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湖泊之最,中国最深的湖泊是什么?相关知识是什么?问答网小编为你整理。
一、中国最深的湖泊
长白山天池,我国最深的湖是长白山天池,平均水深204米。
二、简介
1、中文名称
长白山天池。
2、外文名称
Changbai mountain pool in the sky。
3、地理位置
白山市东南部。
4、占地面积
9.82㎞²。
5、形成时间
1200万年前。
6、所属城市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7、代表景点
金蟾卧峰、长白飞瀑、聚龙温泉、长白山大峡谷。
8、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
9、地址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
10、平均水深
204米。
三、水文特征
1、天池气象站
天池,古称温凉泊、图们泊、他们泊。为中朝两国界湖,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至宣统三年(1910年)安图县知事刘建封对长白山天池有较详细的调查。1958年国家于天文峰设天池气象站,开始进行系统的观测。
2、地理数据
天池南北长4.4公里,东西宽3.37公里,水面面积9.82㎞²,水边周长13.1公里,最大水深373米,平均水深204米,汇水面积21.4㎞²,蓄水量20.4亿立方米,湖水矿化度246.52毫克/升,水面海拔高程2189米。多年水温为0.7~11℃。
3、降水
多年平均气温-7.3℃,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450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1332.6毫米,历年最大降水量1809.1毫米,历年最小降水量881.8毫米,是辽东地区气温最低,并且水面蒸发量最小,降水量最大的地方之一。
4、水位
天池的年最低水位一般出现在4、5月份,5月以后天池的来水量大于下泄量,水位开始上升,到8、9月份出现年最高水位。9月下旬以后,主要靠前一段蓄积的水量出流,水位陆续下降,直到翌年5月又开始回升。水位变幅约在2米左右。
5、封冻期
天池的封冻日期一般在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解冻日期在翌年6月中旬,有七八个月的封冻期。雪深0.86~1.04米,冰厚0.93~1.28米。
四、湖泊水系
1、发源地
长白山是松花、图们、鸭绿三江的发源地。三江源头发源于长白山天池周围的有5条。在北坡是松花江南源二道松花江(下称二道江)的二道白河,在西坡是松花江西源头道松花江(下称头道江)的漫江和锦江;在东南坡是图们江的正源红丹水,在南坡是鸭绿江的正源暖江。
2、外三源
其余的外三源有二道江的北源古洞河,图们江的南源西头水,鸭绿江的南源虚川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周围的河流还有老黑河、槽子河、松江河、三道松江河、露水河、头道白河、三道白河、四道自河、五道白河、石乙水、佳林川、葡萄河等以及流域面积在20㎞²以上的小河230余条,都流入三江。又自南、北两个方向,计约180多条小河分别归流于三江。
3、三江源流区
三江源流区的总面积约计为3.07万多平方千米,其中松花江源为1.85万平方千米,占三江源的60.40%,鸭绿江源约计0.76万平方千米,占24.5%,图们江源约计0.46万平方千米,占15.1%。天池周围内五源的流域面积约计1.89万平方千米,外三源的流域面积约计1.17万平方千米。
五、气候资源
1、气候
(1)、温带气候
长白山所在地区属于温带,按风带分,应全年盛行西风,降水较多。但因东亚为季风区,近地层风向受扰乱,虽全年也以偏西风向为主,但夏季东南风有所增加,冬季东南风明显减少。由于长白山很高,山顶处于对流层中部,季风势力不及,故山脚下风向随季节变化,山顶全年盛行偏西风,其他风向很少。因夏季风潮湿,冬季风干燥,对山顶山脚有同样影响,从而山顶山脚都是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2)、垂直气候
长白山从山脚到山顶垂直高度两千余米,气候也相应有垂直变化,可以划分出中温带,寒温带和高山亚寒带三个气候带;但总的来说,全山区仍都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气候特征是:冬季漫长而寒冷,山顶温度特低;冬季特长;夏季短而凉爽,1200米或1400米以上无夏。
2、气压
山顶的年平均气压734毫巴,相当于水银柱551毫米,比山下的松江低212毫巴,相当于水银柱159毫米。从山底往上,大约每升高100米,气压降低10.5毫巴,相当于水银柱7.9毫米。山脚下的气压都是冬季高、夏季低,而山顶上则相反,夏季高于冬季。气压最高月。比最低月高17.5毫巴。山顶的夏季气压和冬季比,相当于往山下移动了170米。
3、风力
风向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影响,山脚下全年虽以偏西风向为主,但夏季东南风增加,冬季东南风减少。山顶终年吹偏西风,尤以西南偏西风为最多。长白山的高处,因终年刮西风,风速又大,所以在海拔约2000米处的树木均矮曲化,树身一律向东倾斜。长白山顶一年四季或在高空西风急流区中,或在急流的北侧,所以全年风速都极大,年平均风速竟达11.7米/秒,为全国之最。
4、气温的递减率
因长白山的地形复杂,受热状况不同,反映在气温直减率上,不同坡向也有一定差异。在长白山,以东坡和东南坡为最大,西北坡次之,北坡最小。也就是说,在相同的高度上,东坡和东南坡气温最高,西北坡次之,北坡气温最低。气温直减率也有季节变化,长白山各地都以春季为最大,夏季次之,秋季又次之,冬季最小。
5、气温与植被的垂直分布
(1)、植被类型
长白山的植被类型复杂,从下往上,随着地势的升高,展现了比较明显的植被垂直分布。在北坡550米以下为蒙古栎林,因为它是红松阔叶混交林被破坏后的次生植被,所以不能划为独立的垂直分布带,而应包括在其原生植被一红松阔叶混交林带之内。1100米以下为红松阔叶混交林带;1100米到1700米为云冷杉(暗针叶林)林带;1700米到2000为亚高山岳桦林带;2000米以上一直到山顶为高山苔原带。
(2)、垂直分布带
这样的植被垂直分布,毫无疑问和气候条件是有密切关系的。在主要气候条件中,因长白山降水多,非常湿润,所以降水量或湿润度不是限制性因子。因此,气温的高低和生长期、霜期、结冰期的长短是出现植被垂直分布带的根本原因。
6、季节划分
人们一般把3到5月定为春季,6到8月定为夏季,9到11月定为秋季,12到翌年2月定为冬季。这样划分四季,简单明了,在温带平原上也大致能与自然现象相符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在编写西藏气候资料时采用了日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即以日平均气温0-18℃为春、秋,大于等于18℃为夏,小于等于0℃为冬。
7、降水
(1)、降水天气系统
东北长白山区降水天气系统活动频繁,距海较近,又是林区,水汽充沛,地势又高,所以是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最多的地区,而位于白山市东南部的长白山顶又是这一多雨区的中心。东北地区的长白山水气来源有本地蒸发(主要是森林蒸发),有直接自太平洋、日本海吹来的东南季风,而最大的来源则是由江淮气旋、华北气旋、台风等降水天气系统带来的。而这些能带来大量降水的天气系统,一般多由丹东一带自西南向东北移动。在移动中由于大量降水而水汽越来越少,所以,长白山区降水多少的规律之一就是西南部多,东北部少。
(2)、地势
另一条规律则是地势越高降水越多。山脚下(300米到600米处)年降水量为518-857毫米,东部少西部多。红松阔叶混交林带的上限高度1100-1400米处,年降水量约为840-890毫米。云冷杉林带的上限高度1700-1800米处,年降水量约为1010-1090毫米。亚高山岳桦林带的上限高度2000-2100米处,年降水量约为1100-1160毫米。山顶上(天池气象站)的年降水量为1333毫米。
8、湿度
整个长白山区,因降水量大,又是林区,空气湿度比较大。山脚下,除东坡的和龙较干燥,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4%外,其他坡都在69%-73%间,山顶则为74%。四季之中,以春季的平均相对湿度为最小,以夏季为最大。
9、云量
长白山区,降水天气系统活动频繁,空气潮湿,所以云量较多。山脚下年平均总云量为5.5-5.7之间,山顶略多,为5.8。四季之中,以夏季云量为最多,以冬季云量为最少。云海是长白山顶的一大景观,多出现在早晨。有时看山下,一片云海,波浪起伏,这种云是层积云。有时看山下,灰漾漾一片云海,漫无结构,这种云是层云。有时在白天,山上天朗气晴,看山下,有片片白帆,和林海遥相辉映,这种云是晴天淡积云。
10、雾
长白山区因空气湿度大,所以雾日数一般比平原地区多。但雾的形成除取决于湿度大小之外,还和地形等有密切关系,所以相邻地区有时差异很大。长白山山脚下的临江、和龙全年雾日数分别只有6.6天和8.8天,而松江、抚松则分别有42.4天和27.5天。山顶上雾日特多,全年竟达264.8天,在全国仅次于峨眉山等二三个高山地区,而大大多于其他地方。在寒冷季节,有雾时,常出现雾淞,俗称树挂。
11、日照
长白山因云量多,所以,全年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都是吉林省最少和最小的地区之一,相应的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也是全省最少的山脚下的全年日照时数为2281时到2454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1%-55%。山顶上的全年日照时数为2268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1%。四季之中,日照时数春季最多,冬季最少。日照百分率则冬季最大夏季最小。