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蒙古獒
1、简介
(1)、中文名
蒙古獒.
(2)、外文名
Mongolia mastiff。
(3)、别名
蒙古牧羊犬、蒙獒、蒙古犬、班克尔犬。
(4)、界
动物界。
(5)、门
脊索动物门。
(6)、纲
哺乳纲。
(7)、目
食肉目。
(8)、分布区域
蒙古国、中国的内蒙古。
(9)、培育用途
牧羊犬。
2、外形特征
身长 108cm-170 胸宽 18-30cm;肩高75cm ;蒙古獒雌犬:身长 107cm-150胸宽 16.1cm-24肩高 58.7;体重平均38KG。绝大多数的蒙古犬都是黑色的,有时候胸口、脸、腿、尾巴末端有黄色或白色的斑块,蒙古犬的特殊标记是眉上有一对黄色或棕色的对称圆斑。
3、生长繁殖
胎生。在发情的季节,20-30条狗都跟在母犬后面。这时候恐吓母犬是极其危险的事情,因为这可以引发整个这一群体的进攻。雌犬一年产两次,每窝5-7个幼犬。蒙古犬的寿命一般是15-16年。
二、藏獒
1、简介
(1)、中文学名
藏獒。
(2)、别称
吐蕃獒、东方神犬。
(3)、界
动物界。
(4)、门
脊索动物门。
(5)、纲
哺乳纲。
(6)、目
食肉目。
(7)、科
犬科。
(8)、分布区域
青藏高原高寒地带。
(9)、性格
凶猛、忠诚、对人较不友好。
2、概述
藏獒产于中国青藏高原3000—5000公尺的高寒地带,被看作西藏人的护卫犬和保护神,在西藏被喻为“天狗”。恶劣气候条件和艰苦的生活环境,造就了藏獒彪悍的体貌特征、威震群兽的勇猛和忠诚不二的品格。其特征是“体大如驴,奔驰如虎,吼声如狮,仪表堂堂”。
3、外形特征
耳朵中等大小,V字型,自然下垂,紧贴面部靠前,警觉时自然提起,耳部覆盖着短且柔软的绒毛。额段深且明显眼睛中等大小,眼睛深邃,自然分开呈杏仁状,稍斜。黑中闪着亮光,非常有神。面部头面宽阔,鼻梁坚挺。鼻子宽且大,鼻内侧外翻。
4、生活习性
藏獒每年发情一次,多在九月中下旬至十二月底。初情母犬发情持续时间较长,部分个体1月份上旬发情,一般需20-30天,而老龄犬持续时间较短,从发情开始到结束持续约9-21天。
三、川东猎犬
1、简介
(1)、中文学名
川东猎犬。
(2)、别称
邻水狗,竹狗,合川狗,撵山狗,洞狗,广狗。
(3)、界
动物界。
(4)、门
脊索动物门。
(5)、纲
哺乳纲。
(6)、目
食肉目。
(7)、科
犬科。
(8)、分布区域
仅存于四川东部的邻水县,大足县,合川县,广安县,重庆市近郊。
2、概况
川东猎犬是世界上稀有犬种,它仅存于我国四川东部的邻水县、大足县、合川县、广安县以及重庆市近郊,故称川东猎犬。,也有”邻水狗“、”足狗“、”广狗“之称。至七十年代后起由于种种原因,该犬寥寥无几,幸存者大都面目全非。
3、形态特征
(1)、外貌
该犬头大额方、嘴宽、多皱褶、前额皱纹呈两“川”字形或“王”字形,舌头有黑色点子花或片状花纹。
(2)、耳朵
耳小薄,直立呈三角形。
(3)、眼睛
公犬眼睛凹陷、呈阴险狡诈状,母犬圆形或杏眼。
(4)、颈部
粗短有力。
(5)、躯干
前胸宽大,背部平直,身躯呈圆筒状。
(6)、肢爪
两前肢间距较宽,四肢强健有力,爪黑色或“玉”爪,肘部外展。
(7)、尾部
尾根粗,尾尖细,直立呈“春笋”或“剑”形。
(8)、被毛
粗而短稀、颜色有棕红、褐色、黄色、白色、黑色等。
四、上饶虎斑犬
1、简介
(1)、中文名
虎斑犬。
(2)、界
动物界。
(3)、门
脊索动物门。
(4)、纲
哺乳纲。
(5)、目
食肉目。
(6)、科
犬科。
2、犬种标准
体型:中型犬,成犬体重在15~25KG之间,雌犬轻于雄犬,身高40~60CM,体重在中型犬中较轻。
3、个性
聪明,机警,速度快,身体素质好,无遗传疾病,擅长独自捕猎小型猎物,反应快,听力发达,服从性强,忍耐性强,善战而不主动寻衅。
五、贵州下司犬
1、简介
(1)、别名
白龙犬。
(2)、界
动物界。
(3)、门
脊索动物门。
(4)、纲
哺乳纲。
(5)、目
食肉目。
(6)、科
犬科。
(7)、分布区域
贵州省,云贵高原苗岭山系的雷公山区。
2、种群分类
下司犬按披毛划分有三种类型:长毛,中毛,短毛。毛色光亮、洁白如玉,头部粗大,相貌凶猛,鼻、嘴、眼圈红润,双眼皮,胸部深圆,尾直而尾尖向上(鼠尾)。通晓人性,悟性好,忠实听话,颇受人们宠爱,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常被驯化为观赏犬。
3、“小警犬”
该狗的嗅觉特别灵敏,四肢强健,足底厚实,脚趾弯钩适中,趾间疏展,奔跑速度快,耐力和爆发力极强,天生就有很强的捕猎能力,是远近闻名的猎犬品种,是我国唯一的世界级猎犬品种,被列为世界名犬排名第三的“中华名猎”通过系统强化驯养,可成为"小警犬"。
4、形态特征
下司犬毛色光亮、洁白如玉,头部粗大,额宽平,鼻镜宽大,口方平齐,胸部深圆,腹小腰平直,鼠尾、直而尾尖向上。四肢发达,足底厚实,脚趾弯钩适中,趾间疏展,毛色雪白,毛质粗硬,有长短两层毛,俗称“蔗杆毛”。眼皮、鼻及舌为粉红色,农民概称“鼻红、毛白、虎头、蛇腰、鼠尾、撑子脚”。
六、山东细狗
1、简介
(1)、别名
山东细狗。
(2)、界
动物界。
(3)、门
脊索动物门。
(4)、纲
哺乳纲。
(5)、目
食肉目。
(6)、科
犬科。
2、发展历史
山东细犬饲养历史悠久,《冠县县志》(1933)有两处关于唐代皇室狩猎活动最早的记载:“唐代,高祖武德六年十一月丁酉,高祖李渊猎于伏清泉”;《新唐书本纪》记载“太宗十四年闰十月甲辰,太宗李世民、魏征猎于御河。”
3、外形特征
短毛品系(山东济宁)耳薄、下垂、耳尖钝圆,兴奋时紧帖于头两侧,两耳间距小,头狭长、嘴齐、额平、鼻红色或黑色,眼有杏黄眼、玉石眼、红眼、灰眼四种,其中玉石眼最佳。颈细长呈弓形,头长与颈长呈正比,颈围、胸围、腰围呈正比。
4、人工饲养
养犬者多喜欢黑色细犬,因黑色色波较长,猎兔时远处可见。黑色犬有四蹄雪白者,俗称“雪上飞”,是梁山细犬的上品。选择细犬,要一查血统、二看体型。血统要纯正,长像各部位要标准,整体应匀称。
5、作用价值
山东细犬是一种地方名犬,原产山东,主要用于守猎;短毛品系对主人绝对忠诚,归家性能好,记忆力强。嗅觉灵敏,衔取欲望、捕猎欲望高,耐力好。较适应平原地带捕猎。也可作为护卫犬。
七、凉山猎犬
1、简介
(1)、中文名
凉山猎犬。
(2)、外文名
liangshanliequan。
(3)、培育用途
工作犬、狩猎。
(4)、原产地
中国四川。
2、起源
四川地区凉山州当地人常用的猎犬,当地人的犬有些主人不喂食物,散养,所以狗喜欢自己找东西吃,所以猎性较强,属于半野生状态,属于亟待拯救的中国本土犬种。
3、习性
由于凉山州处于一种半原生状态,人们在那里生产和生活的条件极为艰苦,凉山猎犬在山里大多都是自由放养的,家里的喂养不能满足它们对食物的需求,生存的压力在它们身上体现的更为突出,使得它们必须自己外出摄食、狩猎。像这样自猎的狗在狩猎过程中通常表现出勤快、吃苦、勇敢、耐力好、追踪长的特点,以及狩猎的那种欲望和不言放弃的精神。
4、特征
主要毛色是黑青色和黑黄色,几乎没花色。不管黄狗还是花狗大多是黑头,即头的毛色是黑色,又叫火烧头。狗的脖子、前腿、后腿、尾巴的毛色和身上的毛色不同叫披挂,凉山猎犬都有披挂(就象穿了个背心)。比如黑狗的披挂是红色,叫红青狗,披挂灰色叫铁青,真正的凉山猎犬没有纯色的毛衣。
八、骨嘴沙皮犬
1、简介
(1)、中文学名
骨嘴沙皮犬。
(2)、别称
广东骨嘴沙皮。
(3)、界
动物界。
(4)、培育用途
工作犬。
(5)、原产地
广东大沥镇。
(6)、繁殖方式
胎生。
2、习性
自然,沉实,警觉性敏锐,敏捷,充满活力,弹跳力强。沉静独立,聪明勇敢,对家人尤其主人极为忠心,对陌生人保守。(缺点:表现出攻击性或胆怯。)
3、体形
中等体型,身长(前胸骨至坐骨尖的长度)与高度(肩甲骨顶至地面的距离)大约成正比,呈方型,雌犬身躯可显得稍长,雄犬和雌犬的面相必须能清楚界定。颈部结实,强而有力,皮肤稍徵松弛,咽喉下,两傍有皱摺分开(缺点:颈短,过多皱摺。)
九、黄石箭毛犬
1、简介
(1)、中文学名
箭毛猎犬。
(2)、界
动物界。
(3)、分布区域
中国湖北黄石。
(4)、繁殖方式
胎生。
2、历史起源
湖北黄石等地的一种原生犬种,在当地作为猎犬和看护犬使用。属于亟待拯救的本土犬种。
3、特征
是湖北黄石本地的传统猎犬,其特征是 葫芦头~蒜头脚~老鼠尾~杏眼~猫耳~嘴短宽圆~体型正方~腰稍弓~毛短硬毛下有底绒。
4、习性
行动非常敏捷,嗅觉不错,易于训练,敢于和比它大的狗对持,是一种很好狩猎犬种,数量稀少,面临绝种。
十、太行犬
1、简介
(1)、中文学名
太行犬。
(2)、界
动物。
(3)、界
门脊索动物门。
(4)、科
犬科。
(5)、分布区域
中国北方。
2、概述
身躯高且长,胸阔而深,四肢粗壮,产肉性能强,耐粗饲,增重快,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强。身高55——60厘米,体重28——32千克,有的可达40千克。毛色以黑、黄为多,被毛细密,耳小下垂,头脸青秀,额段明显,眼大,嘴短,前脚骨粗,后肢肌肉发达,四腿蹬展,肛门大,尾紧卷于背,尾根高。
3、习性
适应环境能力、抗病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