被认为属于饮光部。

七、《阿弥陀经》

1、简介
(1)、中文名 
阿弥陀经。

(2)、外文名 
Sukhavati-v yuha-sutra,Amitayur-v yuha-sutra 。

(3)、属性 
佛教经典。

(4)、译者 
鸠摩罗什 。

(5)、亦名 
小无量寿经。

(6)、简称 
小经 。

2、概述
佛教经典。亦称《小无量寿经》,简称《小经》。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经。一般认为在1~2世纪印度贵霜王朝时期已流行于犍陀罗地区。

3、接引众生
该经是阿弥陀佛的因地修行,接引众生的大愿,以及极乐世界的美好景象。

4、陀经译本
摘自中国佛教协会《法音》2015年第7期"净土宗持名念佛的理论与修持探析”。公元402年,著名译经家鸠摩罗什译出了《佛说阿弥陀经》,该经言简义丰,事理周圆,文辞优美,经中的“执持名号”,成为了持名念佛的有力依据。

八、《放光般若》

1、简介
(1)、中文名 
放光般若经 。

(2)、性质  
佛经名 。

(3)、卷数 
20卷 。

(4)、时期
 三国 。

2、概述
放光般若经 佛经名。20卷。该经梵本为三国曹魏汉族沙门朱士行西行于阗得之。晋元康元年 (291)由无叉罗(一作无罗叉)、竺叔兰等于陈留(今河南开封一带)界内的仓垣水南寺译出。翻译后风行京华,研习者奉为圭臬,借《放光》弘扬般若学说,对当时义学影响很大。

3、历史渊源
佛教在东汉传入中国后,支谶传大乘般若空宗思想。在支谶译出《道行般若经》后,西晋无罗叉于公元291年,译出《放光般若经》,一百多年后,罗什译出《摩诃般若经》。

4、基本思想
《放光般若经》的思想对中国僧人理解佛教般若思想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它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它对佛教般若的实践和理论阐述部分,下面就探索《放光般若经》中的性空,万法假有,万法如幻,方便,二谛,法性思想。

九、《摩诃般若》

1、简介
(1)、中文名 
摩诃般若波罗蜜 。

(2)、外文名 
Maha prajna 。

(3)、出处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4)、类型 
佛家词汇 。

2、概述
佛学常见词汇,是佛家《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一句。般若译义是智慧,波罗蜜译义是到彼岸,般若波罗蜜是说般若如船,能将众生从生死的此岸,渡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彼岸。

3、内容阐释
(1)、“摩诃”
无边无际的大、心量广大。比喻宇宙万物大自然之间的规律与特质,约略相当于中国传统文化指称的道与广义的命。

(2)、“般若”
为梵语音译,指通达妙智慧。

(3)、“波罗”
梵语音译,指到彼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有解脱挂碍的意思。

(4)、“蜜多”
梵语音译,意为无极。可联想比如蜜蜂采花酿蜜,能融合众多不同来源成分而归纳为一。

(5)、“心”
根本、核心、精髓。一方面表示内容所探讨的主体重心,另一方面也表示全篇内容的重要性。

(6)、“经”
字义是线、路、径,引申为经典。代表前人走过的路途、独特而深入的经历或见解,借口述语言或文字记载来传承后世,以供人们做为参考指引。

十、《金刚经》

1、简介
(1)、书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2)、又名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

(3)、作者
康熙。

(4)、原版名称
 vajra cchedikā praj?ā pāramitā 。

(5)、译者
鸠摩罗什 。

2、概述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vajra cchedikā praj?ā pāramitā 梵文释义:以能断金刚的智慧到彼岸),简称《金刚经》。后秦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法本是最早也流传最广的译本。

3、全经纲领
(1)、发度尽一切众生之大心。在梵文中,佛陀是觉悟者的意思。小乘以自觉为终极,而大乘的菩萨不仅要自觉,更要“觉他”,故其终极目标定位在和一切众生成就佛果的广大境界。根据佛教的哲学基础缘起论,凡因条件关系而形成的事物,都不存在绝对不变的实体(自性)。

(2)、因此,要以空观的智慧,破除在“我”、“众生”、“佛”之间的人为分别。故要尽己所能广度众生,但不要执著于“我”在帮助众生中具有多大的功德。唯心量大者,才有大格局,方能成就大事业。

4、其中的名句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就是因悟透其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开悟成佛。

5、古籍级别
2020年6月23日,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相关回答

相关专题

热门问答

热门专题

最新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